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理論強調幼兒的學習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觀察和模仿形成個人的行為方式,這對于培養幼兒的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要重視觀察學習理論的運用,幫助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觀察學習理論;榜樣作用
在幼兒階段,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很多時候的學習都是通過模仿周圍人物的動作、言行而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但幼兒無法正確判斷周圍的環境是否有利于自身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學習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可以將學到的內容有效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觀察學習理論和幼兒教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在幼兒教育中有很大的影響,社會學習理論主要闡述了人們在社會環境中是如何通過學習,形成和發展自我的性格特點。理論指出個人的認知、行為以及社會環境在學習過程中是交互的作用,其理論的核心是觀察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被觀察的對象稱之為榜樣,而通過觀察他人行為進行學習的稱為觀察者。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人們的學習過程是通過觀察和模仿榜樣的行為進行的,在觀察榜樣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形成新的行為,并將這個作為以后的行為指南。
觀察學習理論強調在觀察和模仿榜樣的行為后會進行學習,這樣可以豐富人們學習的形式,避免學習過程過多出現單調乏味的內容,讓學習更加的多元化。觀察學習的定義是觀察者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及其強化結果會學習到新的一些行為,或者糾正他之前已經具備的某種不良行為,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觀察者并沒有做出任何的外顯造作[1]。在觀察學習理論中,觀察者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觀察者對榜樣行為的簡單模仿;觀察者在榜樣的行為中獲得一定的行為準則;觀察者通過在不同榜樣學習到的行為逐漸形成新的一種行為方式。在幼兒時期,幼兒的教育主要是以直接的模仿為主,因為幼兒的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對于很多事物還不能正確的判斷好與壞,他們的學習過程主要是通過觀察和模仿,幼兒會模仿他人的行為、表情、和動作等,周圍所能觀察到的事物都會被幼兒所模仿,因為他們對于榜樣的認知還不夠清晰,周圍事物的影響會導致幼兒學習程度不同,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不能忽視觀察學習的作用。
二、觀察學習理論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觀察學習理論指出觀察學習是人們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在日常的生活中,觀察學習的現象隨處可見,隨時隨地人們都能進行觀察學習,觀察學習可以學習他人的行為,態度和情感等各方面。所以觀察學習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幼兒教育中,要提高幼兒的教育發展,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就需要重視觀察學習,讓教育榜樣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幫助幼兒進行自我教育。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要不斷觀察幼兒身邊可學習的榜樣,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包括教師、家長、甚至是電視、書籍上的人物,都可以作為幼兒學習的榜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一)注重觀察學習,提高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不僅是要注意言傳身教,更好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學習能力,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和學習,從而可以更直觀的體驗到學習的過程,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導幼兒如何通過聲音辨別動物的時候,可以先播放一些動物的原始聲音,然后讓幼兒通過觀察,進行動物聲音的模仿,而不是立馬教幼兒該怎么去做。這樣幼兒也能從被動的引導轉為主動的觀察和學習過程,有利于加深幼兒對不同動物聲音的印象,可以更好達到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充當引領者,而不是做主導者,如果教師在幼兒教育中,都是單位主導者,這會不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有效發揮觀察學習的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重視榜樣的示范作用
在幼兒教育中,實行榜樣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行為習慣,對于幼兒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在對幼兒進行榜樣教育的過程中,要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家里,都要重視榜樣言行合一的作用,引導幼兒在觀察學習榜樣的行為后,可以轉變為自身的理解從而有效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因此,觀察學習理論在幼兒教育中不單單是一種認知性的教育,不僅是為了提高幼兒的認識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觀察學習中學到的內容能夠結合實際的生活,達到知行統一的教育效果。因為幼兒學到了榜樣的認知技能后,如果不經過實踐,幼兒在一段時間后,很可能會遺忘之前所學過的內容。所以進行幼兒的榜樣教育不僅是讓幼兒學到理論知識,還要學會有效運用理論知識[2]。
(三)建立幼兒心理檔案,引導幼兒建立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的是個人在某種環境下,對自己能否有能力去完成指定行為的一種期盼,它是觀察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某一些行為的出現很可能是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動機引起的,然而通過建立幼兒心理檔案,可以引導幼兒正確面對發生的問題,對于困難,能夠做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建立和發展自我的效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并且可以提高幼兒對自我能力的判斷,為幼兒提供更多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品質。
總結:綜上所述,觀察學習理論在幼兒的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理論的引導,可以幫助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讓幼兒可以在觀察和模仿榜樣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兆萍,張海濱.試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系理論與人的發展[J].煙臺教育學院學報,2003(2):52-55轉90.
[2]喬素芳.觀察學習理論及其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應用[J].科技風,2021(1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