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李培彩
摘要:在幼兒園教學中,完善班級常規教育是教師順利開展教育活動的先決條件,是深化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也可以促使幼兒健康發展。基于此,以下關于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幼兒常規教學問題,就如下幾個方面展開了簡要的討論,期望對有關領域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幼兒園;生活活動;常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362
一、小班常規管理的重要性
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中進行小班幼兒常規教育,就需要教師主動轉變對幼兒園的一日常生存認識。教師的生活活動目標、教學內容都要充分體現幼兒園管理需要,是對人類社會基本生存目標的直接反映。教師通過豐富教學內容,給予幼兒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創設的良好環境背景下,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在潛移默化中,用常規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和文明生存方法,從而促使幼兒的健康發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的生存,必然要接受來自于社會、家人、親屬、同伴、法制、道義、公德等多方面的約束。正因為這些約束,使人們有文明、有教養、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夠和睦地團結在一起,并充分發揮智慧和才能,進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人性的進步。規則意識是社會性適應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影響幼兒與同伴交往的關系,也影響一個人終身適應社會的程度。日常教育是幼兒德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生活才能、適應群體生存、形成良好生活行為習慣和組織紀律活動的重要手段。假如把一棵小樹苗經過仔細的修剪和培養,它將來肯定會長得又挺拔,但是如果長大后再去經營扶植那就不是好事了,小班幼兒適應能力、自控能力、自律能力較弱,教師必須從小班開始就將幼兒的常規培養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教師改變了教學理念,從生活活動中進行的小班幼兒常規教學
幼兒日常生活中許多素材都存在很大的課堂教學價值,因而幼兒教師應該注抓住這一優勢,進行常規教學。首先,在小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認清幼兒日常生活中利于幼兒常規教學活動,進而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習慣。此外,尤其是幼兒園生活活動環節中,教師更應該快速有效的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意識。例如,在幼兒吃飯之前,教師可為幼兒介紹菜肴名稱和營養價值,以便幼兒掌握更多飲食知識,這對于改變幼兒挑食和厭食情況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取飯時要按秩序排隊,培育幼兒的規矩意識,并讓幼兒學習自主吃飯;幼兒就餐完畢后要擦口,做好常規能力訓練,飯后漱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水滴石穿"的常規教學,潛移默化中培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理念,注重生命活動并通過生活活動進行小班幼兒常規教學。
三、利用生活活動組織多樣化的幼兒常規教育
(1)借助兒歌開展常規教育。教師借助兒歌進行對幼兒實施常規教育過程中,應該認知到兒歌的優點:兒歌具有朗誦、生動形象、便于幼兒認知、符合班內幼兒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在常規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寫兒歌,如編創了一首兒歌"飯前便后要洗手,打開水龍頭,小手淋濕打肥皂,正反搓小泡泡,清水沖干凈,關上水龍頭,小手甩一甩,然后再把它洗干凈,然后再把它洗干凈,再把它洗干凈,然后再把它洗干凈,然后再把它洗干凈”。許多幼兒在閱讀兒歌的同時,認真地清洗洗手,為養成好洗漱等常規教學習慣奠定了基礎;(2)榜樣法。小班幼兒年齡較小,而且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師可以讓成績好的小朋友作為示范,充當"小督導員"的角色,做"小督導員"檢查其他小朋友的飯前是否有洗手、洗得是否干凈、排隊喝水等,并鼓勵其他小朋友做好自我約束。
四、加強家園合作,鞏固常規教育
在幼兒常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家庭合作,特別是小班幼兒剛到幼兒園,家長怕其日常生活無法自主。此情形下,在早晚接送幼兒途中,教師協助父母了解幼兒園并為其制定幼兒的有關規定,比如初步養成幼兒的自主力量和習慣,但幼兒園也要加強訓練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擦嘴等習慣。家庭加強協助,為幼兒養成良好穩定的常規習慣提供保證。還可以利用家庭教育園地,為父母傳達幼兒合理穿衣服飾知識,多關心幼兒日常生活細節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良好生活常規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教師要堅持與家庭配合,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不懈的實踐要求,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家庭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袁嘉儀.日常習慣從小培養——以小班生活活動“小人國的小餐廳”為例[J].家長,2021(24):185-186.
[2]白雪. 幼兒園小班一日生活活動過渡環節組織現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1.
[3]安建霞.如何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開展小班幼兒常規教育[J].新課程,2021(1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