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

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法治保障 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既是上海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浦東引領區建設的一件大事。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在會議上表示:本次會議通過的《決定》,是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進一步明確浦東新區法規在立法權限上與經濟特區法規具有相同性的定位;進一步明確了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工作機制和浦東管理措施的轉化機制,以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這是黨中央從支持浦東努力成為更高水平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接下來,浦東新區和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將抓緊研究提出高水平改革開放急需的立法需求清單、擬實施依法變動清單或相關續保項目,確保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授權落地,落實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展現新風貌。
據媒體報道: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提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全國人大給予浦東新區更大法治支持,適時授權浦東新區比照經濟特區制定法規和規章,對一些多年推進尚未破題的改革項目等給予更高層級的立法支持,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
這一名為《關于授權上海市浦東新區比照經濟特區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浦東新區實施的議案》中提出,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試驗田,浦東要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破局,離不開“立法的引領和推動”,建議比照經濟特區采取綜合授權方案,或列舉授權方案。
杭迎偉表示,上海市人大出臺了一批地方性法規,保障了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自貿試驗區等相關改革的推進和“五個中心”核心承載區的建設。但隨著改革深入,這種授權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制度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需求,“比如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事中事后監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都需要更高層級的立法形式,予以支撐助力;又比如發展跨境型、離岸型、數字型等新產業,需要更大力度的法律支持”。
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丁偉在《決定》通過并頒布實施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媒體介紹:2021年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作出《關于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根據該授權決定,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為了及時準確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有必要通過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方式,對上海市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相關要求以及浦東先行制定管理措施等法治保障工作加以明確。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法治保障工作,在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授權決定以及上海市相關《決定》草案的起草過程中,多次聽取匯報,作出明確指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莫負春率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多次赴浦東調研,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市政府有關部門及浦東新區的意見和建議。常委會法工委在《決定》起草的過程中,書面征求了市政府辦公廳、市發展改革委、市司法局等部門,以及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浦東新區政府等方面的意見,并通過多種方式兩次征求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定于2021年6月23日生效的《決定》共五條,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條,重點規定了上海浦東新區法規的權限和適用范圍等。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的精神,浦東新區法規可以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作出變通規定,其實施范圍為浦東新區。
第二條,規定了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工作機制。由于第一條體現了在于法有據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浦東重要作用的原則,第二條對浦東新區法規的報送備案提出了要求。
第三條,規定了浦東管理措施的轉化機制:要求浦東建立健全管理措施的執行評估機制,提出轉化為法規的建議;要求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保障管理措施探索形成的經驗做法及時固化為法規。
第四條,對上海市和浦東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聯動、統籌銜接,推進制度型開放,放大改革綜合效應,共同做好法治保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第五條為《決定》實施日期的規定。
丁偉主任表示,要落實好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要求,需要加強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制定立法工作規程等,對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程序等事項作更為具體的規定。此外,本《決定》通過后,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分別于2007年、2019年通過的《關于促進和保障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和《關于促進和保障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繼續有效。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法治保障體系的內容將更加豐富。
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田春華接受采訪時表示: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決定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定》,標志著全國人大的立法授權已經完成了從國家到市級層面的一個法律程序,為鼓勵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注入了更加強勁的一個動力,為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奠定了一個扎實的基礎。
從浦東人大來講,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用足、用好全國人大和市人大的兩個決定,為支持浦東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提供高質量的法治保障。
就具體工作而言,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由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和市人大兩個決定的決定,重點是要在浦東新區層面進一步地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法治保障工作的格局,構建好緊密的市區聯動和部門協同體制機制,從而形成一個法治保障的整體合力。
第二,圍繞承接運用授權、賦權的流程提升,制定兩個流程:一個是關于配合市人大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工作流程,使浦東能夠切實地履行好先行先試這個責任;第二個流程是制定管理措施,主要是完善相關的制度程序,并推動將浦東的管理措施,實時以法規、規章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兩個流程,可以為今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工作流程打下基礎。
第三,圍繞改革開放的重點領域提供法治保障。完善三個機制:包括需求和甄別的機制、研究起草的機制和執行評估的機制。其中的需求征集機制,就是在市人大的指導下,完善常態化、制度化的廣泛升級保障需求的相關機制。研究起草機制主要是對重點領域改革和立法需求深化做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并組織起草好相關的管理措施和法規草案。執行評估機制,就是通過對浦東管理措施進行評估,及時提出管理措施轉化為法規的建議。完善這些機制,將有助于更好地形成法治保障的清單。依法治區,引領改革,推動發展。
接下來,浦東將積極承擔起引領區建設的主體責任。在上海市人大的指導下,不斷完善用好法治保障體系,全力做好授權依法的相關工作,更好地推動這項改革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