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明
摘要:區域地理教學的真實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在情境中,學會用地理眼光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本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以“澳大利亞”為例,論述了真實情境創設在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的必要性和方法。
關鍵詞:真實情境;創設;初中區域地理;教學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在該意見中明確提出“教師課上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從意見中我們不難看出,情境教學被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創設真實情境,是培養學生在情境中,學會用地理眼光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的必要性
1.理解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
創設真實情境是指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將課本的理論化的地理原理、學生不易理解的地理規律在真實的情境下,還地理知識的原本面目,讓地理知識生活化,從而引領學生在設身處地中理解和掌握地理原理、規律的本質,從而使學生在知識上的遷移更加順利。初中區域地理教學的情境直接聯系著學生的認知、動機和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對提高地理課堂的質量和培養學生的知識創新意識和開展地理實踐的能力,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2.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措施
廣東中考地理試題秉承了“無圖不成題”的理念,創設的情境新穎,同時采用了大量的來自教材以外的社會熱點問題或現實生活情境作為試題的素材,而且其呈現形式都比較巧妙,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實踐性。2021年全卷共使用了13幅圖,涵蓋世界地圖、等高線地形圖、中國區域圖、景觀圖等,從學生身邊的地理問題入手,創設鮮活的真實情境,如江西大柏地作戰、珠江入海口岸灘面積變化、包茂高速沿途景觀與經濟影響、寧夏葡萄種植與葡萄酒業的優勢、產業高速與人口遷移等等背景題材作為情境入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知識遷移應用、人地協調觀和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經歷,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題能力的關鍵措施。
二、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的主要方法
教師可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發掘鄉土地理資源,從地理要素綜合的角度入手,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也可通過借助PPT、音頻以及視頻等現代化手段創設形象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特定的地理場景中;還可以直接深入挖掘課本的內容,粵人版地理課本中的“知識之窗”、“小知識”、“潘博士、珠珠、東東的對話”等就已為學生創設了多種真實情境,教師可巧妙利用來創設教學情境。
《澳大利亞》是粵人版地理七年級下冊《大洋洲概述》的部分內容。該地理區域具有完整性,對強化學生自然區域地理基礎知識,更好地滲透人地協調觀,起著總結的作用。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筆者根據課本編排內容,以“人地關系”為主線,通過創設“視頻導入”真實情境,利用新聞報道、獨特動物和自然環境等圖片及一些資料,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出發點,以其獨特的自然環境與動物、資源、經濟發展的關系為脈絡,重點突出區域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進一步內化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1.創設“視頻導入”情境,明確區域地理位置
情境導入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突破口,起著渲染氣氛、醞釀學生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
在“定位澳大利亞”的教學中,筆者沒有直接要求學生閱讀“澳大利亞地形圖”,落實其地理位置特征。而是依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突破點,創設了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視頻導入”真實情境《澳大利亞:兔子成災 首都“告急”》新聞報道,再引導學生進行情境探究,說出報道發生的地點?為什么野兔這種外來物種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主要從哪些方面分析?最終明確澳大利亞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與野兔成災的因果關系。
以上新穎別致的“視頻導入”情境的創設,不僅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使其注意力快速集中到地理課堂,而且有助于構建起自然奧秘與地理位置之間的橋梁。
2.創設“研學線路”情境,認識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由于受到地域和環境的雙重限制,許多學生除自己居住地外,對于世界其它區域往往嚴重缺乏感性認識。感性認識的不足,加大了學習區域地理的難度。因此,在進行“澳大利亞區域特征”的教學設計時,筆者為了更好讓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機會,在認真研討課程標準、教材和中考命題趨勢的基礎上,將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與加工,充分利用內容生動、形象逼真的多媒體設備創設了學生樂于感知的研學情境。
澳大利亞“研學線路”情境設計:
第一站:參觀國立動物園及水族館。研學任務:為什么澳大利亞至今仍保留有這些古老而獨特的動物?設計意圖:了解澳大利亞“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美稱的由來。
第二站:沿南回歸線自西向東暢游澳大利亞。研學任務:簡述澳大利亞地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設計意圖:掌握澳大利亞地形、氣候、水文等地理因素及其內在聯系。
第三站:學做精明的農場主。研學任務:結合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等因素分析澳大利亞發展牧羊業的有利條件。設計意圖:掌握澳大利亞地形、氣候、水文、農業等地理特征及其內在聯系。
第四站:澳大利亞尋寶。研學任務:根據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分布圖,在澳大利亞可以找到哪些礦產,是在哪里找到的呢?設計意圖:了解澳大利亞主要礦產資源及其分布。
第五站:欣賞澳大利亞城市風景。研學任務:分析澳大利亞城市、人口多集中在東南沿海的原因。設計意圖:掌握澳大利亞地形、氣候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
通過以上“研學線路”情境的創設,將區域地理特征完整地串連起來,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區域地理課堂增色不少。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地理現象的感知,讓枯燥、煩瑣的區域特征從課本中形象地走出來,知識更直觀生動,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然要素對人文要素的影響。
3.創設“小組合作探究”情境,理清地理基本原理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地位。盡管教師非常詳細地“突出同一區域的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強調同一區域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特別是自然要素對人文要素的影響”,但是學生可以做的就是跟著老師的步驟,記錄并重復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性就被淹沒,而且所學的知識也容易遺忘。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創設“小組合作探究”情境,既有利于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也巧妙地引導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點、化解難點,理清區域的地理原理。
農牧業是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筆者創設角色扮演、小組合作探究“學做精明農場主”情境:假如你團隊是當初到澳大利亞的開荒者,一個擁有29只羊的英國團隊,你們準備到哪里去放牧,使羊的數量迅速繁殖,增長到5000只?要求在空白的澳大利亞圖中繪畫出你們的選址,并結合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等因素說明選址理由?
明確學習任務后,同學們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并在小組討論中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討論過程中同學們相互辯論、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思維活躍而富有創造性。通過合作交流,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澳大利亞的區域地理特征,理清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與農業生產發展關系的方法與能力,形成人地協調的因地制宜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可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理論知識扎實,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薄弱的缺點。但“創設真實情境,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教師只有因“材”施“教”,因“時”施“法”,根據具體的區域地理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把握,精心創設有價值的課堂教學真實情境,才能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知識創新意識和開展地理實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