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群芳
摘要:在當前的語文授課中,提問是一項很好用的授課手段。提問作為一種直接有效的授課手段,為老師授課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能使其了解自身的授課問題,并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效的提問不僅能幫助老師定位授課中的問題,更能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其就授課內容進行分析和思考。提問作為初中語文授課環節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雖其形式局限在老師和學生的互問互答中,但在提問的設計和問題的有趣性等方面,都可由老師進行變動,以此改善原有的教學,保障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應用策略;有效性提問;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92
引言
提問法是初中語文授課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手段,其有助于初中語文的實際授課效果得以大幅度地提升,有利于完成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而且合理的使用語文課堂上的提問模式,能夠大大地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思維,有利于調動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及培育學生對于課堂上學習的積極參與力。因此,教師們在進行初中語文課程的授課過程中,要充分綜合地考慮學生的自身情況以及初中語文課程的書本內容,通過問答式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進行初中語文課堂的開展。
一、初中語文課堂授課中應用提問手段的意義
有效的提問融入到整體的授課活動當中,在內容的學習和總結中都可進行提問。以在上課的提問環節為例,當老師針對A內容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時,通過學生的答復,老師便能了解到學生對該內容的掌握狀況,進而及時對之后的提問設計、授課活動進行調整,幫助老師找到授課中的問題。而在學生完成對A內容的學習后,此時老師也可利用提問的方法,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利用學生的個人表現確定學生學習的重點,或自身授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問的手段除了能幫助老師定位授課中的問題外,在新課中的提問,其作用比較傾向于指引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分析。就初中的學生來講,學生雖有一定的基礎,但整體的分析能力不強,對某個問題進行分析時所考慮的也不是很全面。此時老師便可充分發揮自己的帶領作用,利用有效性的提問,遞進式,或發散式的授課提問,幫助學生逐步深化授課的知識點,或掌握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最終實現鍛煉學生的分析水平,并使其深化對授課內容的認識且達到保障授課效果的目的。
二、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提問的應用策略分析
2.1老師要保持一個良好的提問心境
在我國新課改進行深度推廣的大背景下,教師們就要進一步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局限性,樹立起以學生為根本的現代化教育觀。因此,在進行提問的環節中,教師們就需要用一種微笑來面對每個學生,這樣老師才會徹底消除一部分學生的恐慌心理,有助于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與建立。如此,在老師的授課環節中,學生們才敢于大膽地發表意見。其次,教師必須要包容對待每位學生。在對問題進行答復的時候,受到了學生綜合能力的一些影響,有些學生的回答可能不是對的,甚至其答復是幼稚的。因此,老師要給予學生寬容,激勵學生繼續努力,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振作不起來。特別是每一個班里都會有一定數量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方面會比較氣餒,這就更需要老師的關注與包容。當學生出現恐懼的內心時,老師要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說錯了其實也沒有什么事情”“不用怕,我相信你”等等。當學生答復之后,老師要能夠找到學生的一些優勢,并對其進行適當的獎賞,以增強學生的信心。當老師保持一個良好的內心之后,能夠有效地強化學生的信心,使學生敢于答復一些問題,表明自己的想法。
2.2要將問題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語文這個科目的授課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有聯系,老師在初中語文課程授課的環節中應當讓學生自發積極的多積累一些材料,指引學生將語文的學習與其實際的生活合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學習語文內容的快樂,進而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習慣,豐富學生的自身知識架構。比如老師在語文授課的提問環節中,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與學生的自身生活進行聯系,指引學生拓寬自己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并讓學生產生內心上的共識。比如在學習《湖心亭看雪》的時候,老師可以問一些問題,讓學生描述自己看雪時的驚喜,以及通過自己平時看到的雪景聯想本文作者看到的雪景,通過與其日常的生活進行聯系的方式,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然后帶領學生通讀全文,讓學生積極分析以及進行思考,答復老師的問題。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問,讓其他同學回答,讓班里的學生積極的答復問題,自發的加入到語文的授課環節中來,將語文課本中的內容與實際的例子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中的內容,并培育學生自發思考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聯想,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
2.3增加提問的趣味性
在語文的課程授課環節中,老師要發揮有效性提問的優勢,則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班里學生的整體水平,提升問題的有趣性,以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雖然初中這個時候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思維水平都在不斷的成長及發生改變,但是其學習的自制能力還有待提升,而且學習積極以及主動性不夠,所以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要重視關注學生喜好的有趣事物,合理的設計問題,增加問題的有趣性,以抓住學生的注意。而且老師在利用問題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注重自己言語的表達,通過這種提問的有短,激起學生答復問題的主動性,進而充分提問手段的作用,提升當前語文課堂的授課效果。比如在學習《敬業于樂業》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這種手段指引學生進行學習,問題的設置從簡單再到困難,注意自己的方式,要讓提問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充分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欲望,讓班里的學生都投入到對問題的分析中,進而不斷提升語文的授課效果。
結語:綜上,在語文的授課環節中,老師的提問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提問的重點偏向于學習好的學生;輕忽了對問題情景的創建等等,這樣就影響了學生語文實際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授課中,老師要保持一個良好的態度,使學生敢于答復一些問題;要豐富提問的形式和手段,激起學生想要探索的內心。這樣,就能夠使上課的提問更加的有效,進而提升授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雪娟.有效性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授課中的應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0(15):134-135.
[2]廖秋英.有效性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授課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0(09):97-98.
[3]駱文霞.有效性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授課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老師通訊),2020(0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