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明
江西省瑞金紅井小學
作文考察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寫作也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的同時,對語言的應用能力也將更加靈活。但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僅僅是為學生布置習作題目與要求,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寫作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之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使得寫作教學的課堂效率較低。因此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以興趣為主導,引導學生進行文學積累,在良好的寫作氛圍中不斷地提升寫作水平。
足夠量的文學積累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也是學生提升寫作水平的重要前提。要想切實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做到“治標治本”,沒有足夠的積累學生無法流暢的運用文字進行表達,就會造成學生寫作水平較低的情形,同時在這種情形下,部分學生對寫作可能將產生抵觸心理,這將使教師的寫作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從根本入手,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的課外知識。[1]
例如,在對“我來編童話”這個寫作主題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閱讀相關主題的文章,讓學生進行積累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首先,在課程之前,教師為學生布置課下閱讀任務,如“大家都讀過什么童話故事呢?”學生回答“《三只小豬》《海的女兒》《白雪公主》等”,接著教師繼續問到“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試著寫一個童話故事呢?在課下同學們試著找一找其他的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同時將你認為好的段落或詞句進行摘抄或標記。”教師布置完任務后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積累。在正式開展寫作課程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積累的內容進行寫作,在規定的范圍中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得到了提升,在不斷地積累中將會產生質變的效果,那時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有質的飛躍。
習作需要一個從易到難的過程,倘若教師直接將寫作難度定得太高,將使學生產生退卻心理,在這種心理下學生將逐漸對寫作喪失興趣。并且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弱的時期,也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具備足夠的耐心,對學生一步步地引導,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例如,在對“看圖畫,寫一寫”這個寫作主題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從最簡單的環節開始,如“同學們注意觀察這幅圖畫,圖中都有什么?他們在做什么?”學生回答出圖畫所包含的內容之后,教師進行口頭的表揚與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樹立信心。接著,教師進行進一步的引導“那么圖畫中的人動作分別是什么呢,試著想一想他們可能說了哪些話?”在這個過程中難度有所提升,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對圖畫描述得更加立體。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基于這些步驟開展寫作“現在大家動筆寫一寫,將圖畫中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中,寫作被不斷的分解成為一個個簡單的環節,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將逐漸高漲,寫出來的作文也將更加生動。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教師取得良好教學效率的關鍵前提,對于習作教學來說亦是如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營造相應的寫作環境將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產生情感共鳴,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寫作思路將更加流暢,同時寫出來的作文也將更加鮮活富有情感。
例如,在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寫作主題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首先,在寫作開始之前,教師為學生播放一個關于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介紹的短片,如“北京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等。”在短片介紹中營造出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在短片的介紹中學生對于文化遺產的了解將更加深入,同時也將產生很強的共鳴,在這個氛圍中教師進行寫作主題的引入,如“我們國家的世界遺產有很多,每一個文化遺產都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智慧與汗水,那么接下來同學們從中選擇一處你們了解地或感興趣的介紹給大家。”在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得到提升的同時,良好的寫作氛圍也將使學生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
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能達成的,這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并立足于生活實際,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由表達空間。使學生可以在興趣的引導下,結合實際用寫作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同時在良好的寫作氛圍中,學生可以如身臨其境般體會寫作的樂趣。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之下,真正的使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得到鍛煉,以高效地提升學生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