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人民幣試點正在第二批試點城市穩妥推進。從目前公開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情況來看,多地試點與購物節消費結合,數字人民幣以紅包的形式向中簽人員發放,中簽人員可以在指定時間到指定試點商戶進行消費。那么,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么?
具體而言,公眾獲得并使用數字人民幣需要經過如下步驟:預約數字人民幣紅包——抽中數字人民幣紅包——下載數字人民幣錢包App——注冊數字人民幣錢包——到數字人民幣試點商戶消費。
第一步:預約數字人民幣紅包。目前,中國人民銀行與地方政府在合作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時,會提前公布數字人民幣紅包預約渠道,只要是身處當地(以預約手機號碼所處的地理位置為依據)的個人都可以在指定時間進行預約。個人通過指定報名通道提交“姓名+身份號+手機號碼”基本信息,并在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有些地方試點也包括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選擇數字人民幣紅包的領取銀行。將如上信息提交后,預約的手機號會收到驗證碼等信息,在預約界面輸入如上信息即報名成功。在整個預約過程中,都可以取消預約登記。
第二步:抽中數字人民幣紅包。數字人民幣地方試點中,單個數字人民幣紅包金額和發放紅包數量并不完全相同,如上海發放35萬個紅包,每個紅包55元;北京發放20萬個紅包,每個紅包200元,等等。預約時間結束后,參與預約的人員會收到是否抽中的短信,預約報名人員也可通過之前的報名通道查詢中簽結果。
第三步:下載數字人民幣錢包App。中簽人員可以根據中簽短信或者報名通道的操作指引下載數字人民幣錢包App。以綁定中國農業銀行作為數字人民幣紅包領取銀行為例,可以通過農業銀行掌上銀行App或者“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官方微信公眾號“數字錢包——紅包查詢操作指引”來下載數字人民幣錢包App。
第四步:注冊數字人民幣錢包。下載數字人民幣錢包App后,以預約報名的手機號進行注冊,提交基本個人信息后即可開通以本人手機號為基礎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以手機號為基礎開立的是限額最低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對余額上限、單筆支付限額、日支付限額、年累計支付限額均作出了明確要求。如果當前限額不滿足支付需求,還可通過驗證“姓名+身份號+人臉識別”等方式提升數字人民幣錢包的限額。
第五步:到數字人民幣試點商戶消費。在數字人民幣錢包App內,含有上滑付款或“掃碼付”(即“掃一掃”商戶的收款碼付款)、下滑收款(收款二維碼,由對方“掃一掃”支付),也可開啟付款碼(向商戶出示即可快速、安全付錢)功能。在個別試點中也開啟了“碰一碰”功能(兩個設備終端之間“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此外,也可通過收款手機號或者收款錢包編號向他人轉賬。中簽人員除了在試點商戶進行消費外,也可在數字人民幣錢包App中開通“子錢包”推送功能的線上平臺使用。如果數字人民幣紅包不夠消費,還可以使用從個人銀行賬戶取現到數字人民幣錢包中繼續消費。如果不想消費數字人民幣,可通過綁定指定銀行的儲蓄卡進行存款。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試點都支持在銀行賬戶存取數字人民幣。
作者:李晶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數字人民幣只是流通中現金的補充(或替代),主要用于日常支付,與當前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在使用感受上并無明顯差異。不過,數字人民幣就僅僅是如此嗎?
數字人民幣讓我們的日常支付更便捷是與當前不同的支付方式比較得以體現。數字貨幣“串聯”不同電子支付方式,讓我們不必在多種支付方式中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支付就可實現現金支付、第三方支付、銀行卡支付的效果。這也就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實則統一了“線上+線下”支付,讓收付款更加便利,數字人民幣的出現可避免商戶只支持特定支付工具收款違法行為的發生。更為重要的是,使用數字人民幣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從當前來看,使用數字人民幣并不需要支付手續費就可進行轉賬、取現等操作。數字人民幣的低成本交易特點也適合在偏遠貧困地區和跨境支付等場景進行應用。
第一,數字人民幣方便公眾管理自己的財產。當前,無論是銀行賬戶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用戶對自己的財產并非擁有完全的控制權。而對于數字人民幣,用戶只要保護好數字人民幣錢包的私鑰,可有效管理自己的財產,防止其他機構挪用等侵犯財產安全行為的發生。
第二,數字人民幣采用雙層運營體系分散金融風險。這是沿襲當前已有的法定貨幣的二層運營體系,可維持當前法定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穩定性,降低更改運營體系的成本,維護商業銀行利益的同時分散金融風險。
第三,鞏固中央銀行權威以維護財產安全。雙層運營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基礎上的多中心運營,本質是維護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在數字人民幣發行過程中的權威地位,并在兌換流通環節中由金融機構等共同承擔金融風險。
第四,提升中央銀行監管能力來保護財產安全。根據當前數字人民幣的設計,采用的是“一幣、兩庫、三中心”的設計架構,有助于中央銀行監管,在整體上保障我們的財產安全。“一幣”指的是我國的數字貨幣,“兩庫”指的是中央銀行的發行庫和商業銀行的業務庫,“三中心”指的是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
第五,國家機關關注對數字貨幣財產安全的保護。如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于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2020年7月20日)中明確指出“加強對數字貨幣、網絡虛擬財產、數據等新型權益的保護,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對產權保護的價值引領作用”。
第六,技術組合增添了保護財產安全的方式。將智能合約等技術應用到數字人民幣流通領域,可以實現數字人民幣的精準投放,同時通過溯源的方式來確保數字貨幣不被挪用、克扣等,讓老百姓能切實享受到國家利用數字人民幣所帶來的各項社會福利。
數字人民幣的出現為我們防止個人信息泄露提供了一種思路:數字人民幣的設計采用“前臺自愿,后臺實名”,即我們在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時,能夠自主決定個人信息的使用:可以決定是否將個人信息授權商戶使用,以及是否將個人信息進行匿名化處理。同時,我們在注冊數字人民幣錢包所提交的必要個人信息由中央銀行掌握。從如上我國數字人民幣的設計來看,我們的個人信息將在相當程度上有被降低泄露的可能。
(選摘:馮靜)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