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柳平
摘要:在新課標不斷深化實施的時代背景下,推動初中英語課程的創新是很有必要的。這是因為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程中,教師的重點內容放在了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的發展上,對學生的學科素養發展認知有限,單純追求學生卷面成績發展的課程教學目標,導致教師在課程中采用“基礎理論講解+題海訓練”的英語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成效。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新課標下初中英語課程的教育創新策略,以期提升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成效,為促進學生英語課程素養的全面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教育創新
初中階段的英語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基礎詞匯積累和知識應用能力的發展。在現階段的初中英語課程中,很多教師更關注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卷面成績,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一直對學生進行不同詞匯、句式和寫作方法的講解,并通過課后作業的形式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模式不符合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特點。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新課標的相關教育要求,在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英語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實現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活動的創新。
一、立足學生生活,創新教學情境
初中生在學習理論化英語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興趣導向性。英語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二語言,所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主要前提是為學生構建相應的生活情境,推動學生建立實際生活與英語課程內容之間的有效聯系,從而深化學生對英語課程內容的認知,在創新英語課堂情境的基礎上,提升英語課程教學質量。
比如我在組織學生學習《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這節課程的主要內容時,由于這節課程主要要求學生探討不同電影內容,這一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所以在這節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我并沒有要求學生直接記憶相應的詞匯知識和主要的句式,而是組織學生根據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類喜歡的電影,以小組探討的形式為大家進行內容講解以及推薦理由,在此過程中我再為學生學生穿插這節課程中的詞匯和句式知識,通過為學生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形式,將學生“看電影”的生活日常與課本內容有效聯系起來,從而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組織實踐活動,深化學生理解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更重視對學生進行英語理論的講解,卻忽略了課內外實踐活動對深化學生理解的重要性。高質量的課內外實踐活動是深化學生理解的基礎。那么我們在英語課堂上要注重課內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實踐活動的形式來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提高學生英語課堂參與的過程中深化其對理論性英語知識的理解。
比如我在指導學生們學習《Whats the matter?》這節課程的主要內容時,為了深化學生對這節課程中“提問方式”知識的理解,并增強學生的英語提問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用“Whats the matter?”進行提問,在為學生講解完這節課程的基本語法句式之后,我根據學生英語基礎對學生進行了學習小組的劃分,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對話的形式開展對話實踐活動,并將課堂中所學到的不同提問句式進行有效的應用。通過這種交流性的英語課堂活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對英語提問句式的應用能力,從而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結合信息技術,創新課程內容
在我國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推動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的信息化發展,成為當前初中英語課程教學創新的重要手段。推動信息化教學內容的有效發展,可以憑借視聽化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對英語課程知識的注意力,同時將抽象的詞匯知識、寫作知識和閱讀知識內容更為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降低抽象化英語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
以筆者的英語教學為例,我在組織學生學習《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節課程的內容時,由于這節課程的主要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了在這節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抽象思維能力,在課程中我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些科幻類電影的片段,比如《流浪地球》《鋼鐵俠》等等,然后在組織學生觀看這些科幻內容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基礎理解能力,學生在課前產生相應的興趣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程對話活動,從而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結語:
綜上,在新課標不斷實施的過程中,初中英語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推動高中英語課程創新是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立足學生生活構建英語情境,并創新課堂實踐活動,結合信息技術增強英語課程內容的直觀性。這樣,在深化學生課程理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鄭志軍.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2021(06):29-30.
[2]邱麗萍.新媒體時代初中英語教學的創新分析[J].中學生英語,2021(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