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軼芳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佛子中學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重點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自主的在語文的世界中發現知識并掌握基礎知識,了解人文思想以及社會價值的本質,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保證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能夠學習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方式以及相關的修辭手法,通過寫作的相關訓練,學生能夠把自己在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通過書面的方式展示出來。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對以讀促寫的應用方法形成了解,結合實際應用于語文教學當中,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目標。
初中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知識學習的時候,要精心地為學生選擇閱讀內容,盡可能地為學生選擇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和學習。同時,教師為學生選擇閱讀學習內容的時候,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減少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障礙,逐漸地培養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容易出現煩躁的學習情緒,再加上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需要回想之前閱讀的內容,比較強調學生的抽象思維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指導語言以及修辭方法的模仿寫作,讓學生歸納領悟文章中的魅力所在,這樣學生就能夠進行句子以及修辭手法的模仿寫作,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仿寫能力。例如在《濟南的冬天》的教學中,有一段“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到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作者在這一段中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作者寫景的方法表達出心中的冬天描繪,突出景物的特點。如將雪花比喻成一朵朵梨花等,將閱讀和寫作結合,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明確地將讀與寫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閱讀的過程中是學生發散思維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掌握恰當的語言運用環境。在寫作的時候,學生需要進行模仿寫作,但是模仿寫作并不是讓學生進行簡單地抄襲寫作,而是在進行閱讀分析學習的時候進行不斷的創新寫作。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學習,培養學生能夠從文章整體上進行把握,加深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理解學習,深化學生的感知理解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寫作能力,對文章進行適當的擴寫或者是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改寫,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之下進行深入的閱讀分析,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適當的創新。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古文《石壕吏》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學習的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分析學習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寫一篇記敘文。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來改變文言文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而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懷的教育,加上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創新自己的寫作,在作文寫作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實效性和積極性,又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單純地依靠對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讓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學習文章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教師要聯系學生學習的內容,將課堂學習的內容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豐富自己學習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在進行教材學習內容拓展延伸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從課堂內向課堂外的過渡,滿足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多元化需求,緩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壓力,讓學生在把握教材結構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內容延伸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圍繞教材中具有深意的句子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強化學生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
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學習的閱讀知識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習,爭取讓讀寫的結合達到最好的效果。因而,初中語文課程的閱讀教學必須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考慮到應該如何進行寫作,在寫作的時候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這樣,教師就能夠讓學生把課堂上閱讀的內容及方法運用到平時的寫作實踐過程中去,鞏固了學生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學有所得,并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