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璐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第二幼兒園
身為幼兒幼師自然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在傳統意義上的教書育人分為兩個方面。其一便是教書,這一概念很好理解,即是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及多種技能,為學生構建在社會中生存及發展的基本能力。而育人便是幫助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水平及個人素養。幼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具備良好的道德觀念及行為準則,在幼兒教育中育人應是更加重要的教學目標。
幼兒階段的孩子相對枯燥的學習而言更加傾向于對身邊人的模仿。幼兒幼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幼兒的這一特質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想要滲透德育幼師首先應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使學生能夠在模仿幼師的過程中受到德育思想的影響,以最大程度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道德榜樣,引導孩子通過模仿獲得成長。
例如在進行區域游戲《樹葉》的過程中,幼師便可通過自身行為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首先,幼師在進行樹葉收集的環節中應教導幼兒避免破壞植物或損傷植物,此時幼師便可進行示范性的行為,盡量在地上的樹葉中進行選擇,若實在對長在樹枝上的葉子感興趣也可進行采摘,但應盡量避免破壞樹枝與其他樹葉。幼兒通過對幼師行為的觀察加上幼師的講解,往往能夠跟隨幼師的引導以正常的方式獲取樹葉,這一過程便是幼師發揮榜樣作用的展現,幼兒通過對幼師行為的模仿能夠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提高自身德育意識。在幼兒活動結束后幼師也應對其中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并引導其他學生向同學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展開區域活動能夠引導幼兒對幼師的行為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幼兒的德育水平,構建正確的行為準則,提高孩子未來發展的起點,促進幼兒個人素養的全面提升。
幼兒教育相對其他階段的教育而言更加日常,幼師想要進行德育的滲透應保證滲透方式的生活化,使幼兒能夠在日常生活如吃飯、午睡、游戲等過程中感受到德育,體會德育對自身行為及生活的影響,逐漸完善幼兒的德育素養。
例如在吃午飯時,幼師便可帶領幼兒排隊進行等待,在落座時也應按照規則及方式進行座位的挑選,提高幼兒的秩序感與責任感。在吃飯前,幼師也應帶領學生誦讀相應的詩詞或播放節約糧食相關的動畫,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逐漸培養學生不鋪張浪費、不浪費糧食的良好習慣。此外,在日常繪本、故事的教學中幼師也可進行德育的滲透,在繪本教學中幼師應通過自身語言能力將繪本中德育相關的內容進行放大,以更加詳細的方式進行講解并邀請幼兒進行點評和分析,發現繪本故事中角色行為所透露的德育知識,并將繪本中的故事內容進行更加詳細的解析。這種講解方式能夠幫助幼兒在學習繪本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形成良好品質的同時逐漸能夠將繪本故事中的行為照映到現實中進行模仿,逐漸養成幼兒的良好個人品質。
幼兒階段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主思維的能力,這也使幼兒的從眾心理相對成年人而言更加嚴重。幼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發現幼兒的這一特質,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從眾心理,使幼兒能夠在環境及玩伴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提高自身德育水平。
例如在午睡前的游戲環節,幼師便可引導幼兒將身邊的垃圾進行簡單的清理,游戲結束后避免大聲喧嘩打擾其他小朋友午睡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對幼兒來說有著良好的教育意義,幼師在日常工作中應盡量以自身為標準落實德育行為,使幼兒能夠感受到身邊的德育環境,在看到地上的垃圾或小朋友在睡覺時能夠嚴格要求自身。幼師在發現幼兒做出不當行為時也應進行及時的制止和引導,幫助學生糾正自身的行為。在長期的德育環境構建中幼兒會自發地模仿幼師的行為,逐漸形成相互監督且相互幫助的良好氛圍,在這種氛圍下其他孩子會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都會逐漸完善自身的行為。此外,在日常工作中幼師還應對及時改進自身行為或糾正自身行為的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使孩子能夠意識到這種行為是否正確,在日后的生活中是否繼續落實及完善等,提高孩子的自我提升意識與德育素養。
在幼兒教育中落實德育不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還能夠為孩子奠定未來成長的基礎。幼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意識到幼兒教育對孩子行為及道德的重要影響,提高孩子的德育水平即是為孩子的發展進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