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紅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2017年度科研基金重點資助項目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以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項目編號:GXKS2017ZD004)研究成果
摘要:雖然幼兒園的保育工作是幼兒園老師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但目前我國幼兒園普遍存在著重教輕保現象。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職前人才培養的根本性抓起。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知識及技能距離幼兒園保育專業崗位要求差距較大的現實,必須大膽地探索和推進學前教育保育教學改革,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學前教育保教事業發展的實際和市場需要,更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基于此,文中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改善當前的不足現狀。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保育能力;教學模式探析
引言
“保教結合”是幼兒園工作的基本原則和靈魂。可以說“保教結合”的理念早已深深烙在每個幼教人的心中。然而,一直以來,從幼兒園教師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遍還是認為保育工作主要是保育員的工作,常常忽視教師在保育方面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應承擔的基本工作,“保教結合”只是作為一種理念存在,并未切實轉化為工作行為和院校培養的重點。
當前很多學前教育學生在職業方面帶有太多的功利性,對幼兒缺乏應有的愛心與耐心,保育能力總體偏低,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更多培養。
一、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能力的培養現狀
(一)學生的保育意識普遍比較淡漠
很多院校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教導的過程中并沒有對“保育”這一詞匯以及相關的理念進行系統化的講解教學,以至于學生對于幼兒保育是存在一定的誤解的。很多學生會覺得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完全是由園內的保育阿姨來完成的,而幼兒教師只需要進行幼兒教學的工作就可以了[1]。這一理解顯然是比較片面的。保育能力體現在學生的多個方面,包含教導學生,保護學生,培養學生,并不是簡單地給幼兒喂飯,梳頭,洗臉,洗手就是全部的保育工作了。當然以上的工作也是包含在幼兒保育工作的范疇內的。但這部分工作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看不上”的,他們會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想法,覺得自身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更應該做一些“有面子”的工作,而不會這些“伺候”幼兒的活計。這種心態是極為明顯的保育意識淡漠的一種體現,但這種情況在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中反而是比較普遍的,他們參加工作之后不愿意進行相關工作,自然也不能完全掌握保育知識與相關的技能。
(二)學生在保育知識素養方面相對欠缺
前文中也說到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一般都是從保育員做起的,作為幼兒保育員,其工作內容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部分:①對園區中幼兒的活動區域進行清潔消毒,確保幼兒園的環境干凈,整潔,衛生,從而使得幼兒的安全與健康可以得到最好的守護。②對幼兒園幼兒的日常園內生活進行管理,幼兒很多行為都是無法自主完成的,比如說很多幼兒不會自己梳頭發,自己洗手可能洗不干凈,再者幼兒日常精力旺盛,雖然安排了午休時間,但很可能在寢室內打鬧嬉戲,保育員要幫助管理幼兒紀律,督促幼兒盡快休息。③配合幼兒教師進行一些與幼兒教育相關的活動[2]。幼兒接受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導學習都是通過游戲或者其他活動的形式來完成的,但一位幼兒教師往往無法在活動中顧及到所有的幼兒,保育員需要在此時配合幼兒教師去組織幼兒,并照顧好幼兒在活動中的一些意外需求。④做好幼兒在園內的一些安全工作。幼兒在活動或者學習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為一些意外出現傷及到自身安全的問題,保育員要及時發現園區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防御,此外還需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能夠及時發現幼兒的危險動作對其進行制止,確保幼兒能夠更健康地成長。從以上工作中就可以看出保育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其實是相當繁多的,但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從其保育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相應的職業素養等方面來講,都是比較欠缺的。
(三)學生的保育技能存在不足之處
從一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等來看,其在保育技能方面明顯是存在不足之處的,比如說,有些幼兒在活動期間想要上衛生間,但比較害羞不敢說,于是就只能自己憋著,最終尿褲子,照顧這些幼兒的工作者應該依靠自身的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困窘,主動詢問幼兒是否有上廁所的需求,但多數學前專業的學生在實踐學習或者剛剛接觸工作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及時發現這一點。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細節之處是學生做得不夠到位的,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學生沒有經過相應的實踐練習,學生的經驗還太過淺薄,學生的保育意識不足等等。因此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保育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日后職場需求,對其進行相應的模擬以及實踐教學,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也提升其在保育工作方面的意識與能力。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構建
(一)進行更完善的課程體系建設
高校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學生保育能力的培養,不斷對相應的課程體系進行完善,確保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保育能力提升是有所覆蓋的。這方面主要涉及到一些理論知識的教學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比如說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學習一些與幼兒衛生與保健相關的知識,以便于在教導幼兒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幼兒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習慣,并按照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其進行引導糾正,幫助幼兒養成更好的衛生習慣,幼兒成長過程中才能少生病[3]。而除了幼兒衛生與保健相關知識之外,還有其他的如幼兒營養學,幼兒安全教育,幼兒管理等等相關課程,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掌握足夠多的保育理論知識,只有課程覆蓋的范圍越全面,學生能夠學到的保育知識才能更多,對其今后的保育工作才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建設中還應該包含一些模擬實踐的課程。比如說幫幼兒穿衣,梳頭,洗手,喂飯等這些都可以有相應的模擬操作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實際的技能進行訓練提升,從而使其保育能力獲得更多的增強。
(二)對課程教學方式進行調整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接受保育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存在的很大問題是理論教學占比過重,學生沒有太多的資源與機會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以至于很多學生雖然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不知道要如何將其恰如其分地應用在自己的保育工作中,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惜遺憾的事情。故而,高校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及時調整相應的課程教學方式,要適當地縮減理論知識的教導,提升實踐課程在教學中的占比,最好是能夠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課程中去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教學。比如說教師在教導學生與幼兒保健相關的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于學校中的模擬訓練室,為學生構建一定的突發意外環境,再引導學生利用相應的保健知識去處理突發的意外,一方面活靈活現的情境會幫助學生對相應的保健知識有更深刻的記憶,另一方面學生也通過實際的實踐操作去驗證了自身所掌握的理論并發現了理想狀態與實際突發狀況之間的不同,有利于其掌握更加真實的幼兒保健知識,也幫助學生的“手上功夫”變得更專業。
(三)通過實踐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能力提升
再多的理論以及模擬對于學生來說都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夸夸其談,只有在真正的實踐中學生才會發現真實比理想往往要更加復雜。比如說,在模擬操作中,可能會有人偶作為學生的操作對象來對其進行一些與保育相關的行為——為小女孩兒扎辮子,組織幼兒排隊打飯等。模擬情境中這些幼兒基本都是乖巧聽話的,扎辮子的時候就靜靜坐著一動不動,組織排隊打飯時也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特別遵守規定。但實際卻與之有太大的差別,幼兒本身就好動,根本不可能安靜坐著并保持一個姿勢太長時間,排隊過程中也往往需要教師再三強調,不斷督促才會勉強順從[4]。因此在實際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保育能力培養提升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為這些學生安排更多的實踐活動,真正將學生派遣到幼兒園中去,實際體驗保育員的日常工作,學生對其中的細節,對保育工作的艱辛,乃至于對幼兒的耐心與愛心都會提升很多。實踐對學生的鍛煉與提升是巨大的,通過更多的實踐教學,學生在保育能力方面將會有極為快速的提升。
(四)不斷對學生的實訓以及實習條件進行完善
很多院校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能力的過程中并不是不想組織學生去進行實訓或者實習,畢竟實訓對學生能力的增長是有目共睹的。但因為相應教學資源的缺乏以及與社會上很多幼兒園之間并沒有合作關系等原因,以至于校方并沒有太多的位置可以安排學生去進行實訓學習。因此,學校在不斷進行校內教育體制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對校外的一些合作關系進行積極獲取。一方面學校可以自己出資進行幼兒園建設——用來解決院校教職工子弟的上學問題,同時也更好安排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去進行實訓學習;另一方面學校需要與社會中的一些幼兒園建立更加親密友好的合作關系,可以通過一部分的讓利——為幼兒園教職工安排校內的培訓,優先輸送優秀人才去幼兒園任職等等來獲得對方幼兒園的好感,為學生贏得更多可以去進行實地學習鍛煉的機會。當然,學校方面也可以定期邀請幼兒園中的教師以及保育員來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講解一些可能在課本上觸及不到的保育知識,生活以及工作的智慧往往是從實踐中獲取到的,多多聽取這些一線工作者的經驗與意見,對于學生保育能力的提升也是有著莫大的好處的。
(五)要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
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會因為保育工作的基礎性從而對其存在一定的偏見,這也是大多數學生在畢業之后不能穩定地待在這一崗位的重要原因,他們對于工作存在太多的功利性認知,并且會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將工作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可能很多學生在對幼兒進行保育工作這一方面是有著比較高的天賦的,但因為自身認知的不正確造成其在學習心態上存在偏差,造成不能全心全意進行保育能力的提升,最終能夠達到的能力高度自然是極為有限的。故而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能力的過程中,學校方面還需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要引導并激發學生對于幼兒保育工作的熱愛之情,并將自己全部的愛心以及激情都奉獻其中,如此學生才能在這一領域中有更多真心的付出,保育能力受到其心態的影響,自然進步飛速。
三、結束語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具備足夠的保育能力才能在畢業之后更好地從事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工作,高校要幫助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通過實踐與理論的共同塑造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幼兒保育知識與技能,不斷獲得職業素養的提升,最終成為擁有高水準保育能力的學前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梁春娟.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保育技能探析[J]. 廣西教育, 2016(3):51-52.
[2]汪珍. 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現狀研究——以某師范大學為例[D]. 浙江師范大學.
[3]邵晶. 專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8.
[4]趙玥. 應用型目標下學前保育學課程的目標定位[J]. 新西部(理論版),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