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友

2007年的春節后,家住遼西某市的佟綿林因與妻子李女士感情不和協議離婚。或受不幸婚姻影響,佟綿林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考慮再婚。直到2009年秋,經朋友介紹,佟綿林與個體經營者曹艷欣相識,二人性格與愛好都很相似,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2010年春,二人開始了同居生活。因此前曹艷欣也有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相同的經歷讓他們都非常珍惜這次相見恨晚的相識,同居的日子過得很幸福。感情好自然不計較銀錢之事,盡管佟綿林作為合同工當時的月收入不足1500元,連自己的生活花銷都不夠,而善于經營的曹艷欣開的一家小飯店生意紅火,月收入都在六七萬元。佟綿林離婚時,還欠下外債近20萬元(協議離婚時約定由佟綿林負責償還)。真誠的曹艷欣用經營飯店的收入幫助佟綿林還清欠債,并且佟的整個生活花銷也幾乎都是由曹艷欣負責。佟綿林早年在市郊承包了一個荒山上的果園,二人同居后共同經營,建造彩板房、安裝變壓器,以及購買化肥、種子等費用投入近20萬元,大都也是曹艷欣出資。有時手頭錢不夠,曹艷欣還向自己的親友借錢。佟綿林同樣也以誠心相待。2013年秋,佟綿林承包的果園被征用,獲得補償款260萬元,二人立即購買了三居室樓房,更換了轎車,還購買了車庫,大部分錢都是佟綿林出的。佟綿林將余款投資于基金、股票和理財產品。
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之時,2019年3月29日佟綿林因突發重疾經醫院搶救無效身亡。住院時,曹艷欣忙前忙后;人亡后,悲傷的曹艷欣親自為佟綿林送終。因手頭現金不足,曹艷欣借錢將佟的喪葬事宜辦得非常體面。處理完佟的喪葬事宜后,曹艷欣依然居住在佟綿林出資購買的三居室樓房內,車庫、轎車也由曹艷欣繼續使用。
鑒于父親佟綿林與曹艷欣同居期間購買的房、車、車庫之主要資金來源于佟綿林承包荒山果園被征收的補償款,且上述財產均登記在佟綿林一人名下,并且父親佟綿林與曹艷欣系不受法律保護的同居關系,佟綿林唯一的女兒佟嫻于2019年5月5日,將曹艷欣告上法庭,請求判令被告曹艷欣返還豐田轎車一輛,騰退占用的位于某市房屋及車庫(房子價值28萬余元,車庫價值16萬元)。
法院審理認為,本案被繼承人佟綿林死亡,對于其個人財產的繼承既沒有留下遺囑和遺贈,也沒有遺贈撫養協議,依法應由其第一順序繼承人進行繼承。佟綿林的第一順序合法繼承人為本案的原告佟嫻(其女兒)和案外人劉玉清(佟綿林的母親)。而劉玉清又以公證的形式放棄了繼承權。那么本案的原告佟嫻就成為佟綿林個人遺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其有權利繼承其父佟綿林留下的個人合法財產。
關于本案中佟綿林個人遺產的范圍、數額問題,其訴爭的主要財產有三項,即位于某市的房屋一處、地上車庫、豐田轎車一輛(購買價格14.66萬元)。購買上述財產所支付的款項基本出自佟綿林名下的一張銀行卡,該銀行卡資金主要來源系佟與曹艷欣同居生活之前所承包的荒山果園被征用。
本案中被告曹艷欣與佟綿林雖然沒有辦理結婚登記,但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多年,互相之間履行著夫妻的權利和義務,相互照顧,相互扶養,按照規定對于雙方同居期間的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來處理。雖然根據購買財產資金的來源和財產的權利證書不能確定訴爭的樓房、車庫、車輛系曹艷欣與佟綿林的共同財產,但可以確定的是購買上述財產時雙方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創造財富,此期間雙方共同創造的財富與個人同居前的財產有可能部分混同,這會導致被告曹艷欣與佟綿林同居生活期間兩人共同所得的財產與佟綿林個人的財產無法完全分開的情況,應認定曹艷欣對于佟綿林所購買的財產也給予了支持幫助,也包含了她的付出。再考慮到繼承法中關于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對于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的規定,綜合本案事實和法律規定,從公平的角度考慮,應當在所訴的財產中有被告曹艷欣適當的份額,應當將訴爭的財產適當分給曹艷欣一部分。據此,一審法院判決如下:一、位于某市的房屋(佟綿林名下)歸原告佟嫻所有,被告曹艷欣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將該樓房返還給原告佟嫻;二、位于某市地上車庫(佟綿林名下),豐田轎車一輛(佟綿林名下)歸被告曹艷欣所有。
明明父親出資購買的財產,明明是同居關系沒有繼承權,明明應該返還全部財產,可一審法院卻將幾乎一半財產判給同居人,佟嫻無法接受這個判決結果,遂提起上訴,其主要理由是:原審將同居關系視為婚姻關系處理是錯誤的。男女同居,不產生夫妻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判決認定:“佟曹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多年、相互之間履行著夫妻的權利和義務,互相照顧,相互扶養。”如果此判決的觀點成立,男女雙方沒必要登記結婚。適用《繼承法》第十四條也是錯誤的,曹與佟之間不存在《繼承法》第十四條所指的身份關系。本案中260萬元補償款所有權不是共同共有,補償款是財產物化形態的轉化。所有權轉化不因時間而改變。260萬元取得是基于承包合同。曹不是承包合同的主體,且房、車庫、車的出資款沒有與曹的財產混同。同居關系不同于婚姻關系,不能適用婚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的法律規定。即便是婚姻關系,當個人財產向婚內財產轉化時,也要保護個人財產,更何況是同居關系。
曹艷欣的主要上訴理由是:法律解釋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雙方同居生活期間共同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案涉訴爭房產、車庫及車輛的購買款項均來源于佟綿林承包的荒山果園征收補償款,且案涉房屋為曹艷欣唯一住房,曹艷欣有權分得共同共有財產中的二分之一。且僅就該荒山果園的增值款項曹艷欣就有權主張130余萬元,而案涉房屋、車輛、車庫合計花費不足59萬元,曹艷欣完全有權主張該案涉房屋、車輛、車庫的所有權。對佟的個人財產曹只能主張繼承權,本案應在對佟綿林與曹艷欣的共同共有財產進行析產后,再行確定佟綿林財產繼承的范圍。
二審法院認為,在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提交了多份證據,其目的均是證明所訴爭財產取得的來源。結合曹艷欣與佟綿林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多年的事實,本案存在雙方共同創造的財富與個人同居前的財產部分混同和財產無法完全分開的情形,故一審法院從公平的角度對所訴爭的財產中分給曹艷欣適當的份額,并無不當。據此,二審法院于2021年3月23日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
《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10條規定: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注:該解釋于民法典實施后,已經被廢止,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條第二款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第13條規定:同居生活期間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繼承死者遺產,如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而又符合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可根據相互扶助的具體情況處理。
本案曹艷欣與佟綿林于2010年同居生活,將近10年二人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創造財富。曹艷欣多年經營飯店收入與佟綿林承包荒山果園等財產均混同融合在一起;對于佟綿林的遺產部分,曹艷欣雖不是法定繼承人,但為佟綿林十年如一日做飯、洗衣,佟綿林有病時曹艷欣提供耐心周到的照顧;佟綿林病故后,也是曹艷欣為其辦理喪葬事宜,作為多年同居人盡到了應盡的一切義務。人民法院綜合考量上述事實,判決曹艷欣分得財產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