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穎欣
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出現前一直主導著媒介市場,是受眾接收外界信息、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但伴隨新媒體的迅速崛起,動搖了報紙的市場地位。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受眾接收和傳播信息的途徑呈現多樣化,審美需求也出現了一定改變,更促進了媒體融合趨勢的發展,在此種變化下,報紙新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通過改變與創新編輯工作,進而實現自身的良好轉型。
1.紙媒影響力降低
傳統紙媒在新媒體的日益發展下,影響力呈現了逐漸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傳統報紙編輯內容文字量較多,已然不符合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無法帶給人們更好良好的閱讀體驗。再加上部分報社新聞編輯陳舊的思想,缺乏創新意識,導致一些報社最終倒閉。
2.編輯內容繁多復雜
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應用更為廣泛,這進一步加快了傳播速度、增加了信息傳播路徑、擴大了傳播范圍,同時,人們不再被動接受信息,開始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信息的制作及傳播,誠然這一定豐富了新聞編輯內容,但也使新聞編輯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信息辨別難度更大。
3.信息反饋不良
以往報紙新聞編輯主要是收集文字、圖片等信息,經過整理后完成排版。但此過程在內容與形式上都較為單一,部分內容不易吸引人們的目光。誠然,針對年齡偏大的部分群體而言,傳統報紙新聞更能勾起他們的回憶,但年齡偏大的人群不注重信息的反饋,這就使得報社新聞編輯獲取信息的途徑受限,從而給報紙的良性發展形成較大限制。
4.受眾需求變化
現代人在物質需求得以保障后,對于精神層面有了更高的追求,重視自我提升,希望得到文化熏陶。然而每個人的關注點具有一定差異,媒體工作者每日都須面對不同圈層、不同年齡層的人,在受教育程度、工作、性別及年齡等種種因素影響下,其需求也有所不同,對媒體有著不同的關注點。如青少年更為關注娛樂新聞;年輕媽媽更為關注教育方面的話題;老年人更為關注一些時事,尤其是老年男性,這就需要新聞編輯綜合考量及深入挖掘每個圈層的人群需求,編輯出更具關注度、話題性的內容。
即便在新媒體沖擊下,傳統紙媒暴露出一些缺點,但傳統紙媒也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報紙編輯人員應正確認識當前的媒體行業形勢,避免悲觀思想,通過對自身優勢的良好發揮,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堅實的群眾基礎。傳統紙媒均有著較長的發展時間,擁有自身的讀者群,特別是中老年群體。該群體的懷舊情結較重,一直便有訂購、閱讀周刊、報紙的習慣。所以,傳統紙媒應從讀者的閱讀需求從發,通過竭力探尋讀者閱讀的興趣點,使讀者滿意度不斷提升,進而確保不再流失原有的讀者群體。同時,雖然相較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方式,報紙編輯以紙質媒體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是一種劣勢,但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一種優勢。如同店內購物與網絡購物、實體書店與電子書的關系一般,網絡媒體無法將紙質媒體完全取代,因為閱讀過程的體驗,也是人們所關心的一個重點。并且,不少人都重視安靜閱讀的樂趣,通過翻閱傳統的報紙紙張,能使他們的閱讀體驗感得到滿足。
另一方面,仍然具有地域價值。誠然網絡有著龐大的信息量,但信息分類不夠細致,且缺少區域特征,從其中讀者難以得到足夠的親切感與歸屬感。人們更多時候,都是粗略掃一眼新聞信息即可,不會對它帶入感情展開研究,當然也不會傳播出去。而傳統紙媒均為擁有固定受眾的當地產業,更能帶給當地人民一種親切感。所以,要牢牢把握地方市場,注重地方讀者信息需求的滿足,從而實現傳統紙媒的良好發展。
報紙新聞編輯人員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應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覺悟與政治意識,同時儲備深厚的文化知識,唯有如此才能使報紙新聞更具辨識度,使報紙新聞面臨的各類問題得到良好解決。當編輯人員擁有良好的政治意識、思想覺悟,在日常工作中便能立足專業媒體視角,去找尋社會輿論制高點,以免社會中出現不當的網絡言論。此外,在媒體融合視域下,多種文化之間展開了互相碰撞、融合,受眾的眼界也進一步開闊,對于新聞內容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保證受眾群體的新需求,新聞編輯人員應注重自身綜合素養的持續提升,重視文化知識的更多積累,并在新聞報道中有效融合文化知識,使新聞內容的質量得到保障,從而提高報社的影響力。
網絡平臺上擁有海量信息,但其中不乏一些虛假信息,為了能夠在網絡平臺上找出具有價值的信息素材,就需要編輯人員提高自身的甄選能力,進而將更多真實信息挖掘出來。同時,報紙新聞編輯要重視自身網絡技術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能夠輕松提煉網絡中具有價值的各類信息。此外,編輯要應用敏銳的嗅覺與觀察能力,進行更多有用的圖片和文字信息收集,將傳統紙媒的突出作用展現出來。在探索改革、創新時,要合理調整新聞內容,以使受眾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得以良好滿足。
之所以網絡上會出現許多的虛假信息,是因為新媒體在發布新聞的時候缺少嚴格把關。報紙新聞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應對自身的專業優勢做充分展現,不斷提升責任意識,嚴格把關新聞內容,保證新聞質量。第一,要對多媒體工具做熟練、合理運用。依托多媒體工具優化處理新聞稿,以保證能與當前讀者的閱讀習慣相符合。第二,關注新聞發布的時間。報紙編輯發布新聞的時間不能隨意,要謹慎選擇,由于不是所有讀者都會時刻關注新聞,故此,選擇正確的時間節點進行新聞的發布,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優化處理內容。為了使讀者的閱讀興趣得到充分激發,就必須重視內容的優化完善,盡可能采用更接地氣,趣味性更強的語言。第四,高清圖片的適當穿插。醒目的圖片能使新聞內容的觀賞性得到顯著提升,帶給讀者更佳感官刺激和閱讀體驗。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在報道的專業性亦或是內容的真實性上,都要注意展現專業媒體的廣度與深度。
媒體融合的核心是實現傳統媒體技術與新媒體技術的深度融合,傳統報紙新聞編輯面臨著愈加激烈的行業競爭,應對新媒體平臺的各種功能做深入學習研究,并對新媒體平臺的應用技巧清楚了解,從而能夠合理分析受眾關注的媒體平臺功能,形成對新熱點的理解與認知。隨著我國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國內已然擁有了龐大的網民群體,其中許多網民即是新聞的接收者也是傳播者、制造者,所以,新聞編輯人員要注重應用和創新通過網絡途徑收集的新聞內容,經過整合處理后使之成為具有價值的新聞資源。并且,新聞編輯應留意每日的新聞排行榜,排行榜上的均為網民的所關注與感興趣的內容。同時,新聞編輯應有意識合作一些具有影響力的網民,通過這些網民獲得更為具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展開多樣化編輯。另外,為了吸引廣大網民發表自身建議、言論,新聞編輯應著手專門平臺的建立,對新媒體互動性強的優勢做充分借鑒,對其多元化的新聞模式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吸引讀者的關注。例如,在疫情期間《人民日報》通過自身官方微博賬號進行疫情新聞報道,實現了受眾的積極參與,收集了大量受眾反饋的信息。
傳統報紙編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要想與現代社會更為貼合,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就不能忽視新聞的合理性與時效性。通過應用數字化編輯技術,能使報紙新聞編輯工作的質量和時效性得到很大程度提升。但報紙新聞編輯人員需要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才能用好數字化編輯技術來輔助日常工作,所以,編輯人員應合理安排自身的業余時間,學習現有的信息化技術與數字化技術,進而使自身擁有良好的數字化編輯能力。同時,報社可提供相應的教育培訓機會,如邀請有名的專家、教授等舉辦講座,幫助編輯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與豐富理論知識,能夠善于收集數字化資源。但客觀來講,不少報社的新聞編輯人員仍安于現狀,對于科技的發展速度視若無睹,認為自身當前掌握的技術能夠應對平時工作。針對這種情況,可建立內部的競爭機制,針對能力不足的人員,安排相關培訓,若培訓后仍不合格,則要調換其崗位;針對水平較高的人員,予以適當的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獎勵,如升職加薪等,以使編輯人員懂得要想不被時代所淘汰,助力報社的更好發展,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對各種數字化技術做充分掌握。
總之,誠然報紙新聞編輯在媒體融合視域下,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實際上也迎來了空前的機遇。同時,傳統紙媒擁有著許多新媒體都不具備的可信性、真實性等優勢,所以,為了良好應對媒體融合帶來的挑戰,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需要報紙新聞編輯在保持紙媒優勢的前提下,重視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加強學習和研究新媒體平臺,從而使新聞內容更為多樣,新聞質量更高,促進報社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