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夏墊鎮夏墊中心小學
經過10多年的發展,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教學改革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而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素質教育開展的基礎,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有著推動作用。為此,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注重師生關系的改善,從情感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更多的愛,進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首先是對學生心理成長的影響。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師生關系對其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學生對老師信任,就能更好的接受老師的教育。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鼓勵和幫助。通過學生與老師交流的不斷增加,學生的心理需求也會得到相應的滿足,進而會愛上學習,培養其積極向上的態度。然后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相對于其它關系而言,師生關系是在長期的接觸中不斷建立起來的,其中不僅包括一定的思維方式,還要有心理上的認同和行為上的展現。對于小學生而言,無論是自身性格的培養,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其都處于一個起始階段。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更強,也更容易受到師生關系影響。
師生關系是指師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它是教師和學生通過直接的教與學交流活動以實現他們的教育目標而形成的多層次,多性質的關系系統。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更是師生在教育活動中的價值的具體體現。
以下是幾種典型的師生關系:
1.放任冷漠型。
所謂的放任冷漠,就是指關系比較混亂。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放任就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等沒有任何的要求,由學生自己做主。冷漠則是老師對學生做什么,都不干涉,學生對于老師說什么、教什么也不配合。
這種關系的形成,主要在于老師自身能力較差,對于學生沒有更高的要求。受此影響,老師也不能處理好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認為所有活動都是由學生自己進行的,老師不承擔任何責任。
2.權威緊張型。
這種類型的師生關系模型的關鍵詞是權威,命令和心靈上的疏遠。教師在課堂上采取威嚴主義的風格,嚴格監控學生,要求學生無條件接受所有命令,嚴格遵守紀律,認為學生可能因為受到表揚而驕傲自滿,。學生不是自由的,他們只是服從老師的命令,他們表面上尊重老師但心里疏遠老師。
21世紀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東平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在以應試教育為主導的學校環境中,“傳教”或“樹人”的功能已經逐漸喪失了本真,這其中包括小學與初高中。“只有少數老師可以堅持提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益的教育,但這是超出了考試的范圍的教育。”傳教的職能被疏遠了。
新童教育者徐歌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在教學活動中有大量的機械訓練,這很可能破壞學生學習的樂趣,并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同時,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每個人的個性化發展,孩子們從小被長輩們寵愛,做什么事情都要順著自己的心意。與上一代人相比,他們對學校的機械培訓乃至教師的容忍度更低。在威權主義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老師的威懾下努力學習,并且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老師的要求而不是為了自己能力的提高。
3.民主親密型。
這一類型的師生關系模式的關鍵詞是平等、開放、互助。教師以民主的方式教學,尊重學生的看法,重視集體凝聚力,與學生一起計劃和討論,幫助學生設定目標并指導學生學習。
教師和全班集體制定計劃并做出決定;在不影響集體的前提下,他們樂于幫助和指導每一個學生;盡可能多的鼓勵集體活動;并給予學生的贊揚和批評。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培養師生關系,就成了眾多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讓人學習成績不斷的提升,還能促進自己生活事業的更好發展。尤其是在我國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學生面對的環境不斷變化的今天,學生如何能夠更好的應對環境的變化,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就顯得更為重要。
師生關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對于每一個學科的教學而言,其都是具有一定的連貫性的。首先要了解學生、重視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不斷的轉變教學理念,對于一些與學生發展相悖的教學理念,要及時的進行高正。其次,教學方法的設計要從有利于學生參與的基礎做起,倡導教師和學生一起的學習,營造一種合作學習、共同學習的氛圍。如從當下學學生作業的完成方式也可以看出,一部分學生習慣于抓緊時間先完成作業,一部分學生則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監督才能完成。針對這部分需要監督的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技巧的幫助下,老師要學會用積極的語言和動作去鼓勵學生。
從心理的發展來看,學生老師之間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學生老師之間的相互影響,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有著其積極的一面,也有著不利的一面。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當有著良好的師生關系后,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學生也會不自覺的向其他人學習,進而培養自身的學習習慣。從不利的一面來看,當師生關系不好的時候,學生自身的一些好習慣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學生老師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2013年11月11日《中國教育報》公布了中國教科院助理研究員孟照海基于杭州、大連和成都的中小學師生關系的調查結果,數據顯示:32.8%的學生認為影響師生關系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授課方式”。
學生所喜歡的教師品質調查統計中排在前面的有:友善的態度、尊重、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儀表、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行。
調查統計中有八種教師的品質容易造成師生關系不和諧,其中包括偏袒不公,發脾氣打罵人,不負責任,古板、端架子,向家長告狀,占課拖堂,說話不算數,獨裁。
1.轉變教育觀念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
無論是在任何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都應該是平等的。所以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就要轉變教育觀念,變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
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提倡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需求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在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者變為主動的參與,應該學習什么樣的項目和課程的具體設計,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
2.和諧人文環境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得基礎。
每一個校園都有著不同的文化氛圍,有著不同的人文環境。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中,校園的人文環境對其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學校有著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夠在更加平等的環境下接受教育,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對于教師有著更大的尊敬。只有在校園內營造出誠信友愛、積極相聲、平等教學的氛圍,才能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奠定基礎。學校給與老師更多的尊重,老師給與學生更多的幫助,學生也會對老師有著更多的信賴。
3.提高師德水準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保障。
職業道德是教師的職業準則,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保障。為此,要不斷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訓,如通過在辦公室張貼相關的標語,開展專業的師德培訓等形式,使教師對自身的行為準則,對自身的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認識,進而督促教師更好的面對師生關系。
有著良好師德的教師,學校也可以進行重點的宣傳,通過教師親身的實踐和示范,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的提升,進而緩和與學生之間的緊張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改革課堂教學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
課堂是師生接觸最為頻繁的場所,也是師生關系建立的基礎。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更好的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和興趣的不同,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為此,就要逐漸改變以往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改為老師引領,學生自學為主的學習模式,讓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實現真正的轉變。因為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更加注重的是老師和學生彼此之間的合作,而合作的過程中就是學生和教師彼此了解的一個過程,這種了解對于師生關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不僅能會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會促使其更好的去面對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師生關系在建立的過程中還有著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為此,就需要不斷的轉變教育理念、構建和諧的人文環境、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加強課堂教學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師生關系的提升,進而充分利用其產生的積極影響,在幫助學習成績提升的基礎上,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主動性和集體榮譽感,促進其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