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燕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為“生活”,其重視生活對教育的作用價值,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圍繞生活而行。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點,其以生活教育思想為指導,從生活的需求角度出發、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生活中理解良好飲食習慣培養的意義,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為指導,從三個方面入手,深入探析幼兒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以望幼兒能夠在生活教育思想下習得良好的飲食行為,并不斷優化幼兒教育模式。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幼兒;飲食行為習慣;實踐策略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強調教育需要立足于生活之上,圍繞生活開展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并服務于生活之中。對于幼兒教育而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導強化了幼兒的生活實踐性,重點關注幼兒的生活需求、生活經驗、生活實踐與生活思考,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習得與深化。幼兒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教學的重點工作之一,其能夠讓幼兒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并通過此體會到珍惜糧食、愛護糧食、不浪費的生活道理,提升個人的品德修養。教師在幼兒良好飲食行為習慣培養的思考與設計過程中,更需要充分聯結幼兒生活,關注幼兒日常的飲食行為,設計生活化的活動內容、開展生活化的實踐學習,讓幼兒能夠在生活之中得到全面的深化理解與習慣養成,從而實現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強化生活需求,建立正確的飲食認知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重視“生活即教學”,強調幼兒活動教學的開展必須要以生活為根基,從生活中出發、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建立認知。幼兒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上,教師首先需要關注幼兒生活中的飲食行為習慣,強化他們對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理解與需求,為他們設計更多與飲食相關的生活思考,讓其從生活中感知與深化,建立對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認知與理解,進而為后續行為的培養與習慣的養成打下關鍵基礎。
案例:《我是食物小偵探》活動,是基于幼兒挑食、厭食的行為而開展的食物營養知識類教學活動。前期準備階段,教師需要收集幼兒在幼兒園、家庭就餐中的問題;活動開展階段,教師以照片的形式向幼兒展示他們各自的飲食行為問題,并鼓勵他們討論“問題是什么?”、“對自己有沒有什么影響”等,讓幼兒在生活場景中思考。教師在此過程之中,需要強化幼兒對良好飲食習慣的價值認識,并從幼兒對成長的渴望與需求角度進行強化,如好好吃飯才可以長高高、不挑食才會成為想成為的人等等,讓幼兒對此有深刻的認知,在飲食就餐過程中主動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
二、關聯生活經驗,習得良好的飲食行為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其強調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鞏固。基于幼兒現階段的能力發展特性,教師在思考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實踐上,需要充分關聯幼兒的生活經驗,用已知帶動未知,鼓勵幼兒從已有的生活經驗角度出發,完成活動實踐,在實踐中習得良好的飲食行為。
案例:《我的食物金字塔》活動中,教師為幼兒設計金字塔表格,然后讓幼兒將自己過去一周的飲食內容記錄到其中,最底層的為吃得最多的食物,最頂層則為吃得最少的食物。在此過程中,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填寫繪制。當幼兒繪制完成后,教師則需要重點引入新知,帶領幼兒認識正確合理的食物金字塔圖,帶領幼兒了解人體每天所需要攝入的食物及其量,并將此與幼兒的食物金字塔進行對比,讓幼兒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最后,教師可以發揮家園共育的模式優勢,讓幼兒設計自己喜歡的且合理的食物金字塔,并與父母在未來一周中遵守。父母在此環節上,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監督的作用,監督并鼓勵幼兒遵守金字塔的食物設定進行就餐。在此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會遵守自己的制定,落實到生活實踐之中,并在無形中習得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
三、開展生活實踐,促進行為的鞏固深化
從生活中入手進行生活實踐,更是從常態化的角度進行思考,為幼兒設計日常生活中時刻需要遵守的行為內容,從而促進良好飲食行為的鞏固與深化,進而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此,教師可以從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入手,重點關注幼兒早餐、午餐、下午茶等三個主要就餐環節的行為引導,以持續性的實踐輸出實現良好習慣的鞏固。
案例: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飲食行為規章制定與執行計劃。在規章制定中,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輔助的方式,教師可以先根據幼兒在園的飲食行為、能力發展程度,初步規劃出具體需要執行的就餐行為法則,然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內容上的補充,如小班幼兒需要走到就餐過程中不亂跑、不說話、吃光光;中班幼兒則需要做到整潔就餐、不挑食、不浪費等等。在飲食規章執行過程中,教師需要放手給幼兒,讓幼兒進行自主監督,可以是以定期選派監督小組的形式,讓幼兒記錄飲食問題所在,并及時提出改正,在自主實踐、自主監督中,幼兒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會更顯高效。
幼兒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關系到幼兒個人全面發展的推進。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出發,幼兒園、幼兒教師、家長等都需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飲食行為環境,讓幼兒在生活場景中不斷鞏固、糾正、完善,充分調動“生活”的教學價值,創造更多生活實踐的機會,從而促進其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