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艷
摘要: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初中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 的“無痕”效果。學生在初中階段生理、心理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正值青春期,在這一階段為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和道德準則,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和學習有積極意義,初中階段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上雖然不可能全是德育內容,但是我們可以合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讓德育悄無聲息的走進課堂,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初中課堂;潤物無聲;德育滲透;育人無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一種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將德育滲透于學科中,不僅能得到春風化雨的德育效果,還會更好地促進各學科知識的學習,對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想: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初中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 的“無痕”效果。
一、潤物無聲——課堂講授中滲透
德育并不僅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勇于探索、勤于鉆研等品質教育也應是德育的一部分。以課堂為載體,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味、蒼白無力,不同的老師也可以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以及不同的學生群體,因材施教,并充分利用課程自身的各種特性,通過諸如情感誘導、情景激勵、美感啟迪等方法引導學生,希望他們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和使命,希望自己能在未來的發展史上多作貢獻,同時也教育孩子們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要有勇于探索、不畏困難、堅持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德育熏陶,真正實現育人的本質。
人的生命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教學也應該在不斷地生成著。對教師而言,教學是教師自身的生命實踐活動。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傾聽、啟發、引導、關懷、激勵,對學生的生命實踐活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自己的生命實踐活動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出新的追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從而使自身不斷完善,不斷發展。
二、點滴滲透——德育巧妙地實現水到渠成
德育不是集中學習,而是抓住課堂中的有效文本內容,有效時機進行德育教育,內容分散而又豐富,“滲透”是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徑,應當貫穿于課堂。
首先,教師必須要有這樣的“德育滲透”意識,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因此,化學學科德育目標的滲透應當是無痕的、水到渠成。
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做好“德育滲透”預設,哪里需要明理,哪里需要滲透,都得心中有數。那么,課堂就能做到敘事與明理相協調,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相統一,能力培養與道德品質相一致,德育滲透將是無痕地水到渠成。
利用已有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曾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在初中課本上,介紹了許多令人驕傲的成就:古代四大發明;商代制造的精美青銅器;春秋戰國的冶鐵煉鋼等等,通過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介紹,學生們從中體會到中華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偉大的民族,是勤奮、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不畏艱難,勇于創造,在科學技術方面有許多杰出的發明,愛國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通過環境保護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全球,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漲,這一切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在國外,如英國的煙霧事件,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俁病等,都是由于工業“三廢”沒有有效處理造成的。在我國,每年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也相當大,而且有增無減。大部分城市出現酸雨,由環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達數千次。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德育進一步延伸,并落到實處,從而潛移默化地滲入學生的心田。另外,教師在命題和批改作業的實踐中,應抱著以人為本的態度有意識地去滲透德育。
德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個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根據學科特殊的德育功能,切切實實把德育滲透在教學中,就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落葉無痕——實現德育“無痕”策略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比較多采用“說教”的形式,老師苦口婆心的說,可學生聽進去的不多,能落實到行為的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應探索將德育無聲無息地落實在課堂內外,最終達到“落葉無痕”的效果。
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當今社會,信息紛繁復雜、良莠并存,所以讓學生學會識別真偽、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在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專業分工日趨細化的今天,合作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學會與他人共處與合作,是21世紀最重要的素質之一,當代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班上采用分組合作的探究學習模式,在教室里把學生的課桌分成幾個大組,大家互相幫助學習,形成你追我趕公平競爭的局面,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是快樂的,就會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學會溝通、學會分享,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時也能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賞。
目前,我國現代化學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還存在差距,而未來的世界強國,就是科技強國。讓學生意識到祖國的未來就在自己身上,激勵他們為中華之振興而發憤讀書,這是德育寄寓教學之中的結果,顯得是那么“無痕”,那么自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工作關系到學生、學校的發展,更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堅持以育人為目標,加強德育工作是時代賦予學校教育的使命。只要注重并堅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不失時機的德育教育,學生們定會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定會將德育工作進行到底,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初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
[3]教師研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