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媒體行業發展越來越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有效融合更能滿足社會的進步。然而目前的現狀來看,新媒體發展迅猛,而傳統媒體雖然保留優勢,但正逐漸被時代所淘汰。為了促進媒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要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內容、管理、渠道三位一體的媒體新模式。
傳統媒體的優劣分析。一、傳統媒體的優勢。(一)資源豐富。傳統媒體經過多年的沉淀,系統成熟,積累了大量的有用資源。而且我國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采編人員專業性強,綜合素質高,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二)受眾群體龐大。傳統媒體一直是我國輿論傳播的主導媒介,受眾面廣闊,具有極高的社會權威。例如,中央電視臺的眾多經典節目《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在大眾心中的地位難以撼動。
(三)體系成熟。傳統媒體沉淀多年,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擁有成熟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機制,只需要加強社會影響力,開拓創新,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就一定能夠發展壯大。
二、傳統媒體的不足。(一)技術發展緩慢、落后。傳統媒體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始終沿用固有的模式,技術革新方面較為落后。
(二)傳播途徑單一。傳統媒體單純地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為媒介進行傳播,方式固定,具有不可逆轉性、單一性,缺乏與受眾的互動,受眾參與度不高,局限性較強。
新興媒體的優劣分析。一、新興媒體的優勢。(一)容量大,開放性強。新興媒體產生于新時代,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信息資源。受眾可以自由地在網絡平臺傳播信息獲得資訊,不受時間、地點、媒介的局限,具有很好的廣泛性。
(二)形式多樣、互動性強。新興媒體不局限于報紙等傳統媒介,在文字圖片等簡單形式中融合了聲音、動畫等新形式,形式多樣。而且,新興媒體滿足了受眾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雙重要求,打破單一的傳統媒介傳播方式。通過新興媒體,受眾既可以獲取信息,又可以自由地發布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三)傳播途徑廣闊。新興媒體的傳播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實現,打破了電視、報紙的局限,獲取信息更加方便。
二、新興媒體的不足。(一)創新能力不足,缺乏特色。新興媒體存在時間短,沒有像傳統媒介一樣的特色節目,雖然形式多樣,受到廣大年輕受眾的喜歡,但是缺乏創新能力,如果不能不斷改進,將逐漸被更新穎的事物所取代。
(二)缺乏權威性,沒有公信力。新興媒體存在時間短,尚未取代大眾心中對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尚是一匹沖出的“黑馬”,年輕有活力,但缺乏權威,而且由于傳播途徑廣闊,約束和限制不足,一些不良信息層出不窮,影響了新興媒體樹立權威形象。
適應受眾需求。當今時代,傳統媒體要想適應時代的步伐,必須認真了解大眾的真實需求,以用戶體驗感為主要出發點,在滿足大眾的需求上,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融合,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進步。這就要求媒體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傳統媒體的工作能力,也要掌握新興媒體的技術能力,站在受眾角度,真正了解用戶喜好,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結合,傳播滿足受眾需求,能夠吸引大眾眼球的內容,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感,從而增強傳統媒體在當今時代的影響力。
營造開放的環境。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營造一個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以往傳統媒體僅僅采用單一的管理模式,局限性太大,電視臺就是電視節目,報紙就是紙質新聞,沒有相互的聯系,這樣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閉塞的傳媒方式,讓信息之間互通,形成開放的信息環境,將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相結合,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實現信息之間的相互聯通,進而建立信息網絡,既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也有利于提高用戶的體驗感,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見,營造一個開放的信息環境至關重要。
促進資源共享。傳統傳媒只有建立傳播渠道,收集眾多的傳播信息,才能在社會中發揮其作用,傳播渠道與信息正是傳播資源。傳統媒體是利用報紙、電視等平臺將信息傳播分享,用戶通過這些平臺接收信息,實現信息的傳播。同樣,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更加應該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寬傳播渠道,提高信息傳播的廣度與寬度。而且,互聯網作為新時代的產物,能夠收集更多的信息,為媒體傳播提供源源不斷的信息資源。因此,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中,要更加注意資源的共享,不僅能夠使信息來源更加廣闊,打造開放的運營模式,使媒體更多地傳播大眾喜愛的、需要的信息資源,而且促進了信息的廣泛流通,提高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使信息傳遞不僅是傳媒公司的責任,也是每位社會公民的責任,真正意義上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
發揮用戶的中介作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就是讓用戶既是信息的獲得者,也是信息的傳遞者,所以,我們要發揮用戶的中介作用,不再將用戶作為獲得信息的“受眾”,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讓他們能夠在傳播平臺展示自己的生活,學會在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通過轉發信息獲得對信息的評價與討論。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已成為大眾的生活必需品,通過智能手機完全可以實現信息的分享交流,通過手機發布信息,并獲取信息已經不再是難事,這更加有利于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的融合。人們與媒體打交道主要通過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豐富的傳播媒介更給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抖音、快手等網絡信息平臺上,用戶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對于時事的看法和觀點,同時通過瀏覽觀察他人的生活,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真正發揮了用戶的中介作用,實現了信息的真正傳遞。
以媒體產品作為突破口。傳統媒體的特點是內容和形式單一,而新興媒體的內容和形式更為多樣化,這就說明,二者融合時,傳統媒體應該學習新興媒體的優勢,從媒體產品入手讓內容和形式豐富起來。第一,發揮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和其權威性,將傳統媒體也放于新興媒體平臺上,資源共享。例如,公司之間優勝劣汰,傳統媒體公司與新興科技公司合作,學習其互聯網知識,讓報紙電視等傳播的信息在新的互聯網平臺繼續傳播。第二,將傳媒平臺平民化,讓傳媒不再“高高在上”,給大眾參與接觸的機會和可能,促進各個媒體全面的信息交流。例如,將報紙信息通過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進行傳播,在這些大眾平臺設置討論環節,提高大眾參與度和體驗感,更有利于信息的傳遞。第三,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將兩種傳媒方式都得以保留。讓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同步化融合。
構建融合技術體系。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利用大數據,通過云計算匯總信息,提高信息準確度,在不同平臺分別發布信息,擴大信息傳播的廣度與寬度,打造一個技術體系完善、傳播形式多樣的傳媒系統,這就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關鍵所在。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技術的支持與產品的開發應同步進行,傳統媒體不再單純地進行產品的開發,更應該注重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構建一個互聯網技術體系,并不斷完善和優化技術,實現技術的不斷革新,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同時不斷開發新產品,拓寬傳播渠道,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和新興技術的優勢,不斷優化,實現互聯網媒體精準傳播信息的功能。所以,我們要學習大數據和云計算,將新興科技廣泛運用于實踐,更好地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
在互聯網時代,在新科技的不斷發展中,我們要能夠緊跟國家步伐,實現全面轉型,打破專業壁壘,實現多方融合,以用戶體驗為目標,注重新技術新媒介的開發利用,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有效融合,促進信息資源更加開放共享,實現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