■徐哲敏/內蒙古科技大學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出國留學作為開拓視野、完善自我的一種重要渠道,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奠定扎實的外語口語基礎。在開設大學日語課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日本動漫作品在中國的流行汲取經驗,將原聲影視歌作品作為大學日語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日語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在欣賞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會感受到來自日本本土演員的口語發音,在更加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去磨練自己的聽力,不斷完善自身的日語表達技巧和語速腔調,進而收獲對日語學習的信心。而且,原聲影視歌作品在日語課堂中的滲透,打破傳統模式下課堂教學枯燥無聊的特點,在圖、文、聲并茂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將會不自覺的沉浸在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以及深入人心的歌曲中,使得聽力效果進一步強化。與此同時,日本原聲影視歌作品中不缺乏一些和生活情境相類似的內容,學生通過對上述作品內容的觀看,能夠在耳濡目染中體會日語的應用情境,確保能夠用日語熟練的應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形,能夠理解日語在不同情境中的具體表述含義。
任何一門外語的學習都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語感,而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在大學日語課堂中的滲透同樣對學生日語語感的培養起到了關鍵促進作用。事實上,語感實質上是對一門語言的直覺感知能力,放在日語學習中,也就是對這門語言的敏感度。一般情況下,學生可能會通過大量的練習以及在語言情境中的長期體驗才能形成語感。所以,在課堂中播放原聲影視作品更能夠激勵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語言的具體表達形態,甚至很大一部分學生在遇到喜歡的影視歌作品時,會不自覺的去模仿作品中出現的經典對白、去哼唱歌曲中的經典橋段,這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方式。除此以外,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在課堂中的滲透能夠為學生營造純正地道的日語氛圍,讓學生切身實地的意識到他們的發音和日本人的純正發音存在什么區別,進而幫助學生糾正中國式的語音語調,在生動活潑的授課形式下,為學生留下深刻的語感印象,提高對日語的感知能力。
日語學習講究實用性,所以大學生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要對日本社會及本土文化進行了解。事實上,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即使學習者能夠深入掌握語音的語法和詞匯等基礎知識,他們也很難真正融入到該種語言所對應國家的社會環境中,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國的社會文化以及人們的思想行為習慣。所以,在大學生學習日語知識的過程中必須形成明確的日語思維方式,在了解日本社會和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日語教學過程中日本原聲影視作品的滲透,恰恰能為學生對日本社會文化的理解提供一條渠道。首先,原聲影視作品中所出現的生活情景是具有真實性的,其中所表現的文化思潮可能也是表現日本某一時期文化思想的,所以通過對影視作品的觀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其次,很大一部分影視作品中展現了日本文化的知識結構,這有助于學生去近距離感受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念,從而確保在日后的面對面溝通中避免出現跨文化的誤解,真正促使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在我國有很多的受眾,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偏愛日語動漫,由此對日語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學生不勝枚舉。因此,大學日語教師應在尊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日本影視歌作品內容,通過原聲影視歌作品來為日語學習者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以及親密的接觸機會,促進學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其主觀能動性是推動其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完全可以結合課程教授特點,對日本影視歌作品進行合理選擇,引導學生自行借助網絡資源來欣賞和分析原聲影視作品,進而強化學生參與日語課堂教學的主觀能動性。
在日語文化體系中有著數不清的優秀影視歌作品,但不一定所有的作品都適合滲透到大學課堂中。所以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把好原聲影視歌作品的題材關,避免學生選擇作品的盲目性。事實上,在傳統的大學日語教學模式下,原聲影視歌作品在課堂中的滲透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是由于選材的不到位,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側重欣賞日語作品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并無法將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和課堂上所學的某一個知識點聯系起來。而且,更多的學生會隨著課堂的推進而沉浸于故事情節中,而忽略了對影視作品中某句話的深度思考。由此,教師必須以理性的頭腦把握教學目的,有針對性的在影視作品的鑒賞中為學生講解枯燥的語法知識點,真正促進影視歌作品和日語教學的融合,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寓教于樂。值得注意的是,所教授課程內容及授課形式的不同意味著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放映策略,對癥下藥。
原聲影視歌作品在日語課堂的滲透只是令日語課堂教學錦上添花,教師不能將其作為傳授學生日語知識的唯一手段。由此,教師有必要根據具體課程安排為學生合理設置影視歌作品放映時間,確保時間安排的合理性和緊湊性。比如說,對于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大一年級新生來說,教師應該主要以日文歌曲以及生動趣味的日文短片播放為主,令學生先對簡單的語句發音進行模仿,從而循序漸進的跨入日語的學習門檻。除此以外,教師應該刻意控制日語課堂的娛樂性,既不要因為音樂娛樂元素過少而導致課堂教學死氣沉沉,也不要因為整節課播放趣味性較高的原聲影視歌作品而導致教學目標無法實現。總之,大學日語教師必須盡可能發揮原聲影視歌作品對學生的吸引作用,同時也要切實保障學生能夠通過對影視作品的觀看對日本文化產生興趣、從而了解日語文化背景。
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資源不計其數,不同學科專業教師在選材方面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分歧。但是,教師必須致力于發揮日語視頻的最大化教學效果,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設置。首先教師應該對專業課程的各個模塊的教材內容和課程分布特點進行深入剖析,以此為基準對影視作品進行擇優選擇,確保學生能夠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對影視作品進行精看精聽。比如說,當學生對課堂上所放映的日語原聲影視作品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而展開細致欣賞時,教師可以在適當情況下中斷播放內容,插入對日語文化背景以及本節課重點內容的講解,為學生的后期觀看設置一個懸念,鼓勵學生在濃厚興趣的帶動下對日語的單詞和語句進行學習和了解。再者,教師可以在學生觀看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之前就布置好各項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文化藝術作品,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對影視歌作品的集中觀看來完成語言任務和學習任務。除此以外,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大致理清作品的故事情節,并以此為依據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沒有必要逐字逐句的對影視作品中的臺詞進行翻譯,因為個別單詞或語句對內容的整體理解并沒有實質性作用。這也就意味著學生更能夠置身于日語語境中去理解日語原聲影視歌作品的內涵,從而發揮視頻教學的真實效果。最后,為綜合鍛煉學生的日語聽說讀寫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學有余力的基礎上鼓勵其對整部影視作品的情節進行梳理,甚至可以組織有意向的學生對作品進行重新配音,從而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原聲影視歌作品在大學日語課堂中的滲透歸根結底是一種提高課堂趣味性的教學手段,但受到時間限制,課上的影視作品欣賞時間必定不會太多。所以,專業任課教師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拓寬影視作品的應用渠道,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提高影視歌作品的教學地位。比如說,教師可以綜合采用課內欣賞教學和課外選觀教學。首先,教師在課內組織學生展開影視歌作品鑒賞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上時間對日語文化進行學習;其次,教師可以結合所教授內容為學生推薦優質的日語影視資源,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觀看影視作品、組織教學活動,甚至可以專門抽出課堂時間來組織日語寫作和日語會話,請班級內學生談談他們觀看影視作品后的感悟以及觀看收獲,在班級交流中實現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日語教學模式趨向多元化發展的當今時代,高校日語教師必須認識到原生影視歌作品資源的教學價值,借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日語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確保學生真正成長為滿足跨文化交際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