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天潔
控評是明星粉絲群體在社交媒體之中,為了塑造明星的正面形象,維護“愛豆”的利益,通過壓制負面評論信息,或者進行有組織、有規模的評論等方法,為明星獲取正效益而進行的一種行為。新浪微博具有龐大的用戶群,大量明星的實名認證入駐,使得新浪微博成為明星粉絲群體交流互動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明星粉絲控評的主要目標對象為微博中非粉絲用戶群體,粉絲用戶通過評論的方式,引導非粉絲用戶產生對明星肯定的看法,通過影響明星的聲譽,進一步為明星獲得流量、代言等經濟效益作出努力。
在新浪微博的評論下,粉絲群體的控評行為使得輿論陷入一邊倒的狀態,大量重復的內容與觀點充斥評論區,容易引發非粉絲群體的不滿與抵抗。周震南父母“老賴”事件中粉絲控評引起網友不滿、虞書欣粉絲控評并“人肉”網民被中國新聞網評《“飯圈”成“黑社會”了?》等。近年來由控評引發的粉絲群體與非粉絲群體間的網絡罵戰不斷出現,兩個圈層間彌漫著濃厚的“火藥味”。粉絲控評引發的圈層對立背后的動因值得研究,為今后評論環境提供良好的發展舉措。
關于參與式文化理論的相關研究,亨利·詹金斯在《文本盜獵者》中首次提到了參與式文化的含義。他圍繞米歇爾·德賽都提出的“盜獵”“拼貼”與“游牧式閱讀”理論,提出“文本盜獵者”就是將粉絲視作積極挪用文本,并以不同目的重讀文本的讀者,把觀看電視的精力轉化為一種豐富復雜的參與式文化。周榮庭和管華驥對適應新環境下的參與式文化概念進行了闡述,參與式文化指的是以Web2.0的網絡為平臺,以全體網民為主體,通過某種身份認同,以積極主動地創作媒介文本,傳播媒介內容,加強網絡交往為主要形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自由、平等、公開、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樣式。由于互聯網社交媒體的開放性、全民性、參與性特征,參與式文化的主體已經不局限于詹金斯最初設想的粉絲群體,而是擴展為社交媒體中的每一個用戶。即用戶從使用社交媒體時起,就成為了參與式文化的主體,用戶在社交媒體發布信息、發表評論見解的行為,是用戶平等自由的參與權利。
參與式共同體中的圈內支持。從傳播學視角審視,圈層是基于人際傳播而形成,圍繞交往主體而展開,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上所屬的一個群體或圈層。詹金斯將參與式文化視作粉絲之間新文化和新社群生產的行為。以低門檻、易操作、交互性強為特點的新浪微博為粉絲之間的參與互動提供了場所,在參與互動的交往中,不斷鞏固和強化了粉絲群體的共同體認知,形成具有相對穩定性的“飯圈”。
控評是粉絲群體自發組織的,為達到共同目標所做的參與行動。在粉絲群體的控評活動中,粉絲的角色具有等級劃分,形成“層級化”的現象。核心粉絲往往成為意見領袖,設置相對成熟的組織化控評規則,在以平等協商的參與式機制之下,圈層內的情感共鳴與身份歸屬形成,在參與互動中形成關系強度高、情感維系強的緊密共同體。
新媒體時代,參與式文化的覆蓋范圍從志同道合的個體組成的迷社群擴展到數字化生存的多數大眾。在參與式文化主導的共同實踐中,大眾被賦予新的共同身份。微博內容下的評論,也屬于非粉絲用戶即微博最廣泛的大眾群體展現自我認同與看法的渠道。當非粉絲用戶發現與自己觀點與態度相一致的人群時,會尋求心理上的同盟者。“同溫層”是人們可以自主選擇的、一種靈活的流動的心理共同體,也是人們想象的共同體。彭蘭對社交媒體中“同溫層”的定義可以解釋在受到粉絲控評的壓制時,非粉絲用戶所形成的一種短暫的共同體。例如,在與自己觀點相同的評論下進行點贊與二級評論,非粉絲用戶基于心理支持的需要形成具有歸屬感的“同溫層”,“同溫層”的形成為非粉絲群體的觀點增加了支持。
參與式共同體間的圈外對立。首先,共同體之間的排斥與隔閡。對于粉絲來說,不論是對自己所屬“圈”的努力付出,還是與其他“圈”的沖突,都是為自己所在群體進行的斗爭。粉絲在控評的參與行為中會產生共同身份的凝聚力,從而不斷擴大控評的規模。同時,當非粉絲用戶對粉絲控評內容擁有相反態度和認知時,又會由于擁有一種“共識”而產生共同身份的短暫的共同體。共同體內情緒感染范圍廣,人們因而愿意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立場,與粉絲群體在評論中展開爭論。擁有了共同體的支持,黨同伐異、排除異己成為不同共同體內用戶的重要心理,加劇兩個群體間的圈層對立與沖突。
在粉絲群體的控評行為中,獲得“利益”是此次參與式活動的目的。粉絲群體為了維護“愛豆”的利益從而進行控評,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因此容易被非粉絲用戶懷疑并產生抵抗心理。在非粉絲用戶的“同溫層”與粉絲用戶的飯圈之間,非粉絲用戶將粉絲用戶認為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行動的不同的共同體”時,不信任與隔閡會在兩個群體之間蔓延形成對立,甚至產生群體極化的網絡暴力。
其次,參與式主體的平等權利追求。詹金斯在參與式文化理論中,指出在新舊媒體融合時代,用戶的身份不再局限于舊媒體時代被動的接收者,而是在擁有生產者與接收者的雙重身份下,多元審美與價值觀的一次創造性的表達。可見新媒體時代參與式文化具有平等交流的特征。新浪微博為全體用戶提供了一個參與式文化的平臺,大眾擁有表達自身看法與觀點的權利,因此評論區常常成為兩個圈層之間爭奪表達平等權利的場所。
微博是粉絲群體進行參與式活動的平臺,同時也是非粉絲群體即更廣大的用戶進行參與式活動的場所,粉絲群體的控評不能奪取其他用戶表達參與的權利。周震南發聲回應父母“老賴”事件中,粉絲清一色的控評“我們一直在”充斥在評論區內,控評占據熱門評論前位。有非粉絲表示“這個世界怎么了,全是控評”“全是控評,我們還能不能說話了”。在明星負面新聞中,粉絲群體通過“清一色”的重復評論,試圖控制對偶像評論的風氣。非粉絲用戶為了追求和保護自身參與式平等的權利,會對粉絲控評進行抵抗。微博平臺中評論的內容應該是集體智慧的集合,在多種觀點的交流中勢必會產生不同觀念與思想的碰撞,這是微博平臺所提供給用戶進行參與式活動與交流的權利,也是促進互聯網文化傳播健康發展的前提。
融入圈子并獲得認同是人的需求,“同溫層”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非粉絲群體對粉絲控評奪取個人參與式權利的抵抗。共同體的形成是防止社會過度碎片化與零散化的凝聚力量,但我們需多加關注圈層對立中存在的群體極化等不理性行為,對控評未來的良性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用戶——減少情緒沖突。粉絲控評引發的對立很大程度上由粉絲與非粉絲用戶間的圈層壁壘造成。圈層間的不同價值觀很難避免,但是沖突的發生離不開不理性與情緒化的表達。圈層是一個生態系統,不同圈層間應相互尊敬,打破圈層間的抵抗心理。圈層意見領袖與圈內大眾應當協商建立良好的秩序與規則,規范網民的媒介素養,維護圈層間傳播的良好發展,尊重不同圈層間他人的參與權利,理性表達。此外,面對如今追星粉絲年齡較小的情況,明星工作室與明星本人更應當以身作則,對粉絲做出正確的指引,減少粉絲控評行為,引導粉絲進行積極向上的追星活動。
平臺——完善評論機制。新浪微博作為以平等、互動、交流為特征的社交媒體,需保障用戶參與的權利。平臺需加強對粉絲控評內容的治理,對關鍵詞進行抓取,提高對重復刷屏內容與無關內容的識別,對群體極化行為產生不良評論的用戶進行警告、禁言等治理措施,維護微博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用戶在使用中的感受。
同時,對于粉絲控評中雙方出現不顧黑白,情緒化罵戰的現象,平臺不能放任圈層間以共同體為庇護,應對網絡辱罵與人肉侵權等不良內容嚴肅處理,不斷健全輿情檢測機制,營造良好的評論環境。
在新浪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粉絲控評引發粉絲群體與非粉絲群體的圈層對立現象突出,圈內相互支持,圈層間的壁壘加劇兩個圈層間的沖突,圈層沖突阻礙了良好的社會關系交往,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分割,成為群體極化等不理性行為的溫床。不利于參與式文化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自由、平等、公開、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樣式。針對明星粉絲控評帶來的圈層沖突問題,用戶自身與平臺都需加強自身方面的反思,在圈層間建立良好友善的氛圍,尊重其他用戶作為參與式主體平等交流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