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喜 周春雁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1)2014 年上海市教委首先提出“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通過在幾所高校試點,取得了一些成效,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隨后,教育部官方言論、通知、文件等多次出現“課程思政”這一概念,開啟了“課程思政”改革的新局面。
(2)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從而在不同的領域掀起了“課程思政”的探索與研究的熱潮。
(3)2018 年5 月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要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可見提升教師素質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立德育人的關鍵所在。
(4)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境類專業中宣傳和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顆粒,通過思政課協同環境類專業群的專業課程,利用課程教學這個主渠道有效地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這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
(5)環境類專業是我校的重點專業,我校目前非常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各方位的老師都在進行相關摸索,思政教師也通過“思政課程”協同環境類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的途徑進行相關探索,還面臨著一些困難與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需要迫切解決“課程思政”教學主導力量教師方面面對的困惑,緊需提高教師素質。故本文著力于探討“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素養提升與開發問題,為更好地探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培育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人才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思政課程到專業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途徑拓展,我校思政課教師也積極探索與研究,并協同環境類專業課老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一方利用課堂這個主要渠道,在思政課程相應的知識點設計融入專業知識,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樹立職業精神與思想道德情懷。但就當前狀況來看,我校思政老師對環境類專業知識了解甚少,故很難找到在思政知識融入專業知識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有參與到環境類專業課老師備課中去的意愿,但目前沒有一個中間平臺讓雙方可以配合起來,更沒有固定的搭檔,導致不能協同專業課系統地開展“課程思政”。
專業課堂上,專業教師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保證完成專業知識的教授任務,又能將碎片化的育人知識融入到專業知識點中,且保證思想教育不重復、不教條,且達到如鹽融水般的效果,這對專業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育教學設計等各項能力都有很高要求。而目前我們所面對的是專業課教師有課程育人的意識,但又自感思政知識不足,能明顯感覺牽強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的設計與執行,還沒發揮長效機制,這是專業老師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近幾年,學校開展了關于課程思政的教學、教案設計等競賽活動,也號召教師根據本校的專業特色開展關于課程思政的科研探索,但目前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復制,也沒有成立有效的機制,沒有將渴望得到更多思政教育知識的專業教師和希望了解專業知識的思政老師匹配起來,沒形成協同效應。
基于以上問題,為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成效,關鍵是提高教師的素養,本文提出以下開發途徑:
目前,我校“思政課程”協同環境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搭建一個穩定的平臺保障。首先,以教務處、督導處牽頭制定協同制度,規定協同模式,匹配固定協同結對教師組,為課程思政開展提供合作平臺,教師可以快速地進入到互幫互助模式。其次,通過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制度、完善師德師風考核評價體系,為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進行制度性的引導。其三,學校層面通過組織開展“課程思政”專家講座與培訓、教學競賽等途徑培養教師傳知與育人相結合的理念,傳授新穎有效的教育教學技巧,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總之,校方要將專業課教師培養為育人的主力,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起促進作用。
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專業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思政知識才能真正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才能與高校教學改革定位,才能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關于思政知識的獲取,一方面通過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增強教師政治自覺性;通過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來培養教師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感;通過深入學習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來豐富教師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通過掌握國家環保法律法規與政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等其他環境質量、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整合這些資源,為學生養成保護環境、打贏藍天保衛戰、建設生態文明信念打好基礎;關注時事及國家大政方針,引領做學生時代真人。另一方面在進行專業設計、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比賽上與思政教師一起設計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合點、挖掘專業思政元素,形成系統的“課程思政”育人知識體系,提高“課程思政”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新要求,故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于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時代賦予思政教師的擔當,要求思政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修養與素質要求,一方面自己的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要過硬,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對社會主義的強烈信念,樹立先正己,然后才能正人的理念。另一方面思政教師要研究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蘊藏的政治思想資源,探索“在思政課中滲入職業素養”和“在專業課程中植入育人元素”的方法與路徑。主動尋找對接的專業老師,主動參與到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中去,也將專業老師拉入到思政課建設中來,形成課堂上知識互聯互通,切實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
“思政課程”協同環境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要求老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思政知識,還要從基于“思政+專業”“專業+思政”的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出發,探索更加貼切時代、貼切實際、貼切學生真實生活的教學手段,比如目前多媒體教學、混合式教學以及微課教學等新興教學方式,極大豐富了現有的教學手段,教師要常用常新,以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潤物無聲地將正確的價值觀傳導給學生,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讓學生既學好專業知識,同時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思政教師協同環境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協同教師要不斷豐富思政知識、扎牢專業知識,共創合作平臺,創新教學方法,在課程設計中專業教師要懂得巧妙植入思政內容,思政教師要結合專業知識傳授思政知識。同時要加強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實現為生態文明建設培養環保鐵軍的育人目標,從而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