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中學生心理發展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藝術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認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藝術療法是一種促進心理和諧、緩解心理問題的理解方法。筆者認為,應充分關注中學生的正常課堂,開展以心理治療為導向的藝術教育研究。以學校藝術教育為媒介,通過繪畫等課堂藝術教學的主要渠道,開設多種形式的治療性藝術課程。藝術創作給中學生帶來的心理疏導治療、人格塑造等,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提供了幫助。這就是藝術教育的目標,實現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藝術治療;精神健康;藝術教育;藝術學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491
一、藝術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當今社會,一些家長的溺愛,使得一些“00后”學生出現了敏感、脆弱等諸多心理健康問題。隨著新的教學理念的出現,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為此,許多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問題咨詢室。每門學科都是教育教學的手段和方法。藝術作為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逐漸承擔起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任。通過藝術學習,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焦慮,消除內心的不滿,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生對學校生活產生了抵觸情緒。藝術課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學科,可以充分發揮其非強制性和功利性的特點,以美影響人的氣質。此外,藝術教育的實施更加方便和容易。它不僅可以通過紙筆來表達,還可以通過參觀畫展等活動來陶冶情操。欣賞藝術作品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確實可以感染人的情感。例如,色彩斑斕的繪畫會讓人感到興奮甚至興奮,而優雅的繪畫會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美麗的畫面可以吸引人,也可以給學生帶來美好的感受,可以消除外界給年輕人帶來的負面情緒。
二、美術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應對策略
1.鼓勵學生專注于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平息煩躁和浮華
新課程標準在《藝術課程特色》中明確指出:“藝術課程強調快樂。學生在藝術學習中自由表達情感,表達個性和創造力,增強自信心,培養健康的人格。”藝術家、藝術老師何克萊曼認為:“藝術創作的過程本身就是治療,而藝術是一種面對現實、建立自我的創造力。”藝術表達需要熱情、專注和耐心。在積極參與藝術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從自己的創作中獲得極大的滿足。
生動的水墨畫、清新自然的水彩畫、獨特而富有創意的手工藝品、柔軟細膩的陶瓷作品,都非常吸引學生。在表達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集中精神,忘卻所有的不快,平復心中的不安。美術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內外藝術創作機會,營造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滿足學生表達的愿望,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
2. 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培訓方式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例,速寫與心理健康的有機結合,對快速提高學生的繪畫理解能力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剛開始教的時候,我讓學生自己選擇方法,因為每個人接受的能力都不一樣,這必然會導致水平的提高。我不歧視任何進步緩慢的學生。不能因為他們水平較差而被區別對待。應該給他們一些自由并相信他們。否則,他們可能會受到傷害,造成心理扭曲。
3.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品表演
很多時候,很多學生不喜歡素描。他們認為草圖很無聊。他們認為草圖沒有顏色。久而久之,甚至引起了一些學生對素描的反感。這個時候,我們的老師需要把他們引入繪畫的氛圍中,教他們如何調整心態,穩定情緒,感受不同作品的不同沖擊,讓他們在充滿激情的狀態下完成每一幅素描。我最怕學生用工作的態度作畫,所以我盡量讓學生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所以我更多地鼓勵學生,并盡量以各種方式適應學生的口味,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價值。我認為這將有助于他們培養良好的個性。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和表揚學生
良好的師生關系將對課堂教學產生重大影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藝術教學過程中最活躍、最易變的因素。尤其是藝術類科目沒有嚴格的考試要求。對于學生來說,沒有動力去強迫學習,也沒有來自老師和學科的壓力。學生更可能喜歡這門課程和這位老師。藝術實踐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活動,可以使人獲得成功感和自信,促進人際交往,釋放緊張或消極情緒,增強身心健康。美術老師也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與學生交流。良好、愉快的師生關系可以放松學生的心理,極大地釋放學生的認知和實踐潛力,將其轉化為學習和藝術創作的動力,從而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
5.創新藝術教育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在學生評價方面,藝術學科的評價標準比其他學科要模糊得多,沒有一定的量化標準。 “任何藝術問題都沒有單一的正確答案,沒有任何標準可以準確地告訴學生他或她的解釋是否正確。”因此,在評價方面,我們應該改變以前的單一正確答案。藝術作品好壞的評價,變成了一個綜合各種評價的過程,以體現藝術的多樣性、個性、創造性等基本特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差異對待不同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注重評價的層次,即“鑰匙開鎖”,在評價中根據學生提出不同意見,激發每個學生興趣。對于優秀的學生來說,除了動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客觀地認識自己。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評價應更加謹慎。教師要以真誠、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發現、分析和研究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分級評價為每個學生的積極發展提供了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心理滿足,增強自信心。
結語
中學美術課程的設置和發展至關重要,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藝術課程的學習對中學生的緊張學習和生活起到了調節作用。學習藝術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擴展他們的智力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琳琳. 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美術教育方式探索[J] .美與時代(下) ,2015(4) : 135-136.
[2] 嚴慧,董趁元,肖 志明,代成,張宇斌. 探究在加強中學生心 理健 康教育 背 景 下 新型 主 題 班 會的 構 建 [J] . 群 文 天地,2012(22) : 212-213.
[3] 張冬梅. 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開展探究[J]. 教學與管理,2010(16) :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