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鳳
河北省青縣大盤古中心學校林莊子中心小學
“提問式教學”是指在上課的過程中,并不直截了當地把學生所應知道的知識告訴他,而是通過提問問答甚至辯論方式來揭露對方認識中的矛盾,逐步引導學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這一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學習具有更多的主動性與自主性,在小學階段,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十分密切,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教學老師,更是學生的生活老師,也是學生社會啟蒙老師,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從小就樹立的,教師傳授學生積極、正確的三觀是小學教師的職責所在。在現代課堂教學新模式下,教師應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平等的教學方式教授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個性發展。[1]
生活在一個信息特殊化、巨大化、飛速化的網絡新時代,小學語文課堂變化也是牽動著每一位教育研究者以及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心,小學語文“提問式”課堂更是重中之重,素質教育這一理念也是當今社會追求的教育新模式,因此在語文課堂上發展提問式教學成為教學的目標之一。小學語文“提問式”課堂的出現,是語文這一學科核心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產物,教師是課堂的指導者,學生是教學的主導者,為了“提問式”語文課堂的創新發展,將教學的龍頭交還給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索符合當今時代的教學新模式,在學生的主動探索中回歸教學本質。“提問式”教學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對學生也是一個新挑戰。但是由于新時代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有了新挑戰,致使教師的語文“提問式”課堂對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和學生熱情配合,不斷改變傳統教學課堂,促進小學語文課“提問式”堂創新發展,探索一條符合當代社會需求,滿足學生后續學習的全新道路。[2]
教師落后的教學思想直接決定著教學課堂的開展,也直接影響到課堂“提問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傳統的教學思想僅僅看重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應試技巧,發展的是考試機器,而不是社會的未來,這種錯誤的思想非常不利于學生后續學習成長。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提問教學的方式教學課堂上為學生留有足夠自我思考的時間,教師觀察學生的薄弱區域,與學生共同探討。以《植物媽媽有辦法》為例,盡管老師會對課文中的詞句和主旨大意以及重難點進行仔細講解,但對學生來說,這種簡單文字的理解是輕車熟路的,難以產生進一步的思考。我們需要從有針對性的問題出發,例如我們可以問:植物媽媽是靠什么將植物傳播的?引導學生并提出一系列相關的問題,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嗎?方這些內容對我們的語文學習有什么思考嗎?在這一系列的提問環節中,能夠培養學生的潛能,將語文中的枯燥文字、圖形轉化為自己的使用對象,使其學生在“提問式教學”的模式中,不僅學會適合高效的學習方法,還能夠掌握語文應用技巧。[1]
把構建高效語文“提問式”教學課堂與課本內容相結合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利用語文知識、解題技巧與探索思路來發現語文的樂趣所在,而小學語文中古詩《元日》中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就是一個典型的教學案例。“由此,針對每個同學搜集到的新年習俗和故事,引出剪紙的制作,并讓小組中的同學思考并交流一下問題:“你家會做哪些準備工作來迎接新年?”“你對新年的理解是什么?”“你們喜歡過新年嗎?”從而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與分析,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問題的快樂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主觀能動性也能得到質的提高。[3]
在小學語文“提問式”教學中,教師應要明確責任,而不是一味的僅僅抱著完成教學任務的消極態度,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大綱壓縮學習時間,這樣對“提問式教學”的發展起著消極的作用。教師要學會自我反思,通過和學生“面對面”的提問方式,促進師生的聯系。也要組織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自我總結,鼓勵學生與其它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其次,教師還要對“提問式教學”及時進行課堂評價,不僅對教師教學方式評價,也要對學生和教師共同營造的教學效果等提供一種基本規范,發揮榜樣作用,促進小學語文“提問式教學”課堂得到長遠發展。。
在經過長時間檢驗下的小學語文“提問式教學”課堂模式,問題引導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學生主動學習等方式對學生的教育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加強知識的領會,提升綜合素質,發展想象能力。為學生打造一個信息化科學化的生態新課堂,當然,教學效果的提升也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不斷探索,不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