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聞媒體需要更明確的目標和更強大的定力,在信息泛濫和傳播碎片化帶來的社會撕裂和輿論動蕩中保持新聞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加強信息的深加工和對信息碎片的整合,以高品質、可信賴的內容,重塑公信力影響力,成為公共傳播中不可或缺并且最具號召力的主體。其次,需要更深刻和更細致地理解用戶心理,最大程度尊重和滿足其合理的愿望,這樣才有可能將新聞機構專業化的權威傳播與自由聚集的擴散式的群體傳播相連接,在博弈與合作中形成新型的傳播體系,保持和增強媒體的組織動員能力。最后,繼續保持對新技術的跟進應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提高信息生產與傳播的效率與品質,并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新媒體平臺,同時利用各類市場化的平臺,多渠道連接公眾,以增強主流媒體在網絡時代的“群眾性”。(據蔡雯于《當代傳播》2021年第2期)
春節期間,央視的《典籍里的中國》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宮夜宴》迅猛“出圈”,展示出視聽精品內容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巨大力量。這些節目何以流行?它們為視聽創作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哪些路徑啟示?得到青年群體的共鳴與認可,一直是當代文化工作者的創作命題。這些節目在進行形態創意和主題設置時,都瞄準了當代主流觀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需求。它們充分運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萌、趣、情、識營造共情體驗和藝術共鳴,并創新舞臺表現手段,將傳統元素與當代視角相結合,從而呼應了當代年輕人關心的情感話題和美學話題。短視頻和社交平臺等傳播領域的新技術也推動著精品節目以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度在當下的社會場域中迅速傳播并維持熱度。大屏和小屏的融合與互動,讓各自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短視頻成為“出圈”的勝負手,傳統電視節目中需要針對短視頻專門設計動情點和傳播點;而長視頻則具有完整的知識信息和多元的表達空間,適合集體觀看。主動擁抱技術變革,將新技術納入創意視野,是文化創新的必由之路。在媒介融合的語境下,雖然在技術革新和資本運作方面,傳統媒體或無法走在市場化媒體的前面,但精品視聽內容正是傳統主流媒體轉型為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憑借。(據梁君健于《光明日報》2021/02/18)
一、數據化驅動:從大數據到用戶匹配。大數據時代,除了專業音視頻生產外,大量用戶生產內容帶來海量資源匯聚。對后臺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找到符合電臺定位的用戶群體,為用戶畫像,為用戶的個性化消費精準定制,將節目資源、主持人資源與用戶需求匹配,進而合力配置資源,是廣播適應移動互聯網碎片化、隨意性、即時性特質的必經之路。二、智慧化賦能:從交互到情感認同。智慧化是人工智能設備在廣播中運用的必然趨勢。借助5G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機器洞察人類心理的能力會日益增強,機器與人共生共長、共同進化。未來的廣播媒體不僅能在情感上陪伴用戶,還能在認知、判斷等理性層面上與用戶日益趨向一致。智慧化賦能或將成為廣播向移動互聯網融合的另一趨勢。三、流媒體運維:從即時消費到規模效應。充分挖掘用戶資源、節目資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流媒體等技術形成多元產業鏈,或將成為廣播突破融合困局、實現持續逆勢生長的可行路徑。(據賴黎捷于《中國廣播》2021年第2期)
一、短視頻內容營銷。信息爆炸時代,大量的視頻內容同質化,缺乏新意,用戶注意力稀缺,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留住用戶,是短視頻內容營銷需要解決的問題。二、短視頻矩陣營銷。當前,短視頻營銷忽略了多渠道輻射,而傳播渠道太單一不利于擴大營銷效果,限制了流量變現。應將短視頻營銷與已有的微信、微博營銷及線下營銷融合起來,建立一個全鏈接的營銷體系,將不同平臺的用戶流量引入短視頻平臺。三、經營短視頻私域流量。綜觀當前短視頻營銷市場,聚焦點往往放在對公域流量的引流,而忽視了私域流量經營。與粉絲互動,增強粉絲黏性,是經營短視頻私域流量的不二法門。四、短視頻內容付費模式。內容付費是通過內容變現的一種營銷方式,這種方式對內容要求很高,具備稀缺性或實用性特點的內容才可能吸引用戶付費觀看。五、拓展下沉市場營銷。下沉市場主要指三四線城市及鄉鎮農村的消費市場,隨著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市場趨向飽和,獲取客戶成本增高,短視頻平臺紛紛將目光轉向更廣闊的下沉市場。六、短視頻跨界融合營銷。5G技術賦能下,短視頻應用場景將進一步得到拓展,與多行業整合形成新的產業聯動。短視頻跨行業融合將打破時空局限,拓展應用場景,賦予用戶更多的話語權,在高互動性和高參與度的情形下,用戶自發的興趣與選擇也必將推動短視頻多元發展,開辟一片新藍海。(據鐘瑞貞譚天于《電視研究》2021年第2期)
為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動廣播電視高質量創新性發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分為總則、業務準入、制作播放、傳輸覆蓋、公共服務、扶持促進、安全保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共10章80條。擬設定的主要制度、措施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提供更多更好的廣播電視節目提供法制保障;加強智慧廣播電視建設,推動廣播電視深度融合發展;落實網上網下一個標準、一體管理;強化節目規范和從業人員管理;完善扶持促進措施。(消息來源:人民網)
由中國外文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法國橋智庫主辦,人民畫報社、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等共同承辦的2021中國“兩會”·全球經濟發展智庫媒體論壇近日在京舉辦。此次論壇以“共商合作共贏新舉措共享全球發展新成就”為主題,分為開幕致辭和論壇發言兩個環節。來自中國、法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國的近20位前政要和知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在開幕致辭時說,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勁韌性,中國對自身發展更有信心。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期待通過共商共建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與成果。在全球經濟發展方向和合作方式出現重大分歧的今天,更需要通過交流減少誤解,通過互鑒搭建橋梁,通過文化塑造共識。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主持論壇開幕式并作閉幕總結。(消息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93屆奧斯卡獎公布提名名單上,代表中國香港“申奧”的電影《少年的你》入圍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上一部入圍這一獎項提名的中國電影,要追溯到18年前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英雄》。影片《少年的你》2019年在中國內地上映后好評不斷,豆瓣評分8.3,收獲15.6億元票房。該片曾獲得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等8項獎項,并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2020年11月,該片入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除了《少年的你》之外,同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的還有《科萊采夫/集體》《酒精計劃》《販皮之人》《艾達怎么了》。(消息來源:新華網)
近日,“京津冀之聲”開播上線儀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順利舉辦,標志著北京廣播電視臺攜手天津海河傳媒中心、河北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京津冀之聲”正式開播上線。“京津冀之聲”的開播上線,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新聞宣傳領域落地見效的重大創舉,是三地主流媒體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京津冀之聲”將協同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廣電媒體共同打造信息共享平臺,形成跨地區、跨媒體、多領域的京津冀融合媒體傳播鏈。其作為全媒體平臺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開辟新的宣傳陣地,將以廣播為基礎、融媒體立體傳播的理念,開辟全網官方賬號,重點在聽聽FM、北京時間、津云、冀時、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央視頻、新華社客戶端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上線,形成矩陣式融媒傳播大格局。(消息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關情況。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說,鄉村網絡文化不斷得到繁榮發展。中宣部、網信辦、廣電總局多部門合作,在全國范圍內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目前為止,縣級融媒體中心掛牌超過2400個,這些中心正在成為鄉村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為了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網信辦深入推進實施《數字鄉村發展綱要》,會同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加強了政策的協同和上下聯動,制定實施了《2020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統籌數字鄉村建設。(消息來源:《北京日報》)
近日,中國廣告協會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網絡直播營銷選品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多家擁有眾多頭部主播的MCN機構派代表參加會議,并簽署《誠信自律承諾書》。這是中國廣告協會繼2020年6月發布國內首份《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后,專門針對網絡直播營銷選品發布的自律規范,旨在為網絡直播營銷及直播選品、直播銷售和售后服務方面的活動提供指南。《規范》包括正文和附件《常見行業商家商品資質要求》兩部分,涉及商家、商品資質,質量檢驗把控,商品的直播描述,直播后出現質量問題的消費者權益救濟,主播和機構在選品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導向等。(消息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