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天甜 賀思雨
在國際關系不斷交織深化的今天,我國的對外傳播工作也步入到新的關鍵時期,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因此,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好故事”與“好聲音”,是一項擺在中國對外廣播面前越來越突出且緊迫的任務。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年迎來了建黨10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共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文化實力中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對外廣播,如何“正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下對外廣播事業需要重視與思考的發展議題。
一、唱響時代旋律、豐富廣播議題。當前,對外廣播的傳播議題多是從傳統文化、經濟、科技、發展、疫情等較為宏觀的方向展開,廣播節目也更側重關注中國的歷史底蘊、傳統文化及經濟發展現狀,而圍繞國風音樂、中國美食、旅游生活等小眾方向的傳播議題則相對分散,“接地氣”“生活化”“煙火氣”的中國形象展現不足,不均衡的傳播議題影響著海外聽眾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據《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9》顯示,“海外受訪民眾對中國的整體印象為6.3分,較2018年提升0.1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訪者當中,高達80%的海外受訪者體驗過中國飲食文化,體驗后對中國飲食文化有較好印象的超過八成。”隨著海外公眾對中國的興趣日益濃厚,對外廣播節目也更加注重廣播議題與公眾興趣的即時融合,如近年來有關中國旅游、城市生活、地方美食的廣播節目愈來愈多。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宣傳工作是目前中國廣播媒體的首要任務之一,制作唱響主流旋律、提振中國精神的廣播節目是當前對外廣播的實踐核心。不容忽視的是,對外廣播既需要宏大的傳播議題來凸顯中國的歷史傳承與時代發展,也需要具有現代感和親和力的小眾傳播議題來塑造生動飽滿的中國形象、傳遞中國特色聲音。而如何更有效地將公眾興趣與傳播議題相結合,“從告知型媒體進化到交流型媒體”將成為對外廣播話語變革的核心方向之一。
二、樹立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做好慶祝建黨100周年宣傳是中國對外廣播媒體的關鍵任務。具體來看,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生動故事、中國人民奮斗筑夢的鮮活故事、中華人民團結一致的精神故事、中國文化歷史悠久的珍貴故事是中國對外廣播文化輸出的發力點。新時代的對外廣播節目要跳脫出傳統“單一輸出”的傳播困境,在節目題材的選擇上,除了涉及經濟發展、傳統文化等大背景的題材內容,更應關照特色時代背景下的典型事件及人物故事;在節目內容的立意上,旨在展現中國的歷史發展、文化實力,凸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及中國人民的精神內涵等。例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在武漢》《冬去春歸》《第一線》等作品,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下出品的影視節目《扶貧路上》等,這類激蕩人心的人物故事背后是家國情懷的淬煉與中國精神的體現。未來,增強對外廣播節目的時代感與責任感,豐富廣播節目的表達內容,升華廣播節目的表達主旨是新時代對外廣播媒體不斷發展的關鍵點。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的對外廣播事業既要充滿信心,也要總結經驗,居安思危。伴隨著移動音頻媒體的迅速崛起,整個中國廣播行業也更加注重廣播的話語細分與優勢輸出,“移動音頻類應用讓傳統廣播看到了碎片化、個性化、智能化的音頻內容有著巨大的需求和市場,未來傳統廣播的創新首先要做的就是內容與渠道的創新。”嘗試以融媒聯動為引領,糅合可視化話語模態,創造廣播智能化的聽覺價值將是中國對外廣播譜寫新時期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打造中國形象的基本思路。
一、融媒聯動豐富傳播載體。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快了整個廣播行業媒體融合的進程,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已經從過去的傳統電臺發展為當下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移動終端等全媒體融合的國際性傳媒集團。與此同時,眾多國際化的融合傳媒端口也相繼被組建,作為中國使用語種最多、傳播地域最廣、影響人群最大的多應用、多終端的網站集群,“國際在線”以豐富的音頻節目作為特色,通過61種語種向全球介紹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動態,提供國際化的新聞、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內容。
媒介融合的縱深發展打開了對外廣播海外實踐的新思路。2017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陸續開發了“多語種移動新聞客戶端ChinaNews”“多語種移動音頻客戶端ChinaRadio”及“多語種移動視頻客戶端ChinaTV”,三款客戶端產品以圖文、音視、直播的方式,為全球用戶提供文字、音頻、短視頻等多類型、多語種的特色化服務內容。此外,一些地方性的對外廣播媒體也探索出了一些特色經驗和創新模式。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廣西廣播電視臺在向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廣播電臺推送每日疫情新聞和防疫措施的同時,還借助新媒體《荷花》雜志及Facebook賬號(北部灣在線)等平臺面向全球其他國家推送多語種的疫情防控信息。可見,新媒體的賦能加快了傳統廣播融合發展的步伐,廣播媒體的傳播邊界從傳統的音頻廣播開始向電視、新媒體雜志、內容服務類APP等方向延伸,未來,大數據、5G、區塊鏈及人工智能技術或為對外廣播的話語布局注入新的能量。
二、探索可視化廣播形式。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廣播的收聽方式已由傳統的語音廣播拓展至可視化廣播、廣播直播等。“可視化”為廣播注入了新的話語能量也激發出網民對廣播的收聽熱情。廣播的功能已經不再局限于語音傳播,而是成為提供信息服務與個性化視聽的一體化平臺,“聽得見”又“看得見”的視聽內容成為當前音頻傳播的重要載體。2017年,北京外語廣播的旗艦節目《感受北京》Touch Beijing以“直播”的方式向聽眾介紹了北京的城市故事;陜西新銳廣播與聽見廣播App合作打造的可視化直播節目成為FM99.9電臺的新亮點;山東新聞廣播在保留原有音頻的基礎上,融入了可視化的視頻元素,在2019年末推出了自制的直播節目《雙十一駕到》,節目播出后僅單場觀看人數就超過400萬。可見,“可視化”的廣播內容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收聽習慣,聲音與畫面的技術性交融給聽眾營造了立體的知覺感受空間,喚起了聽眾記憶中“最悠遠的歲月和早已忘卻的經驗。”“如果說科技發展是米歇爾‘圖像轉向’文化景觀現代生成的內在邏輯,那么科技的發展對聽覺敘事的推動無疑更具革命色彩,”視聽交融的媒介化浪潮成就了廣播多元化的聽覺實踐,同時也形構出對外廣播視聽交互的新話語景觀。
三、人工智能參與廣播生產。近年來,音頻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3D立體音效、紀錄片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廣播的話語實踐環節。2018年俄羅斯足球世界杯期間,韓國SBS電視臺就采用了MPEG-H音頻格式在ATSC3.0(新一代數字電視廣播)上直播了部分場次的比賽,三種可供選擇的音頻預設為聽眾營造出一個沉浸式的3D聽覺情境。2018年年初,英國廣播公司發布了一部名為《筑堤尼羅河》的VR紀錄片,紀錄片以新的方式向公眾展示了尼羅河的全貌,人們只需戴上耳機,就能被環繞音效所包圍,在虛擬情景中盡情享受飛越峽谷與瀑布的美好體驗。此外,國內第一財經的“DT稿王”、新華社“快筆小新”以及今日頭條“張小明”等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出現也標志著各媒體行業對自動化、高效率、高質量內容的追求正與日劇增。傳統的音頻敘事模式已被短視頻、直播等新興話語樣態所打破,2017年8月,作為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平臺——“小冰電臺”正式上線,2018年,蘇州廣播與“微軟小冰”展開合作,利用微軟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本土優勢,研發了《半點幸運車牌大搜索》《小冰姐姐講故事》等特色化智能廣播節目。此外,河北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FM104.3)也在節目《今日十萬加》中啟用了人工智能主持人“微軟小冰”,“小冰”的出現成為了節目的最大亮點,這也是河北地區首個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播節目。未來,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廣播節目的制作中是對外廣播實現高效話語生產的可行路徑。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近年來,隨著公眾對信息內容、視聽形態、智能技術等新興消費需求的快速升級,作為話語窗口的中國對外廣播事業也迎來了新形勢下的發展契機,廣播媒體的話語角色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國家、政治地理范疇以及社會范疇”的信息傳播者,而是面向更大的文化疆域并朝著信息服務提供者的身份轉變。
一、話語嵌入加深區域互聯。2006年2月27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海外開設了第一家調頻電臺——肯尼亞內羅畢調頻臺(CRI91.9FM),開創了中國對外廣播境外落地的先河。次年10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境外共開設了11個整頻率調頻或中波臺、149家調頻/中波合作電臺以及4家網絡電臺,落地節目每天累計播出總時數達556.5小時,此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不斷加快海外電臺的建設速度與落地數量。截至2014年1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已經擁有96家海外分臺、海外地區總站和記者站40個,使用65種語言面向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積極布局的同時,部分地方性廣播電臺也加大了海外布局的力度。2004年6月10日,新疆人民廣播電臺開始向吉爾吉斯國家廣播電視集團公司提供每天兩小時的柯爾克孜語廣播節目《中國之聲》;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草原之聲”也于2013年3月1日開播,自開播以來,“草原之聲”就以蒙古國官方語言喀爾喀蒙古語向蒙古國聽眾播出新聞信息和專題節目;2018年6月,吉林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節目《中國故事吉林之聲》也順利開播,節目通過“游在中國”“多彩中國”“中國故事”“音樂中國”“跟我學漢語”等五個板塊,向俄羅斯聽眾展現了中國的多彩文化與大好河山。綜上,無論是中央級廣播媒體,還是地方級廣播媒體,都致力于突破傳統地理疆域的傳播局限,以話語嵌入、疆域聯結的協作模式滿足海外公眾的視聽需求。
二、跨國合作共塑廣播樣態。追溯中國廣播媒體最早進行的跨國廣播合作,是1950年初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與前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電臺交換的文藝廣播節目。1953年5月7日,中國在布拉格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中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廣播合作協定》,正式擁有了第一個同外國廣播合作的正式協定。在此之后,中國的廣播媒體陸續同其他國家展開廣播合作并簽訂廣播合作協定,如1971年10月15日,中央廣播事業局與朝鮮中央廣播委員會簽訂了廣播電視合作協定,允許“雙方在可能的范圍內,在廣播和電視的國際活動中互相進行合作,并對有關這些問題交換意見。”早期簽訂的廣播合作協定打開了中國媒體跨國合作的局面,進入21世紀,中國廣電媒體的跨國合作進程也得以深入推進。2017年10月20日,北京外語廣播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聯合推出了《北京—莫斯科雙城之聲》欄目,這檔節目不僅介紹了雙方國家在文化、藝術、建筑、體育等多領域的發展動態,還講述了關于生活在雙城中的科學家、藝術家、留學生等不同社會群體的生活故事,還原了不同國家的特色文化與生活方式。此類節目使得跨國合作真正作為一種生產模式介入到對外廣播的話語實踐中,廣播節目也從單方面的內容創作演化為雙方聯動的信息交互,這種協作溝通的內容生產機制賦予了對外廣播更廣泛的話語生產自由,成為其在話語實踐上值得探究的新方向。
三、挖掘廣播節目的粉絲效應。當下,移動互聯技術重構了社會信息傳播方式,無論是社會中的英雄榜樣、精英領袖、平民草根還是純粹的影視節目、小說、游戲,在不同社會身份的個體周圍或某些文化作品的背后均活躍著粉絲的身影。如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迅速走紅的央視《新聞聯播》官方抖音賬號,該賬號推出了一檔名為《主播說聯播》短視頻節目,短小明快的節目內容輔以主持人親民活潑的主持方式讓《新聞聯播》官方抖音賬號迅速吸粉2827.8萬,獲贊達1.8億。《主播說聯播》的走紅也讓康輝、朱廣權、歐陽夏丹等節目主持人收獲了大量粉絲。在粉絲經濟盛行的當下,廣播話語所蘊含的聲音能量正與日俱增,廣播主持人自身的業務能力與偶像價值也逐漸凸顯,借助廣播優質的節目資源與主持人的影響力,打造金牌節目、挖掘主持人的粉絲效應是對外廣播媒體實現創新發展的探索性路徑。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站在建黨百年來前所未有的重要關口,中國的對外廣播事業也面臨著新一輪的問題回視與突破創新。總體上,現階段對外廣播媒體的發展痛點在于風格偏固化,技術性內容缺失、傳播視野較為局限,具體表現為個性化議題的呈現度不夠、節目內容大多處于可視化探索初期、智能化生產初步運用的階段。而在智能化終端迭代出新、耳朵經濟悄然崛起的當下,中國對外廣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突出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條主線的同時,積極挖掘廣播節目的傳播價值、激發創新式的生產思維,實現豐富深刻的作品表達、高效智能的內容生產。未來,夾雜在可視化媒介洪流中的廣播媒體必將面臨更為激烈的挑戰,探索感覺、聽覺、視覺“三覺合一”化的共情化音頻內容或成為對外廣播發展的新風口。
注釋:①2018年8月21日 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EB/OL].ht t p://m edi a.peopl e.com.cn/G B/22114/421094/
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ht t p://w w w.xi nhuanet.com/pol i t i cs/2020-10/29/c_11266674147.ht m
③2019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EB/OL].www.199it.com/archives/1120531.html.
④黎斌.媒體融合新思維:從“內容為王”到“‘內容+’為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01).
⑤陳佳寧.移動音頻類應用對傳統廣播的沖擊與啟示[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6).
⑥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47.
⑦張偉.聽覺符號與當代文學闡釋學的話語生產[J].學術研究,2020,(08).
⑧2013年8月20日 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EB/OL].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BTMy.
⑨蔡敏.傳媒話語生產與控制[J].現代傳播,2002,(06).
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廣播事業局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廣播委員會廣播電視合作協定[EB/OL].https://law.lawtime.cn/d54723155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