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霍發斌
(作者單位系蘭州新區中川鎮陳家井小學)
針對新課標增加傳統文化教學的要求,語文具備別的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清楚這一特點,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利用這一特點,在教授古詩詞的過程中增加我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這樣既能使學生學習古詩詞,還能讓他們在濃厚的文化底蘊里盡情遨游享受,以此增強文化素養。
與現代文閱讀教學相比,古詩詞的教學難度明顯增加。這是因為古詩詞與現代漢語有一定的區別,古詩詞里很多字、詞有多種意思,少的有一兩種意思,多的有十幾種,這不利于學生大量記憶,他們一開始也很難準確明白哪種意思適合文章語境,難以正確對號入座。其次,這些古詩詞有一些詞語與現在詞語的意思有天壤之別,這對小學生而言確實比較難。目前來看,小學古詩詞教學仍然把重點放在對字、詞、句的理解上,還有一些教師要求學生必須能背誦和默寫這些古詩詞,這很難讓學生體驗古詩詞的魅力、感受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積淀。
朗讀是學習古詩詞的有效方法,如果學生能掌握正確的朗讀技巧,那么就能更輕松地感受古詩詞的感情基調以及里面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但是,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個別教師只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放大自己的嗓門大聲朗讀,并沒有過多教授其技巧。教師必須清楚古詩詞與現代漢語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本身就帶有音律美,只有使用正確的朗讀方法,才能感受到這首詩詞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深度挖掘古詩詞里面具有文化底蘊的字、詞、句。教師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時候,就可以向學生單獨展示“獨在異鄉為異客”,先讓學生把整首詩通讀一遍,讓他們仔細體悟里面所蘊含的感情,再讓他們單獨對這句詩進行簡單的理解賞析。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隊進行討論,再向他們公布答案,這樣能給學生整首詩的學習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還能讓他們充分把握其中的規律。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通過這種規律能逐漸掌握古詩詞的學習方法,明白需要從中發現一些比較重要的關鍵詞,對這些關鍵詞進行深度挖掘分析,推演出整篇文章究竟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在正確朗讀中感悟古詩詞獨特的魅力。以《憶江南》為例,這首詩是小學生必學篇目,其中的“紅勝火”“綠如藍”等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一幅美麗、色彩鮮明的江南風景圖。為了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那種風景如畫的感覺,教師還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江南風景照。江南的春天景色,經過作者的妙筆,如在眼前,層次感特別強。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喜愛的方式去朗誦,讓學生感受整首詩所傳達的感情。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在朗誦的過程中,感受到古詩詞別具一格的語言凝練美,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喜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從音律方面對古詩詞進行賞析。我國古詩詞一直都比較追求音律美,因此,音律美變成了我國古詩詞的鮮明特點。教師教學詩圣杜甫的名篇《絕句》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進行簡單賞析。這兩句詩對仗工整,這種對仗極為工整的詩句寫作難度比較高,足以說明作者的寫作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也可以發現中國古代詩詞寫作的嚴謹。我國古詩詞一直都追求音律感、押韻平仄協調,這樣的詩歌往往都朗朗上口、容易背誦,它的這些特點無一不在向學生展示出獨屬于古詩詞的魅力。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學生會被其中的音律美所震撼,驚嘆古人的智慧,逐漸愛上古詩詞,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繼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將中國傳統文化加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內容,既能降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難度,又能讓他們從小就養成學習中國優秀文化的良好習慣。這既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一種發揚,還能向他們展示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