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彥
溫嶺市文化館
隨著群眾文化工作的不斷推進,建設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逐步完善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對基層文化宣傳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
溫嶺市文化館先后與市直機關黨工委、太平街道辦事處合作,相繼推出了面向政府機關職工的“書香機關”和面向太平街道14個社區市民的“藝飄社區”兩大公益藝術培訓品牌。通過長期的業務觀測和民意調查,兩大品牌根據自身受眾、場地環境的不同,探索出了符合各自定位的課程設置、教師人選及授課方式,在文化普及、團隊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這為“鄉村藝?!痹诨鶎涌焖偃娴劁侀_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鄉村藝?!迸嘤栭_展面臨的地域性差異比較突出,不同鎮(街道)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師資力量、文化需求、地域特性等都不盡相同。每個“鄉村藝校”培訓點開設2個門類以上藝術課程,鼓勵打造開設4個門類以上藝術培訓課程的“示范點”。
溫嶺市文化館專門設計了一個“鄉村藝校”授課教師登記表,通過鎮(街道)文聯、文化指導員熟知團隊、社會培訓力量等,以行業推薦或個人自薦方式,快速建立起一個以“本地居住”形態為主的師資專家庫。
專門搭建“鄉村藝校”學員報名和教學管理數字平臺。根據16個鎮(街道)預先上報的開課計劃及特色課程,在平臺上公布教學課程、教師資源和培訓地點等供學員自由選擇。想要報名的群眾,只需關注“溫嶺文化”微信公眾號或在全市文化禮堂宣傳欄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報名界面即可報名。
打破傳統文化館、文化站孤島運行、單打獨斗的格局,通過各鎮(街道)和專業協會推薦、文藝人才個人自薦等方式,鼓勵中小學、培訓機構教師、文聯各協會會員、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等加入到“鄉村藝校”師資隊伍中。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引導文體類社會組織、文化企業等,發揮特色優勢開展藝術普及工作。
隨著活動開展的不斷推進,其篩選效益將逐步明顯,部分有基礎的學員在各個門類授課老師的帶領下,會形成一些交流頻繁、配合默契、結構穩定的團隊,在完成最基本的學習成果展演外,還能在配合中心任務宣傳、文化走親、全市第三屆農村文化禮堂藝術節之“我們的禮堂”系列活動等各級相關文藝賽事選拔等方面產生連鎖效益,提升“鄉村藝校”文化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鄉村藝?!被顒釉谶x擇培訓點時,特別注重“文旅融合”新形勢,積極探索基層文化和鄉村旅游融合新途徑。通過鄉村文化大使工作室、非遺傳承工作坊、跨地區文化創作基地等形式進駐各類旅游空間,為游客提供學習分享、互動交流、創業交友的多元化服務,結合“鄉韻·鄉愁”鄉村文化旅游推廣體驗活動,從而增強本地旅游生態圈的文化內涵和市場競爭力。
從開設課程來看,主要集中在排舞、戲曲、拉丁、聲樂等門類上。一是管理方對當下熱點藝術,比如文學、電影、動漫、等潮流門類的相關專業人才的了解不夠,沒能第一時間篩選出相應的師資力量;二是基層群眾的文化娛樂形態相對來說還比較陳舊,更多局限于門檻低、好上手的參與意向。
一是部分村民對本次“鄉村藝?!惫媾嘤柕幕顒有再|認識不足,抱著湊熱鬧心態,隨意報名,開課后又無法保證出勤率;二是管理方的宣傳發動和群眾的接受映像存在偏差,部分文化禮堂培訓點村民認為可以跳過報名程序直接上課:三是培訓簽到比較混亂。
“鄉村藝校”的組織準備時間緊迫,在場地選擇上出現的各種問題,當會在秋季學期逐漸得到必要的改善。服務器和系統平臺的軟硬件優化也需要在后期不斷增強,盡量減少各種不利因素對報名學習的意外干擾。
“鄉村藝?!边@一文化惠民服務品牌總體而言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和之前碎片化、定向化、高門檻化的培訓不同,“鄉村藝校”無論在組織參與的廣泛性、還是服務提供的便利性上都超越了過去,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四項要求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面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