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朝佩?孟小兵
摘要:對于當下的國家發展而言,一方面需要有專業技術的相關基礎建設的人才,另一方面則是需要高學歷的理論性人才,這也就意味著教學不僅僅要有大學院校等還需要一些專業的職業學校。對于中職教育而言,大部分學生面臨著畢業之后直接步入到社會工作的現狀,在此之中有部分學生選擇深造等,但是無論哪種選擇方式,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本篇文章就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新突破展開研究。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程;新突破
【引言】
就目前的教育而言,為了更好的適應變化的時代教學也應當實現自身的創新,事實發現,創新性的人才是基于教師創新的基礎之上開展的,教師應當實現自身的創新。對于中職德育教學而言,中職階段的學生可能會對自己不自信,因為他們的同伴步入了高中的學府,他們進入了職業院校。本身對于職業院校而言,也是國家的大力倡導之下形成的,需要學生認真的學習相關技術,提升自身的相關能力與技巧,以便能夠更好的為國家的建設增磚添瓦,對于中職教學中的德育教學而言,需要教師進行傳統教學的突破,實現對于學生的全面引導。
一、中職德育課程的發展現狀
中職德育課程的開展在當下而言其實并沒有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甚至并沒有開設出獨立的課程來實現對于學生的引導。單純依靠教師在教學中簡單的的與知識的引入對于學生的學習訴求而言是不夠的,需要教師在德育的教學中不斷進行自我的完善,以便能夠推動學生實現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
對于德育知識的教學而言,理論知識的引導對于學生起到的僅僅是引導以及基礎的作用,需要教師對此進行具體實踐的引導,在最大程度上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在教學中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訴求是什么,進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實現自身的提升而非是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師在德育知識的教學中也未能及時根據具體的德育知識進行合理的實踐活動,學生缺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阻礙了學生的成長。學生他們自己的判斷并不一定都是準確的,尤其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聯網的發展并不是可控的,那么也就意味著學生如果學習不當會產生諸多的不利影響,并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具體發展狀況為依據進行合理的教學完善,而非是為了教學而教學。
二、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新突破
1、在教學引導中以學生為中心
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學生在課堂上需要聽從教師對于課程的教學,但是殊不知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以及對于他們的個性化進行相關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能力。就像在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突破中,教師需要適應身份轉變的現狀,積極調查學生的德育發展現狀,進行合理恰當的教學創新,以學生的具體發展狀況為基礎。就像是為了更好的維護網絡的健康性,也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德育的宣傳,學校可以開展相關軟件的規劃,通過讓學生每天觀看十五分鐘的形式來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是當下教學的最大創新,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發揮出自身的關鍵價值,以便能夠激發學生的相關潛能。
2、進行多樣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師未能結合時代的要求展開合理的教學創新,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新股。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年齡過小,對于很多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更多的進行教學方式的完善,注重培養學生的德育水平。就像傳統的德育教育僅僅是從理論知識出發,那么在當下的教育環節中,教師可以結合時事熱點政治來對學生進行分析引導,比如說對于實習生地鐵上搶救休克的老人被醫院直接予以護士職位的新聞,通過這種視頻的引導方式,在視頻講解結束之后,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發揮出視頻教學的優勢,為學生創造一個較為健全的教學模式。
3、進行開放的教育觀念
當下的教學觀念都是在課堂上開展的,理論與實踐知識也大都從課堂上獲取,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的養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德育發展。就像為了培養學生的德育水平,教師可以對此開展相關具體的實踐活動,比如說為了提升學生在面對意外事件的獨立處理能力,教師可以開展相關室外的救助演習等,還有像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家中為父母做一些小事——做飯、洗腳等,從小事出發,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表現狀況,教師應當秉持開放的教育觀念,從而加強對于學生的實踐引導等。國家的發揮需要借助外界的幫助,同樣教學的開展也是需要借助外界的優勢的。開放的教育觀念能夠很好的把握住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學習訴求,開放的教育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等。
【結束語】
德育課程的開展勢在必行,教師需要結合時代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具體現狀展開合理的課程改革與突破,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素質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當下的發展更加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全面發展,德育是教育的基礎,需要教師擺正自身的教學態度,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于學生的全面引導,為他們日后的發展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教師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進行教學手段的完善,以便能夠更好的實現對于學生的教學,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標準。
參考文獻:
[1]劉寶民.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新突破.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04)
[2]范經偉.提高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以德育的客體論為視角[J].職業,2015(23)
[3]倪中貞.中職校德育課教學“三貼近”實施路徑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5(01)
[4]劉智慧.淺析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改革與探索[J].華章,201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