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華 安拴軍
渤海大學
對于課堂管理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約翰遜等人認為‘課堂管理是建立和維持班級團體,以達到教育目標的過程。’杜萍認為‘課堂管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協調多種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和學生一起遵守共同協商制定的規則,共同促進教學活動。’”[1]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管理理論基礎雖然相對較少,但課堂管理的定義大同小異。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對于課堂秩序的維護、對于課堂進度的把控、對于課堂氛圍的掌握都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筆者以自己正在進行的一門非洲獎學金生的文化課為例,談談關于課堂管理的看法。
與傳統的課堂不同,線上課堂的形式在原來傳統課堂的基礎上又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學生、環境、網絡和設備等多方面的原因會影響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和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線上教學的形式可能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采用,甚至變成熱門教學形式之一,所以線上課堂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去關注,以我本人在校期間負責的兩門留學生線上課堂來看,教學中確實存在很多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方,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學生缺席、遲到。
學生缺席現象在傳統的線下教學中也比較常見,筆者所在的渤海大學的留學生大部分來自非洲,也有一部分來自韓國,其他國家人數較少,暫且不提,非洲留學生和韓國留學生均有缺席現象,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留學生的缺席并不是偶爾,而是常態。線下教學,教師可以采取的措施比較多,并且可以有效地改善這種現象。對于線上教學,學生不來上課的情況更是常態。以筆者正在進行的非洲獎學金生的文化課為例,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這些學生還沒來到中國,所以是線上教學,又由于非洲的網絡問題課程只能采取微信群上課,班級人數一共39人,但是學期過半,有一部分人從沒來上過課,開始時筆者會單獨對他們發出上課邀請,幾次課下來,筆者發現不來上課的學生你邀請也不會來。除了缺席現象,還有個別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遲到,中途加進課堂不說話也就罷了,他們還禮貌性地和我解釋遲到的原因,筆者的內容也就總因為個別遲到學生被打斷,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思路,對其他從頭到尾聽課的學生來講也會產生影響。
2.課堂沉悶,學生不發言。
課堂上學生不發言,這應該是大部分對外漢語課堂會出現的問題。線上課堂師生之間無法面對面交流,冷冰冰的網線是唯一溝通的渠道,學生不對課堂教學作出反應,這讓教師無法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課堂內容以及是否專心聽課。在非洲布隆迪學生的線上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拋出問題后,學生們盡管在線聽課,但不做出任何反應,但教師點名讓某一位同學回答問題時,被點到的同學也能接近正確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傳統的線下課堂中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舉動來判斷,但是線上大家彼此看不到,教師遇到這種情況只能“隨機應變”。這樣對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教師也無法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
3.學生課上散漫,作業完成情況差。
線上教學形式對我們的客觀條件提出了要求,面對非洲布隆迪學生,他們的網絡狀況差,僅有的流量卡還是學校給辦的。這樣的客觀條件對我們的上課軟件提出了難題,只能采取微信群內語音通話的形式上課,通話過程中經常會有與課堂無關的聲音從學生的麥克風中傳來,嘈雜的音樂聲、大聲說話的聲音、甚至還有雞羊的叫聲,導致了學生上課時過于散漫,沒有傳統課堂中的嚴謹。
線上教學形式教師無法與學生真正地面對面,也讓學生抱有僥幸心理,教師留作業,學生與教師遠隔萬里,不完成教師也沒什么辦法,所以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并不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
1.教學方式改變。
線上教學的形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無法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缺乏真實情景的感受,課堂氣氛也往往難以帶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自動放松,覺得老師看不到自己的狀態,不用擔心是否會被發現沒有認真上課。再者來說,在線教學課堂的互動形式也比較單一,整堂課下來,大多數時候只有問答和對話形式,并沒有辦法開展其他課堂互動活動。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都是一個個“孤獨“的個體,無法達到良好的課堂互動效果。
2.語言水平能力。
學生的語言水平能力也會影響他們的上課狀態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以我在上的文化課《中國概況》為例,有很多文化詞匯或者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以他們的水平還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不知道一些語言代表的深層含義,盡管我是以他們最能理解的方式講出來,但是他們也未必全能理解,語言能力的限制讓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高或者是沉悶不發言,當然了不排除非洲留學生本身就不愛發言的情況。
3.網絡狀況影響。
網絡狀況和設備的影響,教師和學生都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非洲地區的網絡狀態很差,因此在上課軟件的選擇上有很大限制,我們只能通過微信群上課,這種上課方式也會被網絡狀態所影響,經常是我說的話學生聽不到,學生的問題和回答我也聽不清。這不僅影響了課堂的進度,也讓課堂的連貫性受到了影響。
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線上教學或許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常態,因此如何改善對外漢語線上課堂、減少學生流失問題,針對留學生的需求改進教學變成了我們必須面臨的挑戰。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其學習態度。
“動機是引導、維持學生行為并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種力量。內部動機不僅能促使學生努力學習,還能使其獲得樂趣。”[2]學生的內在動機是促使他努力學習的最大動力,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讓他們對文化課的興趣逐步提升起來。教師在課堂上有時要維持上課的秩序,把握上課的節奏,有的時候要拉回一些不認真聽課學生的注意力。文化課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內容豐富,教師在平時上課時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對于學習中國文化的內在動力,減少學生的缺席或遲到現象。學生的內部動機越高對于課堂管理來說越容易,以非洲獎學金生的線上文化課為例,學生們大多是對漢語有興趣,想學習漢語,同時想取得優異的成績來獲得獎學金。所以上課時可以通過這樣的提醒,讓他們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2.設置有趣的課堂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
線上的文化課教學雖然有限制,但是也需要有趣的課堂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以筆者在上的文化課《中國概況》課程為例,學生在課堂上不應該是被動的聽課者,應該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比如在講解中國的故宮、頤和園等著名建筑時,教師可以設置隨機點名的方式,被點到的人讀一下關于建筑的介紹或者是談談自己對于它的了解。
在其他課型的線上教學中,教師也要想辦法把課堂“搞活”,讓學生在網線的另一頭也動起來、思考起來。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上課的軟件,在里面設置一些活動,比如在線上教學中設置討論環節,學生選擇喜歡的題目自由分組,各組進入各組的規定教室討論,教師規定討論時間,小組成員輪流展示討論后的成果。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也讓學生對線上學習的興趣逐漸提升,從而改善教學效果。
3.要預判課堂問題,提高自身教師素養。
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要有絕對專業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等之外,還要有預判能力,對于課堂、學生以及客觀環境的預判對于成功的對外漢語課堂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說沒有完美的課堂但是有成功的課堂。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在課前就對學生和課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預判并想出方案B,這樣避免在課堂上出現尷尬的情況。
4.注意規范課堂語言,提升對外漢語課堂的魅力。
學生獲得目的語的主要渠道就是在課堂上,尤其是靠輸入教師的課堂語言為主,這就對教師的課堂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課堂語言要區別于普通課堂。其實教師的課堂語言也是包括在教師素養里面,但線上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尤為重要,所以單獨拿出來說。
在線上教學中,學生最能感受到好壞的地方便是教師使用的課堂語言,教師在講課時的每句話都會對留學生的學習和對漢語的看法產生影響。所以就要求教師在使用課堂語言時要規范得體,要符合課堂要求;教師的課堂語言不能一成不變,要隨著學生的語言水平的不同、上課課型的不同、授課內容的改變而改變。使用語言的難易、語速的快慢、音量的大小等尤其要注意,線上教學如果教師的語氣一條線下來就更不能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效果也不會好。
有效的課堂管理可以推進對外漢語教學的順利進行,但是成功的課堂管理對于任何一名對外漢語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并且需要多方的努力和配合,光靠對外漢語教師自己也是完不成的。網絡、設備等客觀因素是教師不可控的,但是教師要從可以改變的地方入手,比如對于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對于課堂內容的處理等方面有針對性地管理,制定出自己的一套方法,適應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的漢語在線教學的趨勢,推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