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社會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產等方面發展的主要因素,現代農業農村也朝著互聯網+、智慧等方向發展。在這樣的大數據背景下,數字農業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數字新聞媒體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推動著農業農村新聞的改革,新聞報道的受眾范圍、報道內容、傳播方式都發生了巨變。農業農村新聞創作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新媒體優勢進行內容創新,利用新技術和網絡平臺進行傳播,創新農業農村新聞報道。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農業農村新聞報道更加快速和便捷,顛覆了傳統的農業新聞報道模式。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對其新聞信息的需求也隨之改變。新背景下,農業農村新聞的內容更加豐富,傳播媒介也變得多樣化,受眾群體范圍不斷擴大,新聞報道更有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業農村新聞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大數據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崛起,農業生產現代化加快,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業進入了數字時代。這使農業農村新聞素材變得更加豐富,農業農村新聞報道不再局限于農業豐收、推廣農業科技等,而是覆蓋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農業農村新聞報道的素材和內容從而變得更加廣泛。
農業農村新聞報道的媒介多樣化。大數據時代,出現了各種新媒體平臺和網絡平臺,農業農村新聞報道更加高效、快捷,時效性更強。人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渠道獲得實時新聞,還可以在其平臺上發表評論,互動性更強。農業農村新聞報道人員要注意利用新時代的各種平臺,擴大農民獲取農業農村新聞的渠道,讓農民及時獲得農業農村新聞信息價值。
農業農村新聞的受眾范圍更廣。大數據時代,各種網絡和新媒體平臺把社會各個層次的受眾群體緊密聯系起來,新聞報道的群體不僅僅限于農業生產者,而是擴大到農產品經銷商、涉農專業技術人員、向往農村生活的城市居民等廣大群體,農業新聞受眾群體的整體素質在提高,受眾范圍不斷擴大,遠遠超過了傳統范圍。
農業農村新聞報道的效果明顯增強。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與新媒體的發展使人們獲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人們只需要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通過官方網站、公眾號、短視頻等就可以了解實時新聞,極大提高了農業農村新聞的時效性,充分發揮了農業農村新聞的價值。
保持與時俱進。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大量涌現,農業農村新聞創作要改變傳統的理念,調整思路,利用互聯網,擴展農業農村新聞信息的材料收集和傳播方式,及時利用新媒體平臺等獲取信息并進行播放,發揮新媒體實時性的特點,讓農民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農業生產與經濟方面的消息。另外,面對互聯網時代大量的數據和信息,農業農村新聞工作人員也要緊跟時代潮流,引入新觀點,通過與農民交流了解其思想動態,從而調整農業農村新聞的內容和報道方式,滿足受眾需求。新聞工作者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業務能力,保持農業農村新聞客觀性的同時,使受眾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堅持“以人為本”。傳統的農業農村新聞一般是關于農業成果或者農業新技術的報道。大數據時代,農業農村新聞工作者要講好中國“農業農村故事”,就要創新理念,時刻關注受眾群體的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新定位農業農村新聞報道,創新新聞報道的方式和內容,秉著為受眾群體負責的態度,選題貼近農民生活,讓農民喜歡聽、愿意聽。農業農村新聞創作一定要深入基層,發現新時代農民的想法和需求,為農民做實事,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服務大眾。
提高服務意識。農業農村新聞創作最終要服務廣大受眾群體,為社會和農民服務,因此農業農村新聞不能只強調說教,而是要體現服務意識,肩負責任感,為農業和農村發展服務。大數據時代要利用新媒體平臺讓新聞更接地氣,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所以農業農村新聞創作時一定要提高服務意識,抓住熱點話題進行深度報道,樹立典型,引導農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更好地為農業和農民服務。
緊跟“涉農政策” 把握選材方向。在大數據時代,農業農村新聞要把握選材方向,聚焦國家“涉農”政策,關注“三農”問題。每年,各級政府在國家惠農政策的基礎上推出配套政策,增加支農資金,而對政策的解讀和跟蹤落實與農民的利益密切相關,受到農民的關注,也是農業農村新聞新時代下創作選材的主要指導方向。新聞工作者在選材時一定要緊跟政策,理解政策,重點提高“三農”新聞輿論的傳播和引導,找到與本地農業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及時向農民傳達黨和國家的政策,增強農民對國家政策方針的理解,確保農業農村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突出農業特色 講好中國“農業農村”故事。大數據時代,農業生產也進入了“互聯網+”模式,數字農業時代已經到來,農業農村加快了升級轉型。農業農村新聞創作要充分掌握農業發展新動態,新聞內容要根據農業生產實際,報道農業生產的最新科技,比如智能施肥、遙感監測、智慧農業服務平臺等,讓農民了解最新的“高大上”的農業科技,用最新的科技和理念引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用先進的信息改變農民傳統思想,引導農民接受先進觀念,打造積極向上的新型農業文化。另外,大數據時代,農業市場的變化需求能更好通過數據表現出來,農民也時刻關注著市場需求動向,所以新聞創作要根據農民的需求,利用互聯網信息及時報道最新市場信息,為農民提供借鑒參考數據。在數據化時代,很多農民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這是新聞報道的典型案例。農業農村新聞工作者要報道和推廣這些典型致富人物和經驗,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農業農村新聞工作要重視講好中國“農業農村故事”,調整新聞報道的內容、形式等,避免使用蹩腳枯燥的語言,采用具有吸引力的文字講好農業生產故事。農業農村新聞工作者要通過自己敏銳的新聞觀察力,發現、挖掘新聞熱點,把“三農”故事講好,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
傳播方式多元化 打造數字新聞媒體。大數據時代為農業農村新聞傳播提供了多樣化的傳播渠道,農村新聞工作可以進一步拓展網絡媒體領域,把網絡與新媒體平臺結合起來,可以通過官方媒體平臺、公眾號平臺、網絡平臺以及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多種新媒體傳播方式,融合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新聞模式,創造數字新聞媒體,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編輯、處理和發布。通過融合各種媒體平臺的優勢,打造微傳播矩陣,使農業新聞實現精準化、智能化傳輸,讓農民能夠隨時隨地了解閱讀農業新聞,打造優質新聞服務平臺,積極傳播和推廣農業信息。另外,新聞傳播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可以加入小故事、問答環節,加強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受眾的滿意度,為農民提供通俗易懂的新聞,提高新聞吸引力。現在移動、數字閱讀已經成為趨勢,農民也接受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通過大數據分析農民對新聞需求的關注和閱讀行為,為農民推送“精準”新聞,提供農民學習、了解農業新聞的智慧平臺,滿足農民需求。把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相結合,豐富了農業農村新聞宣傳形態,為農民打造豐富、多元、智能化的農業農村新聞傳播體系,優化了農民獲得體驗。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從農民關注的閱讀需求出發,如農業政策、經濟新聞等,使新聞傳播更加大眾化、從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進行農業農村新聞報道,擴大新聞報道影響力。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農業農村新聞報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農業農村新聞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利用新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以及大數據分析創作新聞,緊跟國家“涉農”政策,提高為農服務的意識,打造融媒體數字平臺,對農業農村新聞進行多渠道、多方位的報道,傳播農民關注的農業信息和話題,增強農業新聞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提高農業農村新聞傳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