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倩
摘要:當今社會國民教育得到了發展,人們的素質逐漸提高,社會對于人們的文化水平也要求越來越高,人們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會使我們有一種由內而外的詩書氣息,而且在談吐間也會透露出個人的教養,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會讓我們整個人的氣質得到升華。想要提高國民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將閱讀視為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感興趣,才會由心的的想要學習去閱讀,為此,要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在一些社區或者是公共場所,可以設立專門的閱讀亭,讓人們進行閱讀,也可以讓書友進行交流。
關鍵詞:閱讀;走向興趣;實踐探索
我國的國力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對于人民的基本素養也有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及對于國民的素質水平也上升了一個高度,對于國民的素質而言,不能只針對于學生這一批人,對于社會各界人士都要有一個質的提升,讀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如果一個人,他的腦子里真的是有東西,那么,他就會有絕對的自信,在與人交流方面,以及涉及到專業問題時,他們對于表達的能力以及和人們的交流能力,都能看出。
一、閱讀無法走進大眾的一些問題
1.1不重視閱讀帶來的影響
現在社會上對于學生的要求很高,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學校,學生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例如,一節閱讀課或者是同學之間的閱讀交流,那么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對于閱讀的不重視,他們往往會浪費在家中的時間,家長可能會利用這些時間,為孩子報許多興趣班,也可能會讓孩子多做一些題,來提高平時成績,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閱讀,或者是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家長在旁邊就會刷手機,家長要求孩子去閱讀,那么,她自己卻在旁邊去刷手機,沒有給孩子帶來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1.2社會各界沒有讓閱讀成為一種興趣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手機成為了人們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手機可以一整天不離身,根本就沒有拿出時間來進行閱讀,都說讓閱讀成為一種興趣,實際上是讓手機成為了我們的興趣。在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手機,電子書也成為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但是在大多數人想看電子書時,他們拿起手機,但是由于一些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又打開了其他的軟件,根本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閱讀上面,也沒有把閱讀視為一種興趣,自己有新的想要去真正的閱讀,而不是跟隨一種大眾流行的方式。雖說現在電子書成為了一種新的流行趨勢,但是仍是有許多人想要去閱讀一些紙質的書籍,最起碼這些紙質的書籍不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沉浸在書籍當中,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二、讓閱讀走向興趣的實踐方法
2.1進行趣味性的閱讀
大多數人在剛接觸閱讀時,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踏不下心來去真正的享受閱讀的時光,那么就需要有一定的解決方法,首先我們可以去找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籍,這些書籍不管是比較文藝的還是比較幽默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愿意往下去讀,這個書就是對我們有用的。例如:學生在背誦《靜夜思》這首古詩時,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李白的趣事,學生們對于作者感興趣,那么,對于他寫的文章或者是詩詞,也會同樣的提起興趣,老師也可以換一種表達方法,讓同學們看一些關于這首詩的趣味視頻,利用趣味的視頻來進行講解,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上課方式。
2.2開展閱讀交流會
如果我們想要社會各界都參與閱讀當中,我們可以在一些公共的場所,尤其是在社區內,可以設立一個讀書亭,把許多想要讀書的人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年齡的大小,還是學歷的高低,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是喜歡讀書,愛讀書,那么,這些人就會成為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書友,其實我們在做事情時,如果是一個人孤軍奮戰,那么很難去解決這個事情,如果是一群人共同去討論,去商討,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建議,以及自己對于這個事情的想法,集思廣益來理解一件事,那么這個事情就會有韌而解。因為閱讀而聚,因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都喜歡閱讀,將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又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比如:我國現在大力發展鄉村政策,重視鄉村教育,我們可以給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讀書環境,讀書需要一個好的讀書環境。可以給孩子們設立一個專門的讀書課程,在這一節課上,孩子們可以隨意的去讀他們喜歡的書籍,像《窗外的小豆豆》這一篇,是一個小學生不被別人肯定,但是唯獨校長看好他,分解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個人生導師,學生在讀的類似書籍時,可以進行討論,并理解書中主人公的故事。總而言之,要想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閱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讓大眾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個樂趣,素質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高,讓閱讀成為興趣的道路上,可以先挑選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籍,讓自己慢慢享受閱讀的這個過程,在一些公共場所,也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的閱讀亭,來讓喜歡閱讀的朋友們進行交流。
參考文獻:
[1李艷,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青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 (8)
[2]張瑞平,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新課=(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