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俊/廣西科技大學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開始變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這就說明著當前的社會發展對于各方面的領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教育領域當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思想政治課程也已經不再局限于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本身,而是應當將思政教學滲透到不同專業的學科教學當中,形成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最終形成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因此,本文圍繞著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展開論述,希望能為課程思政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在本質上體現的是一種新型的課程觀念,它主張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元素,包括理論知識、思想、價值觀念和理論追求等要素融入到不同專業的學科課程當中去,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外顯行為產生影響。首先,課程思政在本質上應當遵循新時代思政教學的新要求和新目標,課程思政在本質上屬于一種教育形式,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培育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因此必須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黨和領導部門高度重視學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當中形成了一套教育方案。而課程思政是適應新時代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背景下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各方面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當中去,擴大思想政治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堅持立德樹人、以德執教,注重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引,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最終成為能夠被社會所用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應當明確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政治眼光和思想立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歷史的眼光和發展的心態把握社會動態的本質和現象,養成思辨性的思維模式,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去看待事物,不能夠陷入唯心主義和旋上學的偏差。當前社會文化多元化在社會當中充斥著多種不同的思想,因此課程思政有利于幫助學生凈化思想,堅定政治信仰,提高辨析錯誤思想的能力,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生活實踐。課程思政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并駕齊驅,體現了協同育人的觀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時代,應當注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軟實力的人才儲備,擴大人才基數,培育人才的多方面素質共同成長,為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領域的共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只有在軟實力的競爭上具備優勢,我國才能夠具有更加穩固的話語權和國際社會地位。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將思想政治理論和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綜合起來,不能將理論和實踐脫節培養。同時,應當將人才培養計劃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去,將二者辯證統一,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應當體現人才的成長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思政教學的理念融入到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每一個課堂當中去,使思政教育元素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發揮出課程思政的優勢。課程思政意味著對傳統教學結構的顛覆,應當在課堂教學當中注重思政理論知識的滲透過程,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和能力的綜合培養。
首先從國家層面可以加強課程思政開展的頂層設計,從政策和法律的角度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技術和物質的支持。近幾年,國家提出了課程育人體系,并且正式闡明了課程思政這一概念,之后在一系列文件的表述當中,課程思政的框架和概念慢慢被清晰的界定。當前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當進行全面的改革才能夠繼續發揮自身的價值體現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因此從國家角度來說,可以對課程思政建設進一步細化的工作原則指導或者出臺專門針對新時代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壯大課程思政的專業研究,補齊以往在思政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從學校的角度來說,課程思政應當是全校普遍關注的話題。應當改變以往片面重視學生理論培養和專業技能培養的錯誤,不能僅僅將課程思政看做是任課教師的任務,而是應當重視全員參與,發動學校各個部門和工作人員之間的積極配合。做好相應的教學服務,響應國家和政策的要求,根據課程思政建設的文件精神指導,建立課程思政改革小組,對課程思政具體開設和工作制度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和說明。
思想政治課程專業知識都是通過教師來傳授的,因此,教師應當作為課程思政主體和第一個抓手,應當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作用,使他們負起應有的責任,培養教師的思政能力和思想認識,提高政治覺悟,堅定政治信仰,是課程思政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首先,在思想上要加強專業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程度,應當清晰的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絕不能夠僅僅局限在思想政治課程的專業課當中,也不是只有思政教師才有教育學生思想的義務和職責,對學生品質和思想的引導應當是所有專業教師的共同義務。習近平在相關的座談會上指出,教師應當以德立身為人師表,這番談話向我們深刻地揭示了專業課教師應當扮演好多種角色,不僅要為學生傳授專業理論知識,更應當做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人和引路人,推動教師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支持者,才能夠使學生健康成長。其次,在這一領域問題的解決當中,還應當建設課程思政的機制,建立科學動態的考評管理制度。教學考核是對教師教學情況的反饋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映,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當中獲得教學方法的改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考核反饋出來的數據。這一點對于課程思政的建設來說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必須要落實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推動思政教學朝著實質性的方向發展,改變以往空洞無物和講大道理的刻板印象,拒絕一切形式主義,使思政教學真正具有實效性。當前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將課程思政的落實情況與專業課教師的年終考核掛鉤,對教師形成一定的激勵和刺激,形成課程思政建設的強制性氛圍。
課程思政的開展應當著力解決專業課內容和思想政治理論的融合問題,不能夠使思想政治理論和專業課理論呈現松散的運行狀態,絕對不能出現兩張皮的現象,也不能流于形式、空喊口號,更不能將課程思政變得庸俗化,應該將專業理論知識和思政專業知識的深度融合,在專業教學當中滲透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專業理論,解決以往的課程思政實踐當中存在的生搬硬套的問題。
課程思政的進行還應當遵循共有的教育價值規律,對具體的教學進行科學的課堂設計和安排。首先,應當緊密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表現出的認知能力和領悟水平,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需求,對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作出明確的導向和安排,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作用力,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熱情,從根本上為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和推行提供保障。挖掘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將課程設計圍繞著學生的需求展開,善于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當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從專業學習當中獲取思想政治的精髓和養料;其次,應當加強思政理論在不同專業領域的滲透,在堅持專業課程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之上為課程思政找到亮點和突破口,在課程的節奏把握和環節設計上多下功夫,對于教學內容應當進行設計和篩選,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重點在于滲透性,而不能夠將碎片化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簡單的加入專業教育當中。只有對課程思政的課堂進行科學的設計,才能夠保持原有的課程整體性和系統性,突出價值觀的講解,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和價值導向。應當重點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開展成功的課程思政教學。除此之外,學校應當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打造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思政教學。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當中,應當深刻發掘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找出課程思政的教學路徑,加強課堂設計,提高課程思政的融合力度,加快教師團隊建設,優化課程思政頂層設計,全面提高課程思政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