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群



【摘要】為提升學生語用能力、英語素養,以“過程性文本重構”為載體,依托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對英語的核心詞匯、核心句型、語法結構等進行改裝、重組,達到文本使用的最優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新活力。
【關鍵詞】過程性文本重構;語用
過程性文本重構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把原來文體或載體,句式結構或部分信息改變內容,重組成一個在原有的文本或載體為范例的新文本或載體[1]。不僅重構了文本內容,而且重構了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其基本操作步驟是:文本解構—文本建構—文本重構--創造性重構[1]。教師在課堂實施之前,要根據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和學情,對教材文本進行解構,結構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挖空文本內容、拆分文本等方式對文本進行改裝或重組,使它形成一個具有情境和現實可操作意義的獨立文本語段。再把經過“處理”的骨架文本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預測文本、同伴討論等一系列探究性學習活動,實現語言學習和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實踐中,本人對于挖空式的Skeleton骨架文本進行了較多的思考和嘗試,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在,我談談自己進行過程性文本重構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挖空核心詞匯
【文本內容】四年級下冊Unit 4 B Read and write
【文本分析】該文本的話題是談論客廳內物品的位置,句型單一集中,復現率高,主要是…is/are in/on/under/near…的表達。
【學生分析】學生在表達物品方位時,對方位詞的掌握比較好,但是容易漏掉方位詞前面的be動詞;對is和are的用法容易混淆。
【Skeleton文本】設計一個能突破be動詞用法的骨架文本,挖空學生容易出錯的單詞is/are,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辨析和歸納用法,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把核心單詞凸顯出來,提高他們對單詞is/are的關注度,讓學生從“被動學習” 變為“主動探究”,有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這也是一種學習策略的指導。
二、挖空核心句型
【文本內容】五年級上冊B let’s talk
【文本分析】該文本談論的話題是自然公園里的景物,核心句形是There be句式,之前幾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是There is/ Is there…單數句式的表達,本課進一步學習There are/ There aren’t…/ Are there…復數句式的表達。
【學生分析】學生剛剛學習There be復數句式,他們容易與之前學習的There be 單數形式混淆。此外, Are there any…/ There aren’t…的表達他們初次接觸,這些句子的表達都需要通過語言活動進行針對性地鞏固和強化。
【Skeleton文本】:挖空三個重點句,設計了兩種不同難度的Skeleton骨架文本:
文本一:以句子為單位挖空,學生“選句填空”。操作過程:預測挖空內容——同伴討論——選擇句填空——聽錄音校對文本。
文本二:以單詞為單位挖空,學生“連詞成句”。操作過程:預測挖空內容——同伴談論——聽錄音記錄關鍵詞——連詞成句——聽錄音校對文本。
Skeleton文本一難度較低,學生理解上下文,關注There be基本結構,就能建構出完整文本。第二個文本挑戰性較大,要求學生更熟練掌握There be句型,還要借助更細致的聽力訓練,聽音記錄關鍵詞,才能把文本建構出來。可見,Skeleton骨架文本的設計非常靈活,可以根據教學靈活調整,立足學生,為學而教。
三、挖空語法結構
【文本內容】五年級下冊Unit 5 B Read and write
【文本分析】課文以Robin游動物園為主題,講述Robin觀察動物并模仿他們做動作的趣味故事。這是學生學習現在進行時的第三個課時,課文高頻復現了I am + V-ing這個語法結構。
【學生分析】學生通過前兩個課時的學習,對現在進行時已有初步概念,但現在進行時的語法結構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他們容易在表達時漏掉be動詞,或者忽略動詞之后的ing。在教學中,教師要把這個語法結構高頻率地強化輸入,為學生搭建語言形式的支架,再逐步把支架“拆除”,幫助他們逐步內化和語用語言。
【Skeleton文本】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語法結構進行“挖空”,我設計了以下骨架文本:
圖一、圖二:呈現現在進行時的完整句子,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圖三、圖四:逐個單詞挖空現在進行時的結構,讓學生觀察探究語言形式的組成。
圖五、圖六:整個句子挖空現在進行時的結構be+動詞ing,讓學生自主構建出該句型的完整形式。
這樣的“挖空”形式是為了讓學生從易到難,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關注語言形式、語法結構,從依賴語言支架的扶持過度到自主構建語言。
過程性文本重構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英語時更加注重語用功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思維能力,促進他們心智全面發展。教師要明晰課標精神,立足學生發展,認真專研教材文本,準確而創造性地解構文本,達到文本使用的最優化,全面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凝.過程性文本重構.[R].東莞市教研室,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