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豫湘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時代前沿,從國家發展的高度,為推進全媒體發展、媒體融合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并給予了期望。
2019年6月1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2019年全省政務公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有序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發展,持續提升政府的網上履職能力,建立協同發展的政務新媒體矩陣。2019年7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青海省推進智慧廣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青政辦〔2019〕83號中,提出圍繞建設以融合媒體智能傳播的工作目標。2019年12月28日,經過了將近一年的籌備,青海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大美青海云”在西寧正式上線。為全面推進“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和運營維護。2020年1月13日,以“大美青海云”融媒體平臺為依托,省互聯網中心重點打造的青海省主流媒體客戶端“大美青海”正式上線,“大美青海”客戶端是青海省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搶抓信息傳播制高點的重要措施。“大美青海云”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發展,雖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同時也有著很多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
內容生產。當前眾多的省市縣級融媒體平臺都存在著相同的困境,并未實現真正的“融合”屬性,還停留在原始的內容拼湊。融媒體平臺的屬性在“大美青海”上并沒有很好地顯現,稿源主要來源于各個新聞媒體機構的記者供稿、通訊員來稿,時政新聞、主題宣傳占多數,民生類、資訊類、服務類信息寥寥無幾,有亮點、有賣點的信息更是十分匱乏。除此之外,對比“大美青海”與青海的幾大報業集團的官方網站新聞、紙質報紙,新聞內容并沒有實現一次采集、多次編發的中央廚房式融合,多個端口的新聞內容幾乎一致,并沒有根據各自平臺的不同屬性制作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
在新聞內容制作上,“大美青海”中多數新聞還處于文字堆砌、純粹的公告復制粘貼的狀態,圖片和視頻搭配數量少,內容排版上也是呈現冗長且枯燥的狀態。枯燥的新聞內容加上較為粗糙的排版制作會極大地降低部分受眾的閱讀興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眾的閱讀感受。受眾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邏輯,觀看制作粗糙的新聞作品會引發受眾的抵觸情緒,并且影響受眾對于新聞真實性和權威性的認可。但“大美青海”也有較為出色的新聞策劃,例如“玉樹4·14抗震救災10周年”專題,雖然并無典型的融媒體作品,新聞作品仍然以簡單的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出現,但是能夠體現一次采集資料多層加工發布的優勢,報道對象覆蓋多職業、年齡層,報道內容涵蓋多領域,搭配著不同的報道形式,精細化音、視頻制作,文字報道也減少了枯燥新聞信息的堆砌,能夠在新聞報道的同時兼顧閱讀體驗。
組織架構。王辰瑤認為“新聞融合分為媒介拓展、組織聯合、成員合作和參與式新聞四種類型”,按照王辰瑤的定義,當前媒體市場主要采用的模式為媒介拓展,即媒體組織與技術的融合,通過多媒介發布平臺保持和擴大新聞組織的影響力。但通過對以往案例分析的材料查閱,大多媒體都表示了當前的新聞行業從初始的內部融合和技術升級存在一定的焦慮情緒,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傳媒組織架構的不滿,矛盾產生于采編記者與編輯、管理人員之間,造成組織內部的融合并不徹底。長久以來,官方媒體實行體制化管理,導致各個科室之間的交流并非十分通暢,由于管理層的不同,所謂的融(新)媒體中心的實際操作并不十分順利。
媒體融合要認識到優質內容才是根本,同時要堅持以技術賦能為支撐,推動傳統媒體走向真正的新媒體,并不斷深入融合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型融媒體平臺。
質優量豐:滿足用戶新聞需求。堅持內容為王是不變的追求,依托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幾大平臺,進一步建立整個聯動機制,建立“策采編發”一體化,推動新聞采編從文字、圖片單向組合到文字、圖片、音視頻全方位組合轉變,從單一、單維、單向向全媒、多維、互動轉變,使報道既能讀能聽能看還能互相分享互動的真正融媒體作品。同時加大除政務新聞之外的其他類型新聞作品的生產發布,以優質、豐富的內容占領用戶的心。融合不是簡單的物理整合拼接,而是推動運作模式、運行模式、生產流程的重構與再造,在理念、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產生化學反應。“大美青海”作為省級的融媒體平臺,要依托“大美青海云”豐富的資源以及調動各方的能力,第一時間發布最新、最全、最權威的新聞信息,同時兼顧民生服務,滿足多重受眾的多樣資訊需求和信息查詢。
一個新聞平臺僅憑新聞資訊很難吸引并長久地留住用戶,由于省級媒體不同于中央媒體,主要受眾是本地居民,因此要有明確的平臺定位。地方性的媒體平臺要彰顯出地方特色。“大美青海”作為一個融媒體平臺,完全可以依托青海優質的旅游資源,做一些關于青海獨特景觀等優勢內容的融媒體策劃和作品的呈現,帶動旅游業發展,構建青海省優秀旅游資源的良好形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最主要的是要優化新聞生產模式,打造新聞精品,利用優質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并參與到互動當中。
技術賦能:全面強化服務質量。信息化時代,新聞媒體必須牢牢緊盯技術發展的前沿,注重大數據的應用,依據核心算法、人工智能、5G技術、物聯網、區塊鏈、可視化技術,更好地呈現新聞資訊,更加精準地推送給用戶。主流媒體僅靠資訊服務難以吸引、留住用戶,只有提供豐富便捷的日常生活消費路徑、工具與服務供用戶選擇和體驗,并完全嵌入用戶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拓展用戶規模,提升媒體價值,最終實現話語權的回歸,壯大主流輿論陣地。主流媒體要依托初平臺,強化技術支撐,加快推進融媒體建設,同時創新關聯服務建設,讓融媒體平臺不僅僅只是新聞資訊平臺,通過建設服務型媒體中心,讓受眾能夠通過一個平臺享受多重智能、快捷的服務,延長融媒體價值鏈。
架構革新:激發人才向上活力。媒體融合是順應社會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傳媒工作者順應融合文化的努力成果。新聞媒體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傳統媒體架構以及新聞制作的單一過程,面對新的新聞生產過程難免會產生陣痛,真正的新聞融合并未完全形成。像“大美青海云”這樣的新聞媒體平臺要努力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突破原有僵化的體制機制,真正走出舒適圈,解構原有的機構設置,給予新聞從業者充分的激勵措施,激發媒體組織和人才活力,凝聚力量,完成媒體內部的解構與新的建構,在此基礎之上,聯合其他外部組織力量更新自我。“大美青海云”融媒體平臺可以借鑒中東部發達地區的改革經驗,打破僵化體制,制定明確的晉升通道,借助政府撥款以及商業化盈利模式,合理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建立一個完整的激勵制度,激發人才向上發展活力。
融媒體平臺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也不能盲目跟風。由于全國各省市的經濟水平以及地理差異,導致部分地區融媒體平臺的發展并不是盡如人意,但只要堅持內容為王、技術為要,進行媒體內外聯合,培養使用優秀的融媒體人才,這樣融媒體發展之路才能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