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婷
摘要:在現代的教育發展過程中,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是對幼兒人生影響最重要的人,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全方面,因此,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欺負行為的潛在影響,雖然沒有全面系統的探究過,但是,由于教師的態度或者歸因的行為,或者建立的師生關系等,都對幼兒產生欺負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幼兒;欺負行為;幼兒園環境;教育策略;潛在影響
在現代的幼兒園教育發展過程中,幼兒欺負行為的發展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根據調查顯示,在幼兒園中幼兒比中小學的學生更容易受到欺負,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欺負的行為不僅會影響他人,還會影響幼兒自身。還有一項基礎性的研究表明,在幼兒園之中,經常受到欺負的幼兒會存在畏懼,退縮,厭學,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對新時代的教師工作考驗巨大。
一、欺負行為的概念分析
研究者多采用Olweus(1993)對欺負的定義,主要包括三個特征:即它屬于攻擊性行為或故意傷害行為;行為重復發生性;欺負者、受欺負者雙方力量不均衡性,且欺負行為具有未受刺激性,通常沒有明顯的挑釁發生。在經常的情況下,力量較強的一方欺負較弱的一方,最終出現以強凌弱的現象,那些力量比較弱小的也不會有報復的能力。
二、教師對幼兒欺負行為的潛在影響
2.1教師態度對幼兒欺負行為的潛在影響
教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幼兒欺負行為的發展,因此,教師用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欺負行為,這對幼兒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當前的幼兒園之中。很多的教師認為,言語上的欺負與身體上的欺負對幼兒的傷害更大。當幼兒遭受到這一類的欺負時,他們會幫助幼兒去主動解決問題,調節幼兒之間的矛盾,幫助幼兒主動面臨困難,并且積極化解矛盾。但是,幼兒教師卻經常忽略社會排斥對幼兒造成的影響,這種幼兒欺負的行為具有隱蔽性,很多的教師很難注意到,但是,要想真正的全面了解幼兒欺負行為,就要嘗試站在幼兒的角度上去引導幼兒。社會排斥會讓幼兒遭到孤立,這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其孤僻的性格。如果幼兒教師對待欺負行為是積極的態度時,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就愿意尋求教師的幫助,而當教師采取的態度是消極時幼兒就不愿意向教師說出實情,進而去尋找同伴的幫助,或者自己獨自承受。這很容易造成幼兒焦慮和緊張的現象,也容易產生孤僻的性格。
2.2教師歸因方式對幼兒欺負行為的潛在影響
教師的歸因方式也會對幼兒欺負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教師一旦高估了自己處理欺負的能力,就會容易導致幼兒欺負行為的傾向,致使在班級中存在欺負發生率較高的現象,而當教師自我效能感較強時,就會減少歸因方式的錯誤發生率,這對幼兒欺負行為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在教師的可控制范圍之內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能力。
2.3師生關系對幼兒欺負行為的潛在影響
師生關系無論在哪一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師能夠溫柔并且耐心地和幼兒進行溝通,促進幼兒的發展,這對幼兒欺負行為的減少有重大的影響,但如果教師對幼兒是冷漠的,并且缺乏關心能力,這會讓幼兒和教師的溝通較少,哪怕是受欺負的幼兒也難以和教師展開溝通,這會加劇幼兒欺負行為的發展。
三、幼兒欺負行為的教育策略
教師要想真正的減少幼兒欺負行為的發生,為幼兒創造一個舒適并且安全的環境,就一定要學會和幼兒相處,并且干預幼兒欺負行為,真正的建立幼兒的精神支柱。
3.1提高幼兒應對欺負行為的技能和保護自己的技能
做事要想真正的應對幼兒欺負行為,就一定要告知幼兒提升自身的應對能力以及保護自身的發展技能,促進幼兒變得更加自信。很多幼兒在受到欺負時,往往是選擇逃避或者哭泣,難以真正的樹立自己的標桿,這會增加幼兒長期受欺負的可能。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增加閱讀和游戲的過程,融入一些欺負行為的應對措施,真正的讓幼兒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比如,在教室中,設置警察和小偷的情境,讓幼兒扮演警察抓小偷,進而讓幼兒明白警察的作用;或者在教室中設置幼兒吵架的情境或者打架的情境,讓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在幼兒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不僅了解到受欺負要反抗,同時要智慧的處理,不能做出極端的行為,也不能一味地忍讓。這是讓幼兒明白規則意識的過程,也讓幼兒懂得規范自己的行為,促進應對欺負能力的技能和保護自身的技能。
3.2重視對卷入欺負幼兒的情感教育
對于那些欺負其他幼兒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是缺乏共情能力,他不能理解別人受欺負的痛苦,而變相的增加自己的敵意。而對于那些受欺負的幼兒來說,他們難以發泄自己的情緒,會積攢負面情緒,對幼兒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幼兒們進行情感教育,只有隨時觀察幼兒心理和身體上的變化,才能真正地促進幼兒的情感表達。例如,在教室內打架事件發生后,針對那些欺負者來說,教師要增加這些幼兒抒發內心沖突的機會,讓幼兒能夠通過語言訴說的形式講述出來,減少及沖動行為的發生,對他們的各種行為要進行關注,促進這一類幼兒平復自己的情緒;而針對受欺負的幼兒來說,教師一定要給予他們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更好地說出自己的困難,并且敢于求助教師,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樹立自信心,建立反抗意識,從自卑中走出來,這是雙方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環節。
3.3構建和諧的教室環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和諧環境的構建能讓幼兒更好地減少沖突,并且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真正的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因此,在教室中,教師一定要給予幼兒更多的建立和諧教室環境的機會,讓幼兒們自主搜集一些溫馨的內容張貼在教室的墻面上,真正的讓幼兒形成團結友愛的一家人氛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四、小結
幼兒是一個發展個體,也是社會進步的關鍵性人才因素,因此,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一定要讓幼兒智慧的應對欺負行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對受欺負幼兒的情感撫慰工作也要做到位,促進幼兒更加的自信變得強大。
參考文獻:
[1]MonlsC,SmithsP,& Swettenham J.Psychological correlatesofpeervictimisation in preschool:social cognitive skills,executive function and attachment profiles;Aggressive Behavior,2005,31,(6):57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