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艷
河北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
思政教育的本質是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規范對社會成員進行影響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政教育一直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2004年來,中央先后出臺加強學生群體思政教育的文件,探索如何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與各課程的相融合,經過十數年的改革發展,如今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已經獲得了協同育人的條件和基礎。以下以河北傳媒學院的攝影專業為論述依據,詳細說明其攝影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下,高校依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所做出的關鍵舉措,[1]同時它也是落實育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措施?!罢n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具有根本高度上的不同,傳統的思政教育是以固定的思政課程為主要的育人渠道,而“課程思政”是將思政教育普遍融入到其他科目課程中,也就是將所有科目作為育人渠道?!皵z影專業作為藝術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有著與科學類專業不同的方式,它更傾向于感化,具有溫潤的育人特點,而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攝影專業教育中,符合“課程思政”的時代要求,也與攝影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不謀而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有了更高的踐行要求。高校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將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做到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能發揮作用,是其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為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指明了方向。[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要進行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就要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改變傳統思政課堂上灌輸式的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方式。攝影專業學生的藝術審美教育尤為重要,將攝影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從而達到攝影專業學生思政教育改革的目標。
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樹人”,它對大學生的思想素養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通過思政教育,攝影專業的學生不僅能夠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能夠增強其自我修養。
高校攝影專業教育要與思政教育進行有機地、高效地、深度地融合,就必須有選擇性地將高校攝影專業教育的部分理念與執行過程向思政教育靠近。這里以河北傳媒學院的攝影專業教育為案例,分析其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
攝影專業教育作為藝術類教育,它在教授學生藝術創造與審美能力的同時,還具備極強的育人功能,包括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河北傳媒學院的攝影專業有意地將原本的人才培養目標向思政教育進行了有效地貼近與融合,其當下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立足京津冀并輻射全國,旨在培養具有政治意識和審美修養,掌握扎實的攝影基本理論、拍攝技術與藝術,能夠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相關部門、融媒體平臺及相關領域勝任攝影或影像創作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其攝影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路徑。
新時代下,思政教育對大學生提出了三項基本要求,一是具備中國特色主義思想品德;二是塑造中國特色主義理想人格;三是進行中國特色主義行為實踐。攝影專業的大學生同樣應該貫徹此要求,努力地將自己打造成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青年。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分別做了素質、知識和能力三方面的要求,其中對攝影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與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深度契合。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對學生的素質要求為: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教育的基本要求已經與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進行了高度融合,這為后續的融合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新時期下的思政教育有了新的轉變,原本的思政課程目前已經轉化為“課程思政”,即是構建一個全課程育人的格局,讓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行進。課程思政背景下,教育者不應該將思政教育單獨地拿出來,而是要將思政教育穿插、嵌入進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形成一種協同育人效應。所以,攝影專業教育的各類課程也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以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的各類課程為例來說:
(1)通識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識課程是為了讓大學生具備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認識觀與價值觀,因此,將通識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是攝影專業教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備內容。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的通識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
(2)專業基礎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有攝影精品分析、攝影美學、世界攝影史。這些基礎課程多以攝影精品分析為主,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獨到的審美能力。實際上,這些以審美為主的基礎課程與思政教育具有較高的融合基礎。攝影作品中的色彩、人物、背景等一系列元素都是表達攝影師的情感和個人審美的,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不可忽視的。
(3)專業核心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專業核心課程即指主干科目,是本專業學習技能的最主要課程。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攝影與當代藝術、攝影用光、新聞攝影、廣告攝影、黑白攝影創作。這些技能型課程要求學生進行實際的技能鍛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實踐性。在思政教育的浸染下,攝影與當代藝術、攝影用光、黑白攝影創作這些核心課程可以要求學生的創作與現代社會進行高度結合,教育學生要結合國情、民情,從真實的社會環境出發進行攝影。此外,在新聞攝影、廣告攝影課程中,更可以教育學生與當下的政治環境相結合,拍攝符合時政的主題,如:環境保護、脫貧攻堅、抗疫英雄等。
(4)專業方向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學生自主創作或者教師命題創作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攝影作品,這樣學生就能了解和深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并且選擇其中的優秀文化進行攝影創作,最終在創作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優秀文化熏陶,達成思政教育的目的。同樣,還可以將地域特色文化、非遺保護與傳承、傳統藝術等具有思政教育內涵的主題作為創作的焦點。
(5)專業拓展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專業拓展課程是開闊學生專業視野、拓寬學生創作思路、提升學生藝術認知水平的重要渠道。河北傳媒學院攝影專業的專業拓展課程主要有:影視精品分析、中國民俗與文化、中外文學作品賞析、廣告創意與策劃,這些拓展課程有效地開拓了攝影專業學生的藝術視野。在攝影專業學生結合影視、藝術類學科課程,對文學、音樂、美術、舞蹈、戲曲等民族藝術文化的認識與學習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可以向其傳輸傳統藝術精髓,從而達成思政教育的目的。
2020年11月,教育部正式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3],并對新文科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攝影專業教育與思政課程融合的目的是為了打造有情有義、有溫度、有愛的攝影課堂,從而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最終使得課程提質,助力于新文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