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萍 田瑾 張玉金
摘要:本文在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以及高校工會在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工作方面的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工會在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的方法,指出了高校工會在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對于高校工會更好地履行工會職責,積極創新師德師風教育工作載體手段,對于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工會;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部在2014年頒布了有關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文件。隨后,各高校積極響應,紛紛在學校的發展規劃中制定有關師德師風教育的實施辦法,把師德師風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隨著高校擴大招生,大量青年教師占據了高校的課堂,而高校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工作,如何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讓青年教師盡快能夠勝任此項重任。作為聯系黨組織和廣大教職工的重要紐帶和橋梁的高校工會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目前,高校工會在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中的充分發揮作用的研究成果還很少,高校工會在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的研究勢在必行。
一、目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和師德師風教育現狀分析
本文通過對部分高校教職工的訪談,對目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以及高校工會在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工作方面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從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方面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職業理想信念淡漠。有些青年教師盲目選擇高校教師這一職業,入職后強烈的不適應使他們對于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信念產生懷疑,所以在對待教學和科研工作時出現職業倦怠現象。
(2)缺乏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目前入職高校的青年教師大多是博士,他們在職稱評審和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壓力較大。平時忙于搞科研,在教學上花的時間相對要少,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缺少愛心、責任心。
(3)青年教師的隊伍不夠穩定。由于高校的經濟收入相對于其他行業偏低,青年教師工作后,面對繁重的生活壓力,結婚生子、購房等,就會出現不安心本職工作的情況,認為教師收入太低。近幾年,高校出現了青年教師的隊伍不夠穩定的現象。
從高校工會工作方面來看,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工作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
(1)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認識不夠深刻。不少高校把師德師風教育工作作為軟指標,任務分工不夠明確,責任落實不夠到位,片面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缺乏特色。
(2)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形式過于陳舊。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青年教師可以從更多的途徑接受到形形色色的信息。然而目前高校的師德師風教育工作主要是利用各類會議、講座等方式來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模式,開展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停留在表面,教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3)開展師德師風教育的政工專業人才缺乏。不少高校工會工作人員身兼數職,難以全身心推動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開展,不能經常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工作,即使開展,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二、高校工會在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的方法
高校是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偉大重任,高校要發揮“三全育人”的協同作用,師德師風教育工作對于高校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工會必須在加強對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
對高校工會充分發揮作用的方法研究,首先要對工會服務職能進行深刻理解,然后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法。高校工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教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它的根本任務是自覺履行工會“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職能,積極組織廣大教職工全身心投身到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去。高校工會通過師德師風教育工作不斷提高教職工的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繼而培養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教職工隊伍,為學校的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通過對已有研究文獻的分析,結合對部分高校教職工的訪談,提出了高校工會在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中發揮作用的幾點建議。
(1)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對工會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認識。高校工會要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和以德修身,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教書育人。要通過座談會、辯論會、訪談調查等形式的教育活動,提高青年教師對于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認識;通過形式多樣和內容豐富的活動,吸引高校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中去,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2)大力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積極開展“勞模精神進校園”活動,引導青年教師學習勞模的“艱苦奮斗、勇于創新和甘于奉獻”的精神,培養青年教師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科研和教書育人等工作中去。
(3)創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的手段和載體。高校工會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創新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各類活動和載體來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提高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完善高校工會的管理和運行制度,配備德才兼備的工會干部,保障高校工會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工會干部要加強互聯網+新技術的學習,不斷開拓思路,提高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的業務能力,創新高校工會師德師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斷增強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總結
高校工會在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的研究,對于高校工會更好地履行工會職責,積極創新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載體和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高?;顒悠脚_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提高教職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品德,助推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通過高校工會在加強師德師風教育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促進青年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積極投身到各項教學、科研和育人工作中去,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人才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穎.高校工會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作用和途徑[J].山東工會論壇,2018.24(6).
[2]張鈾.新時代發揮高校工會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育學報,2019(8).
[3]鄧麗娜.新時期高校工會在教師師德師風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新智時代,2019(12).
[4]施瑤.新時代高校工會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路徑研究[D].中國計量大學,2019(3).
[5]施一萍等.高校工會在加強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精神培養中的作用[J].才智,2018(1).
基金項目:2021年度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工會理論研究項目(編號2021GHYJ03)。
作者簡介:
施一萍,女,漢族,上海市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田瑾,女,漢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張玉金,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通信與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