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艷
摘要:經濟發展使人們對飲食質量的要求愈發增高,西餐也越來越成為人們喜愛的烹飪,西餐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西餐專業的人才培養問題也越發引起重視。如何合理有效培養西餐人才,滿足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是當前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西餐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仍未完善,本文針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西餐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西餐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西餐專業;人才培養;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基金: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桂人社函〔2020〕89號通知“廣西商業技師學院2020年西式烹調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飲食文化的逐漸全球化,人們能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美食,很多人喜歡西餐的模式和味道,對西餐的日常需求越來越大,西餐專業受到的重視也越來越多,但目前我國西餐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與實際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并不能達到功能求一致,各職業院校的西餐專業培養的人才并不能夠滿足現實需要。從職業院校角度來看,加強西餐的專業教育,提高西餐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為西餐市場培養更多高質量的人才,是當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校企互通的模式,既能夠增強學生對西餐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優化西餐專業結構,滿足實際市場需求。本文針對西餐專業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應用效果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一、西餐專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和“工學結合”模式的優勢
隨著西餐越發受到人們的喜愛,西餐行業的規模也隨之不斷發展,想要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和市場需要,提高西餐行業的餐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就必須加大西餐專業的人才持續培養和輸出,不斷為市場供給高質量、高水平、高專業的西餐烹飪方向的服務人才,從而滿足喜愛美食的人們的味蕾享受。
“工學結合”是一種新型的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性教育培養模式,結合市場的具體需要,根據特定崗位的具體工作,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對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合理針對利用,優化教育資源和市場資源配置,從而培養“針對型”實用人才,這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視校園與企業和市場資源的交互,針對實際市場需求培養西餐烹飪人才,既能夠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還能夠利用適當的市場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早日在實際崗位上進行鍛煉,能有效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市場競爭,從而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能,為以后真正進入企業做好充足的服務觀念和專業知識的準備。不同于傳統培養模式,“工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讓學生真正學到符合市場需求的知識,是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創新和改革[1] ,這種模式將校企雙方聯合起來,達到教學資料和市場資源的優化最大值,不僅能提高人才的培養效率和人才質量,還能減少資源浪費,獲得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讓校方培養人才的目的和企業獲得利益的目標異曲同工,達到最大的理想效果。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實和普及,能夠為西餐事業輸出具有針對性專業知識的人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時就能夠了解企業和市場的需要及變化,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滿足當前西餐行業的市場需求,促進西餐事業的發展進步。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具體模式
(一)訂單型培養模式
訂單型培養模式是指學生與企業達成合作后并簽署協議,按照企業的需求進行針對性人才培養,校企雙方達成共識后,共同制定學生的教學內容、培養方案,在校園進行一定時間的培養后,若學生成績達到企業標準,可直接進入該企業工作。這種培養模式最大程度上貼合實際的市場需求,滿足企業的真正需要,在校企雙方配合下有目的性的培養針對性專門人才,能夠保證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這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幫助企業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
(二)“學+習”培養模式
“學+習”培養模式是指學生在校園學習專業知識和理論,學習兩年后再在合作企業頂崗實習一年,學習和實習的時間段分明,在學校理論學習和具體崗位實習間實現無縫銜接,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到一定的理論知識,打好基礎,還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具體應用,扎實鞏固。在校學習理論,在崗實習則鍛煉專業技能,學習服務竅門,這種培養模式最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促進人才的成熟進程。
(三)項目驅動培養模式
這種培養模式在關注學生理論學習的同時,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項目驅動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為:學校與企業達成合作后,根據市場需求共商項目,在校園中發起項目,讓學生參與項目,完成目標,在項目中幫助學生進行專業技能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這種校企共贏的培養模式,在校企雙方共同發起的項目中進行人才培養,讓學生在項目中鍛煉能力,真正落實“校內有職場、校外有教學”的原則,引導學生在項目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更早適應工作,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也滿足了企業的人才需要。
(四)校企互動培養模式
校企互動式培養模式是指學校聘請西餐企業的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為學生進行新工藝、新知識的教學和講座,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更新,了解市場的實時動向,或者安排學生與企業人員共同完成菜品研發,使在校學生提前與企業員工打交道,感受實際工作內容,從而提前適應職場生活,鍛煉社交和工作技能。這種校企交互培養模式能夠大大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社交能力。
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落實措施
(一)制定合理培養計劃,提高實際效果
餐飲行業有自己的特點和規矩,受淡旺季、公休日等影響,企業經營狀態與營業時間、季節、天氣、交通等因素有關聯,每天工作時間和狀況也各不相同。由于校企雙方在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上并不相同,企業方追求經濟利益,學校方追求教學質量。因此,“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校企雙方充分交流,在平等公平的情況下,制定科學嚴謹的學生培養計劃和方案,在不損害企業利益基礎上,最大程度給中職西餐專業的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對時間、地點等因素的協調統一,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效率和實際操作的培訓效果,使學生有更好的發展,為西餐行業提供更多優質人才[2]。
(二)重視學生情緒,及時溝通調整。
學生的情緒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校企雙方都不重視學生的情緒反應和學習情況,學生不可能獲得良好的培養和訓練,也不能學習到真正的技術,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喪失了實際意義。由于大多數企業的目標是獲得利潤,有些企業并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將學生丟進企業后任其“野蠻生長”,甚至有的學生被企業當作廉價勞動力做一些與培養方案無關、甚至與西餐無關的事情,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抵觸甚至是對抗的情緒,不利于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會影響到西餐人才培養的效果[3]。更甚者,學生因為不滿這種安排而退學,也會影響校企雙方的長期合作。因此,校方應該及時觀察學生的情緒,與企業方做好溝通,及時調整相關問題,盡快改善,如果是學生自己的問題,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盡快適應職場生活。
(三)把握市場規律,優化學習效率。
校企雙方如何安排西餐專業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實習時間,要根據市場的具體規律進行規劃。人們多在休息時間外出享受美食,由于烹飪行業的特殊性,周末和法定假日是餐飲業最為繁忙的時間。“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的時間規劃要求更加精準,需要在把握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為學生安排最具效率的時間規劃。在餐飲業不忙時,學生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反之餐飲業繁忙時,讓學生在企業內學習專業技能,這種“旺進淡出”的模式,能夠更好的提高西餐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4]。
四、結語
烹飪行業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品質需求密不可分,西餐專業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滿足市場需求。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學到與西餐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能夠在不損害企業利益基礎上,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專業技能,提高西餐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校企雙方加強交流與合作,及時溝通解決問題,積極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與實施,對西餐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昊天.“工學結合”理念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為例[J].北方經貿,2020(08):158-160.
[2]王小云.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提升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策略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9(33):208-209.
[3]竇力.西式烹調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就業與保障,2020(08):117-118
[4]吳晶,陳小雨,桑宇平,王東. 烹飪專業22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