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永華
講好中國故事關乎社會長治久安,也關系到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講好人物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部分,焦點和難點在于如何突出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人物背后的發展故事。講好人物故事是一項精妙的藝術,更是一門嚴謹的學問。廣播記者作為講好人物故事的主要承擔者之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需要積極判斷新形勢的新要求,保持政治定力,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講好人物故事。
新時期的宣傳工作受到新渠道、新傳播方式、新受眾的影響,也表現出了新的特點。廣播記者要結合這些新特點,把握講好人物故事的主方向,從而講出更加具有新時期代表性和魅力值的人物故事。
“渠道”運量更大。數字化的發展助力廣播記者講好人物故事的渠道暢通。在廣播電臺有簡潔明了、菜單豐富、檢索方便的稿件中心,并通過在技術上建立鏈接,直達各類欄目平臺。因此廣播記者獲取的人物信息更加豐富,素材更加多元,人物故事的積累更加全面。
“交流”速度更快。發揮數字的“乘法效應”,內部交流可以同步進行,為不同廣播記者之間的實時交流提供全新陣地,隨時隨地探討寫什么、怎么寫,實時交流人物故事格式頻發問題、內容陳舊問題。在外部,交流促發展,各類新聞熱線的開通,將經驗分享觸角延伸至行業外,搭建起與其他機關、企業信息工作者的溝通橋梁。
“內容”燃料更足。在數字化的幫助下,廣播記者能夠更快地獲得國家時事,把握重要節點,列出“熱門主題”清單,為講好人物故事提供指南。用“熱點”打通人物故事時效性較弱這一“堵點”。用數字加持,提高稿件“含金量”。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數據的互聯互通,防止同一題材寫作在同一時間段“撞衫”,攻克因內容重復而導致資源浪費這一“難點”。
“激勵”體現更新。人物故事講得好不好,觀眾來評判。新時期,在融媒體的思路之下,廣播內容早已被其他新媒體的渠道所轉載,觀眾的意見表達形式更加豐滿,可以評論、可以點贊、可以轉發等等。這些數據也是對廣播記者講好人物故事的一種新激勵。
結合新時期講好人物故事的特點,廣播記者需要明確故事誰來講、故事講給誰聽、故事怎么講三個部分內容,以此來講好新時期的人物故事。
故事誰來講。廣播記者作為講好人物故事的主體,需要明確自身職責、提高講好人物故事的能力。
第一,明確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進行輿論宣傳的職責。廣播記者要認識到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重大典型宣傳要緊密結合時代背景開展。在新時期,挖掘脫貧攻堅、搶險救災等領域涌現出的一大批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勇于拼搏的先進典型人物和集體,可以感動、感染、鼓舞著人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職責、砥礪奮進,為全社會營造干事創業的積極氛圍。
第二,要提高自己講好人物故事的能力。要強化政治敏感性。這是廣播記者的基礎素養,也是講好人物故事的基本要求。要善于從紛繁復雜的新聞線索中找到具有價值的人物信息,報道群眾喜聞樂見的人物故事,想群眾之所想,從服務群眾的角度提煉人物故事,從而通過群眾切身利益的關聯引發群眾的閱讀興趣。要用發展的眼光緊跟時事,人物故事是動態發展的,要隨著形勢的更新、工作內容的變化,牢牢抓住當下最新的熱點和素材,實時跟進,把握住發展大趨勢,在整體上把好宣傳的“脈搏”,及時做出“冒熱氣”的人物故事。要用全新的角度發掘亮點,如果報道都是“千篇一律”的,就會流失聽眾。如何做到讓人物故事出“新”,讓人眼前發“亮”,就要提高廣播記者另辟蹊徑的能力。要善于運用群眾的語言。在人物故事語言使用上過于專業,會導致在群眾中的傳播性變差,難以達到人物故事的宣講效果。只有在表達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才能做到既通天線,又接地氣,才有報道的生動性可言,有利于群眾記憶和傳播。
故事講給誰聽。聽眾是誰,決定了廣播記者講好人物故事的內容和方式。講好人物故事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已然偏差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國家進一步發展提供輿論支持。因此聽眾應該是多層次的,不妨依照遠近親疏,摸準他們關心的問題慢慢講。
第一,面向特定的對象講。特定對象指的是這個人物所關系到的特有對象。如講述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的人物故事,那么特點對象就是與該人物一起參與扶貧工作的人以及接受貧困幫扶的人。廣播記者要結合他們關注的角度切入人物故事,要用他們的語言組織好人物故事。故事講完,還要工作跟進,甚至通過后續報道體現人物故事的深層價值。
第二,向社會群眾講。社會群眾是接受人物故事最廣泛的對象。進入新時代之后,社會文化更加多元,社會群眾面臨的思想沖擊更大,對主流輿論宣傳引導的需求更大。講好人物故事,發揮榜樣在培養時代新人中的引領作用,要緊跟時代發展和受眾需求,轉變敘事傳播策略。只有從偉大的社會實踐中發掘榜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講述榜樣故事,充分滿足受眾需求,才能發揮榜樣的正面宣傳和引領作用。
第三、向國際勢力講。講好人物故事不僅是國內社會的需求,也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不乏有心人士的惡意貶低,在國家舞臺上發出不負責任的負面聲音。因此,講好人物故事還需要放眼國際,以更高的站位看待人物故事的宣講,并以提升國家形象、弘揚中華民族時代英雄為新角度講好人物故事。
故事怎么講。首先,從內容上看用“故事”表達“言行”。首先要收集、整理好人物的“正面言行”清單,然后思考如何讓其言行對故事的聽眾產生影響。“正面言行”清單不是抽象的文字口號和單一的行動,而是要以故事、事例的形式去展現。眾所周知,小說因其具有的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使得很多人都喜歡看,也在悄然之中給予人教育警示。在進行人物“正面言行”清單整理時,可以在保持客觀真實的前提下,吸取小說的這一特點,也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去表達那些“正面言行”。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會讓讀者主動去閱讀那些“正面言行”故事,并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從心里產生共鳴,進而打動讀者。在打動受眾的那一刻,教育熏陶的作用就自然而然達到了。這也是“人物故事”與“人物事跡”的典型區別。
其次,用“詞條”組織“故事”。在實際工作中,人物“正面言行”清單是人物形象表達的集合。簡單來說,“一種言行”對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對應“一個形象”。復雜的則有可能是“一種言行”對應“多個故事”“多個故事”對應“一個形象”;“多種言行”對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對應“多個形象”,甚至是故事之間會存在交叉等更復雜的情況。因此,在講好新時期人物故事時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把人物“正面言行”提煉為“詞條”,用詞條去對應故事,用故事去對應形象。同時詞條、故事、人物形象又緊緊圍繞人物特征展開,以此來組織完整的人物故事。
第三,從形式上看用“圖文音視”替代“文字”。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受眾的接觸呈現碎片化狀況,為了擴大媒體的傳播效果,現在的人物故事傳播不僅在于文字報道,還可以通過圖片、音頻、視頻、動畫、H 5,甚至VR的方式呈現。因此,在全媒體背景下,廣播記者在講好人物故事時,不能像以前一樣偏重于文字,而是需要合理調配資源,對人物故事進行多種形式的加工,最終呈現出一個群眾喜聞樂見的產品。
第四,用“多元”替代“單一”。全媒體時代,廣播記者必須考慮人物故事“何去何從“的問題,把好的人物故事通過好的渠道傳播出去。當前,網絡媒體、自媒體都產生了極大的流量,有能力的廣播平臺可以打造多維矩陣,建設成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新聞媒體平臺,運用現代媒體、新興媒體,發揮信息匯集、價值判斷、溝通互動、策劃提升、協同指揮、考核服務的功能,用更具親和力、吸引力、傳播力的表達方式,集中人物故事的價值和魅力。但這有賴于系統開發能力和人才隊伍儲備。另外,廣播平臺也可以通過與其他網絡平臺建立關系,借助已經較為成熟的網絡平臺,發布自身的人物故事,從而提高傳播的有效性。
講好人物故事具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不管是對內維護社會和諧,激發干事創業熱情,還是對外提升大國形象和軟實力,都具有積極作用。廣播記者作為講好人物故事的責任主體之一,應正確認識自己的職責,以新形勢下講好人物故事作為對自身的要求為依據,分析新時期講好人物故事的特點,明確人物故事向何人所講,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從內容出發,不斷求實求新,做好故事挖掘和組織工作,在形式上結合新載體,提高故事傳播力,以此講好新時期的人物故事,為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