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士炎
2021年春節期間,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全國多地倡導“就地過年”。如何做好“就地過年”這一報道,讓新聞更有溫度?
“倡導就地過年、支持留工優工”,不管是對于政府部門還是對于百姓群眾來說,都是個新課題,與之相伴的會有很多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寧波新聞廣播從2021年1月5日起在《寧廣早新聞》《92新聞晚高峰》等新聞主打節目,全面播出寧波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有關意見、社會各界反響及暖心舉措等方面報道,及時解答了百姓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如1月5日播出報道《我市出臺7條新政應對復雜疫情防控要求,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留工優工、穩增促投》,及時傳遞寧波市推出的穩定生產、留工穩崗、暖心行動、加強服務等7套政策“組合拳”信息;1月9日播出報道《市總工會設立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留工優工和疫情防控工作》,倡導在甬職工留在寧波過春節;1月30日播出的《寧波企業在崗外省職工留甬過年超百萬,較去年增加84.9%》報道,介紹了寧波將繼續運用各項政策杠桿,穩定就業主體,擴大就業容量等內容。與此同時,還及時全面地播發了城管、環衛等群體積極響應留甬過年倡議的報道。到2月下旬,寧波新聞廣播共播出了100余條“留甬過年、留工優工”方面的報道,特別是從2月11日起在《寧廣早新聞》節目中還推出了“留甬過年暖在身邊”專欄進行跟蹤密集播發。這些報道及時傳遞了寧波倡導就地過年、支持留工優工方面的政策措施,較好地服務了生產企業和用工單位,溫暖了留甬過年者的心,恪守了媒體的社會責任,提升了新聞報道的服務力。
選取平民視角,運用群眾語言,不僅能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親和力,更是體現媒體社會責任的重要路徑。寧波新聞廣播“留甬過年留工優工”主題報道把視角更多地對準留甬過年的企業工人、環衛保潔員、高校師生等新寧波人,彰顯了媒體的民生情懷和平民化本色。如1月31日播出的報道《寧波諾丁漢大學師生留甬過年,體驗寧波鄉村生活》,記者跟隨該校組織的10余名中外師生到大堰鎮參觀農家樂活動,通過體驗品嘗傳統美食、制作傳統點心等項目,現場采訪中外師生,切身感受到現場濃濃的節日氛圍和師生們留校過年不孤單、留在寧波過個安心年的心情。春節期間,記者深入造船廠采訪,這些與鋼鐵為伴的工人表示,積極響應政府就地過年的號召,堅守崗位,主動留下來加班趕工,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深入寧波姚江邊,體驗河道清潔工人春節期間像往常一樣穿梭在姚江河面上,守護好寧波美麗的河湖風光;深入象山影視城,感受留甬職工沉浸式體驗換裝游、寧波民俗、與明星見面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廣播記者采寫的新聞報道反映群眾的呼聲,體現群眾的意愿,滿足群眾的需求,把握群眾的脈搏,說群眾想說的話,講群眾能懂的話,宣傳群眾中涌現的凡人新事,才會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贏得基層百姓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記者采寫出有溫度的新聞,就要對基層百姓懷有真摯感情,通過所見所聞和親身體驗,深刻感悟百姓群眾的所思所想,切身體會基層一線群體的生產生活狀態。記者不僅要走進基層現場,更要善于發現基層現場的新聞點,提升新聞發現力即新聞事件或事實所蘊含的價值認知與邏輯判斷的能力。寧波新聞廣播“留甬過年、留工優工”主題報道中,寧波及區縣(市)臺一大批廣播記者直奔城市生產一線和企業現場,深入挖掘人物和故事的閃光點,小切口呈現大視野,小故事表達大主題,涌現出大量現場報道。如1月17日播出的報道《北侖企業推出暖心舉措鼓勵職工留下來過年》,講述了北侖新碶街道大港社區和當地企業推出的留工優工暖心故事。記者在現場看到,該企業設計出有北侖特色的精美文具套裝禮物寄送給留甬過年的職工家鄉的孩子,送去新春祝福;同時還在公司會議室調試投影儀器,方便過年期間留甬職工與遠方家人視頻連線。1月26日播出報道《全市首場2021年“娘家人邀你留甬過大年”送溫暖送文化活動走進鄞州》,描述了活動現場剪紙、編中國結、書法送福、包水餃、做糕點等熱鬧場面,讓留甬企業員工提前感受到濃濃的年味。2月13日播出的報道《寧波環衛部門推出關愛一線環衛工人愛心早餐活動》,記者正月初一深入現場采訪,實錄環衛工人真心感謝政府的關心和關懷,表示為做好春節期間維護城市保潔盡心盡力。廣播記者通過不斷深入采訪對象的生產生活、深入新聞現場,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新聞敏感意識提煉報道主題,呈現百姓視角,講述生動故事,原汁原味地展現基層一線群眾最真實的言語和最質樸的行動,深入發現新聞和分析事件背后所蘊含的內容,使新聞報道極具現場感和可聽性。
有溫度的新聞能夠直擊心靈,容易產生共鳴和聯想,使報道更具感染力。而新聞的溫度源于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更源于對新聞報道細節的刻畫。一個細節可能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場景,一個生動的細節能讓聽眾如臨其境并為之回味。寧波新聞廣播“留甬過年、留工優工”主題報道注重細節的描述。如2月12日播出的報道《臺胞鄭志誠留在北侖過大年》,講述了寧波敏達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臺胞鄭志誠第一次留在寧波北侖過年的故事。記者春節前夕上門采訪時,他正忙著仔細布置裝扮貼春聯和福字,家中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氛圍。但作為新工廠建設主要負責人,他在向記者講述時心里還一直想著希望上半年能順利投建投產,表達了“此心安處是吾鄉,就地過年很暖心”的心情。2月15日播出的《鎮海建設“新春驛站”,讓建筑工人安心留甬過年》報道,記者這樣描述:“鎮海蛟川閑置土地上建起了可供二千人同時入住的臨時集聚房,一桌桌熱氣騰騰飯菜,一陣陣工人們歡聲笑語,定格出寒冬中留甬過年的溫馨時刻”。留甬工人們真切體味到留甬過年如家的溫暖感受,如一個個喜慶祥和的畫面映入聽眾腦海。廣播記者在現場采訪這些新聞報道時都進行了非常細心的觀察,并且抓住了那些能直擊聽眾心靈的細節進行描寫,給聽眾以強烈的代入感,使報道更暖心、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