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應當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緊隨其后,人民日報社的“中央廚房”在2016年年底成功試點帶動了全國的“融媒體熱”,全國各縣級融媒體開啟了“中央廚房”運行機制新嘗試。融媒體的大行其道既是傳統媒體的一個機遇,也是新聞發展路上的一次挑戰。發展至今,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優勢與短板并存,新聞編輯作為新聞生產傳播流程的“把關人”,該如何優化創新,實現其自身全新的新聞價值,為自己的媒體轉型探索出行之有效且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媒之路,是所有媒體人都應慎思的話題。
融媒體是一種新的媒體概念,它強調充分利用媒介載體,將具有共性又能夠實現互補的不同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通過不同方位的全面整合,以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這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期衍生的產物。這種深度融合帶來的不僅是平臺的全方位整合和新聞制作流程的再造,也對新聞工作者尤其是新聞編輯的工作帶來新的變革。
在傳統新聞生產流程中,新聞編輯要憑借自身較強的新聞編輯素養能力,堅守“內容為王”的法則,對整個新聞生產過程進行“把關”,以實現新聞傳播價值和傳播效果最大化。而在傳播業態已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互聯網極大程度地縮減了報刊、廣播、電視這些傳統媒介的傳播優勢。在融媒體的全新嘗試下,新聞編輯不僅是一個把關人,更加成為融媒體平臺新聞生產與傳播的中心角色,負責統籌不同媒介平臺,將相同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呈現與分發,以滿足不同平臺不同受眾的多層次新聞需求,收獲最佳的傳播效果。與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相較,融媒體編輯工作呈現如下變化:
基本工作職責變化。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徹底打通了不同傳媒介質之間的基本界限,它能夠承載的新聞信息容量無限擴大:文字、圖片、影像視頻、聲音、現場畫面……所有介質可以同時呈現,直觀立體,維度層次豐富,時空跨度得到延展。新聞傳播的渠道更加便捷,傳播效果更佳,需要編輯具備的能力更加多元。
在傳統媒體的工作流程中,新聞編輯在傳統新聞制作周期較長的基礎上,側重的是新聞的深度與厚度,但在融媒體建設中,編輯需要分析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雙方的最佳優勢,規避傳播效率較低的方式進行新聞編輯,以適應不同媒介傳播的需要,實現“一次采集,多元供稿,多渠道發聲”。新聞編輯將整個平臺進行全方位整合以實現新聞制作流程再造,優化配置統籌分配所有資源,大大提升了采編質量與效率。
媒體融合的觀念與時俱進。要趕上融媒體熱潮,成功建設融媒體的前提是新聞從業者應從觀念上主動樹立新聞編輯業務重構的自覺性和一種與傳統新聞傳播相同的平等的傳播理念。網絡媒體帶來的是“一人一媒”的生產現狀,在此基礎上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向外散發新的傳播能量的節點,這就要求新聞編輯應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融媒體建設的迫切性與必要性,區分融媒體建設與媒介融合的區別,充分調動創新能力,采取更加全面的態度對待融媒體,而非僅僅是學習媒介主題的統合和報道方式的改變。融媒體不單是新聞媒體行業的一種改革創新,更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釋放市場活力的一劑良藥。及時更新融媒體觀念的新聞編輯,更能夠掌握新聞的活力,在融媒體建設過程中更能夠找到自身職業角色的存在價值,更加成功地進行媒體的優化轉型,整體把握行業發展前景,重點突出深度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觀念的更新還包括更多的對比吸收,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以不斷提升各方面綜合能力。就融媒體發展前景而言,國外的許多經驗走在前列。新聞編輯要懂得吸收國外成功的實踐及理論,系統性地對當前行業現狀進行研究學習,才能夠真正把握融媒體的發展前景。
新聞行業依托的技術變化。網絡技術的成熟完善一方面支撐著網絡與新媒體的發展變革;另一方面也對傳統媒體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可以說,技術的發展是融媒體建設的基礎。以數據庫為基礎的新聞來源和信息渠道,是網絡時代融媒體編輯工作的著力點。在融媒體時代的專業新聞編輯不僅需要高超的新聞編輯專業能力,更是掌握新型網絡信息傳播形態等專業技術知識的“技術型人才”。培養新聞編輯的數字化思維和網絡信息技能,是新聞編輯角色轉型的必由之路。當新聞編輯正確地掌握網絡傳播特點規律,具備了數字化思維,才能夠根據自身優劣勢構建全媒體產業發展戰略。
融媒體時代更凸顯新聞生命。真實性是新聞的第一生命,這一點在融媒體時代也不會有變化,甚至表現更加突出。網絡信息的海量化和碎片化削弱了其自身的含金量,在這種情況下,網民更加渴望得到真實的、有價值的信息,新聞真實性作為新聞生命的重要性進一步得到新聞媒體的重視。加上網絡時代的閱讀準入門檻較低,網民市場復雜而龐大,傳播效率和速度顯著提升,這也是“后真相時代”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加上信源冗雜,不同的媒體從不同形式和角度會對同一事件做出截然相反甚至前后矛盾的報道。因此,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度更需要新聞編輯去準確把握。
雖然網民(或者可以稱為新聞用戶)依賴互聯網,對網絡信息的獲取成為他們獲取外部世界信息的主要來源,但從根本上,網民仍對網絡信息存疑:真實性值得考量、權威性沒法與傳統相較、深度也無法做到刨根問底。對于新媒體,用戶更多地呈現不信任態度。其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編輯生產流程需要進一步整合。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生產流程應注重在流程、平臺、渠道、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優勢有所變化,由之前的搶獨家、拼時效轉為全方位、多維度的大縱深全景式報道,將某一個新聞事件背后的變化機理,及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含義復現和還原出來。融媒體的編輯生產不僅是把某條新聞內容以多種形式分發出去,更核心的是依據各形式特點打造出新內容。這就要求搭建采集、制作、加工、共享等多環節一條龍的生產業務流程,實現新聞內容生產技術化、制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共享便捷化的編輯平臺。
對編輯的能力要求提高。進入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需要及時適應時代的需求,培養起融媒體素養。新興媒體結合傳統媒體對新聞事實的深度報道優勢,使得新聞編輯業務呈現出更為豐富、全面的發展態勢,現今的信息編輯,更側重于圖文并茂的報道,從傳統媒體向多媒體業態的轉型,對媒體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及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下“個人就是媒體,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時代,唯有掌握多媒體傳播技術,才能在新聞競爭中搶占先機。如若新聞編輯工作者要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的需求,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操作則必不可少,例如駕馭有聲語言和對畫面進行藝術處理的技術、熟識圖像視頻網絡傳輸技巧、快捷發送多媒體產品等。一言以蔽之,新聞編輯工作者要積極學習掌握利用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兩把刷子”,讓現代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為我所用。
在網絡初興之時,有人預測傳統媒體將在5年之內消失(這里指報紙),但在網絡時代來臨的20年過去了,傳統媒體并未消失,而是以全新的融合形式煥發新的活力。在新技術迅猛發展并帶動媒體不斷變革的今天,媒體融合勢不可當,傳統媒體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陣痛和挑戰,并走在不斷適應新技術、新形勢、新挑戰和新需求的轉型升級之路上。可以預見的是,融媒體會迅速成為廣大受眾選擇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編輯作者的作用也因此會變得越發重要和突出。也正因為此,人們以前所未有的標準、方式來看待與評價編輯群體的職業轉型,全新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是新聞編輯業務重構成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