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對新聞傳播工作的領導回眸"/>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百年風雨 百年傳播 百年輝煌
——中國共產黨對新聞傳播工作的領導回眸

2021-11-14 13:58:25姜強魏岳江
聲屏世界 2021年10期

□ 姜強 魏岳江

一百年歲月崢嶸,一百年初心如磐。2021年1月18日,中宣部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并講話,強調隆重慶祝建黨百年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記錄歷史偉業、展現百年風華,生動鮮活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齊聲唱響共產黨好的主旋律,大力營造舉國共慶百年華誕、齊心協力開創新局的濃厚氛圍。

一、1920年9月,《新青年》由民主主義性質的刊物改組成為中共上海發起組領導的社會主義刊物,為中國共產黨黨報系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近代中國的光明的搖籃”。紅色是上海的根脈,從1921年誕生到1933年中共中央轉移至江西瑞金,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多數時間常設在上海。

1920年9月,《新青年》由民主主義性質的刊物改組成為中共上海發起組領導的社會主義刊物,肩負向廣大讀者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啟蒙教育的重任,激勵、團結一代新人走向馬克思主義的道路,為中國革命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為中國共產黨黨報系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922年,中共中央第一個政治機關時事政治評論性的周報在上海創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期。1923年8月,團中央決定創辦《中國青年》作為團中央的機關刊物。1923年10月,《中國青年》在上海創刊,惲代英、蕭楚女、李求實等先后擔任主編,1927年10月停刊。

《熱血日報》(1925.6.4至1927)是中國共產黨為加強“五卅運動”的宣傳專門出版的,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張政治性報紙,具有通俗化、群眾化的特色,主編瞿秋白。1931年6月,中共蘇區中央局決議召開蘇區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并決議在大會召開期間建立一個廣播電臺。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同時成立的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首次文字廣播大會盛況,周以栗擔任負責人,編輯有王觀瀾、李伯釗。1931年12月11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創刊,該報社與紅色中華通訊社合并組成一個機構。此后,紅中社以CSR為呼號向外發稿和電訊(“中華蘇維埃無線電臺”的英文名“Chinese Soviet Radio”的縮寫),對外部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中社停止向外發稿,仍繼續抄收新聞電訊,部分職能轉移到軍委電臺。周以栗、徐名正和瞿秋白等紅中社主要負責人先后在轉移過程中犧牲。1935年10月19日,紅一方面軍抵達陜北吳起鎮。1935年11月25日,《紅色中華》報在陜北瓦窯堡宣布復刊,紅中社恢復工作。1936年7月,紅中社遷移到陜西保安(今陜西省志丹縣),由廖承志負責國外電訊部分,向仲華負責《紅色中華報》。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后,紅中社西安分社設立。1937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紅色中華通訊社改名為新華通訊社,1936年12月25日開始用新華社名義向全國發布新聞。但是當時,新華社和《新中華報》還是同一個機構。

1937年10月,八路軍戰地記者團在延安正式成立。1937年10月中旬,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總會召開會議,重點討論時局和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的工作指導方針等問題。1937年10月20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負責牽頭籌辦的國際新聞社在長沙正式成立。1938年黃薇訪問延安時,因被這里抗日精神所吸引,產生留在延安學習的想法,但毛澤東同志鼓勵她繼續當記者,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向海外華僑作宣傳報道,使他們了解祖國的情況,增強抗戰必勝的信心。基于這種鼓勵,她放棄了自己的想法,選擇了更利于革命事業發展的新聞工作,從此中國首次出現了戰地女記者的身影。

1939年初,中共中央決定將新華社與《新中華報》分開,至此結束了報、社一家的歷史,新華通訊社開始獨立發展。1940年1月22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延安分會召開第三次會議。1940年2月7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延安分會向全國通電,反對《日汪密約》。1940年3月1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太行分會出版會刊《記者通訊》。1940年3月3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延安分會舉行報告會,邀請來自華北抗日前線的記者劉白羽作專題報告,傳達戰地新聞工作具體要求。1940年3月11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晉察冀邊區分會成立。1940年7月,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總會電告晉察冀區、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冀南、山東、延安等分會,決定成立總會北方辦事處,具體負責長江以北敵后區域及陜甘寧邊區新聞記者學會的工作。

1940年12月30日,新華社創辦了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1941年1月10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派記者到抗日前線129師386旅進行戰地采訪,受到陳賡旅長親切接見。1942年4月1日,改版后的《解放日報》改變了之前以國際新聞為主的版式,變成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要聞,第二版是陜甘寧邊區版,第三版是國際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種專論。改版后的《解放日報》重點報道了黨的中心工作,加強大生產運動、軍事宣傳,成功反擊反共輿論,為無產階級的新聞思想和新聞理論的發展做出貢獻,確立了“全黨辦報”的思想,樹立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反對黨八股。

1942年春天,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進行了一次整風運動。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出《為改造黨報的通知》,提出了黨報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強黨對報紙的領導;增強報紙的黨性和群眾性;加強報紙的戰斗性。1942年4月2日,毛澤東同志及《解放日報》社長博古在楊家嶺召開座談會,毛澤東同志在會上就新聞工作發表重要講話。1942年5月,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北方辦事處主任、《新華日報(華北版)》社長兼總編輯何云等50多名編輯、記者和報社工作人員犧牲、失蹤或被俘。1942年10月10日,國際新聞界朋友、德國著名記者希伯在山東敵后抗日根據地反掃蕩中不幸犧牲。至此,中國女記者接過男記者的接力棒,帶著對男性不服輸的勇氣,在戰地采訪中自然而然地向男性看齊。正是基于這種心理,給了她們從事戰地新聞工作的勇氣和動力,同時戰爭也成就了她們愛國夢。

1943年5月4日,山東省各界沉痛追悼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山東分會會長、《大眾日報》社長李竹如同志在戰斗中犧牲。1944年6月9日,蘇北新聞界舉行聯席會議,決議加強戰地報道工作。此后,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一行21人抵達延安。1944年9月1日,新華社開辦英語廣播。1945年6月24日,華北新聞界通電,建議成立中國解放區新聞記者聯合會。1945年6月28日至7月10日,陜甘寧邊區、晉綏解放區、晉察冀邊區、太行區等地新聞界和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延安分會、晉察冀分會、晉綏分會、太行山分會均復電,表示贊同成立中國解放區新聞記者聯合會。1945年7月12日,中國解放區新聞記者聯合會籌委會在延安成立。

194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黨辦通訊社”的口號,5月底批準《新華社、解放日報暫行管理規則》,并對新華社和解放日報社進行了重大改組,實行報社合一、以通訊社為主的體制,決定“新華通訊社及解放日報社為中央之機關通訊社與機關報”“隸屬于中央宣傳部,并在重大問題上受中央書記處直接指揮”。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強調“政治家辦報”的思想,堅持無產階級黨性、遵循科學方法、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強調新聞工作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黨性、遵循科學方法、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成立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為中心、以各級黨委機關報為主體的公營報刊;以新華通訊社和中國新聞社為主體的國家通訊社;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為主體的人民廣播電臺。

1950年上半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新聞工作會議,確立了聯系實際、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新聞工作指導方針。

抗美援朝作戰中,新華社作為唯一在中國人民志愿軍中建立分支機構的國內新聞單位,共派出100多位記者、編輯及工作人員赴朝作戰,他們當中有不少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記者,用他們的筆記錄報道那段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其中,有7位新華社新聞工作者永遠留在異國的土地上,有近百名記者、編輯和報務、機要人員獲得了朝鮮二級國旗勛章、三級國旗勛章和軍功獎章。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51年和1952年兩年中,新華社志愿軍分社共向總社發回消息、通訊、述評約1000篇,平均每月發稿40多篇。如今,在新華社社史館二樓的展廳里,還擺放著當年電文的手寫原稿,戰地記者的筆記本、記者證,以及獲得的各種軍功獎章,還有戰場上用過的電文發報機……

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報紙工作的決議》,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報紙工作的成績,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進報紙工作重點,進一步規范全國報紙實行“企業化”的經營模式。1956年,為解決新聞工作存在的教條主義和黨八股等問題,新聞界掀起了一場以《人民日報》改版為中心的新聞工作改革。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雙百”方針)之后,中國新聞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報刊品種不斷增多。

反右期間,毛澤東同志提出“政治家辦報”的思想,要求各省委、直轄市委、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等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特別關注報紙和刊物,并告誡“記者的頭腦要冷靜,要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但是,1957年反右斗爭擴大化后,“雙百”方針的貫徹執行受到了外界干擾,后來開始得到糾正。

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實事求是、聯系實際、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得到恢復與發揚,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采寫了雷鋒、鐵人王進喜和焦裕祿等一大批鮮活生動的社會主義建設先進的典型報道。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雙百”方針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新聞事業撥亂反正,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為新聞體制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新聞事業被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軌道。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為探討與研究社會主義新聞學提供了理論指南。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新聞事業被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軌道,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為探討與研究社會主義新聞學提供了理論指南。1982年12月4日《憲法》為我國新聞事業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基本原則。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報告提出了開展輿論監督、重大的事情要讓人民知道、重大的問題要經人民討論等全新觀點,我國新聞事業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品種、多行業、多特色的媒體報刊結構。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后,新聞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1996年首家報業集團成立,標志著報業走上了集團化發展模式。截至2000年10月中旬,全國共有16家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報業集團。

四、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1994年1月24日,江澤民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發揮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作用。”

1996年9月26日,江澤民同志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發表講話又強調:以“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四句話勉勵《人民日報》全體新聞工作者肩負起新聞宣傳歷史使命,此后也涌現出許多世界著名的戰地記者。19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中央國際廣播電臺的王智敏贏得了“身穿‘CRI’服裝的戰地之花”的評價。新華社記者黃文1999年赴南斯拉夫聯盟,參加了一系列的戰地報道,是中國第一位前往國際戰場的女攝影記者。新華社記者邵云環在1990-1993年首赴貝爾格萊德,1999年主動請纓再赴南斯拉夫,報道了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真相,同年5月7日在北約空襲中國駐南大使館事件中以身殉職。伊拉克戰爭中,閭丘露薇等5位女記者成為鳳凰衛視戰地報道的主力軍,她們報道技術水平、能力素質比起男記者絲毫都不遜色。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記協《關于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

五、胡錦濤同志強調: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將文化分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體制改革被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在2002年1月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營造昂揚向上、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良好氛圍;要尊重輿論宣傳的規律,講究輿論宣傳的藝術,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水平和效果。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具體目標與任務,強調要重塑國有文化市場主體,開展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工作。2007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重要新聞觀點。報告指出:要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新聞輿論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有力指導中國新聞事業改革創新、融合發展。

新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因時而變、順勢而為,紛紛建立各自的網絡平臺,并將其作為內容二次傳播的窗口。騰訊公司2011年初發明微信、2012年4月正式上線,深受廣大網民的喜愛,有事沒事刷刷朋友圈、瀏覽公眾號、點贊群內留言等,已成為很多網民生活中的新常態。與此同時,智能手機的普及也為用戶實現從電腦端向移動手機端轉變,手機客戶端取代網站成為紙媒轉型的一個拐點,報刊集團紛紛通過公眾號推出自己傳統媒體內容產品或者推送獨家采寫的原創作品,自此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出現融合發展趨勢。

(一)媒體融合發展列為國家戰略重要議事日程。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深改組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此媒體融合發展被列為國家戰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落實黨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全國各地新聞單位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視頻和客戶端),開發運用360度相機、VR(虛擬現實技術)、H5(第五代應用超文本標記語言)、智能采寫機器人、中央廚房、APP、客戶端等技術產品,拓展傳播渠道,并將打造智能采編平臺作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

(二)“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打造融媒體運行平臺。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各種客戶端、APP、微信公眾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各類服務平臺和移動傳播的重要載體,把媒體融合推到鳳凰涅槃的關鍵階段。尤其是主流媒體發展的新興媒體,如客戶端、APP、微信公眾號成為新聞輿論戰場的主力軍,并將進一步通過資源整合做強做大,倡導移動傳播、智能抓取、數據采集、視頻表達,將以報紙為中心轉移到以APP、客戶端為中心,把移動新聞客戶端作為傳播主陣地打造,逐步向基層延伸。

2017年以來,智能采寫機器人初露鋒芒,新華社智能主播閃亮登場,“媒體+AI”成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風向標,人民日報社推出人工智能“創作大腦”、新華社嘗試媒體大腦MAGIC進行新聞產品智能生產,揭開智能媒體時代的神秘面紗。與此同時,一些傳統主流媒體逐步打造優質內容聚合平臺,進軍短視頻領域,通過移動端發布視頻新聞,推進傳播終端向移動化演進,如人民日報社打造的全國移動新媒體聚合平臺“人民號”、新華社打造的全國主流媒體“現場云”平臺、《光明日報》推出的“光明的故事”系列微視頻,等等。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從2018年4月開始,對違規短視頻平臺進行了有效規范和綜合治理,促進了短視頻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2018年,中國新聞獎首次設立了短視頻新聞獎項。

(三)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抱團發展、強強聯合、取長補短的原則,旨在產生1+1>2的集群效應。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復雜工程,單靠哪一家都難以完成,必須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抱團發展、強強聯合、取長補短的原則,打造包括網站、法人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APP、視頻等在內的全媒體智能發布平臺。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地方機構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后,遼寧省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通過媒體資源整合,7月19日正式掛牌成立遼寧報刊傳媒集團,拉開了全國黨報黨刊合二為一走集團化發展的帷幕。2019年1月2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人民網全媒體播控中心時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四全”媒體。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全國各地各新聞單位尤其是中央主要媒體主動適應世界媒體變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擔當、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正全力以赴深入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四)扎實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至此,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把融媒體中心建設作為媒體改革重大任務,區縣融媒體中心陸續揭牌成立,奏響了融媒體發展的新樂章。

(五)5G、AI、新聞大數據助力云采編:平臺聚合、立體傳播、多屏齊開。5G的投入使用,主流媒體搶抓5G風口,打造5G融媒體實驗室,加速研發5G超高清融媒體演播開放服務平臺,積極運用語音播報、AI播報、機器人寫作,讓技術開啟云傳播新窗口。

2019全國“兩會”新聞中心首次實現5G網絡全覆蓋,發揮5G網絡具有傳輸快、容量大、智能強、高體驗等特點,開展內容云采集、云聚合、云分發、云采寫、云傳遞、云報道等智能采編業務試水,實踐探索“5G+內容+技術+渠道”的全媒體智能報道發展新模式。2020年,受疫情影響而推遲召開的全國“兩會”,5G、4K/8K、AI、大數據等新技術為網民精心制作一套手機網絡新聞美味大餐,媒體報道凸顯短頻快清特點,基本實現“云對話”“云制作”“云采訪”“云報道”“云直播”“全息訪談”,創新5G+8K+AI實時傳輸、智能剪輯、快速制作、立體傳播、3D版AI合成主播等新形式,讓網民感覺2020年全國兩會媒體報道形式內容、傳播技術渠道煥然一新、非同一般。

2020年12月24日,“2020智慧媒體高峰論壇”發布的重磅智能產品,是由《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研發、百度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融合《人民日報》的“最強大腦”,充分發揮《人民日報》內容優勢,在AI算法的支撐下,無論是圖文編輯、視頻剪輯還是素材制作,創作者都可以實現一段視頻的語音識別、人物識別、精準拆條一步到位,彰顯了內容+技術為王,實現內容與技術各自優勢強強聯合的云采編發展新趨勢。2021年1月1日,新華網客戶端全新升級,新華號、全民發布、數字云集、新華云直播……一端在手,萬事融通。改版后的新華網客戶端,著力打造“數字云集”體系,持續升級“云創、云展、云商、云數”等,暢通線上線下互動交流,豐富民眾精神生活。目前,地方省級推動云端共聯共建,與縣市融媒體開展內容與資源協同,如內蒙古的草原云、河北的冀云、北京云等,在傳播力度、宣傳覆蓋面上將進一步擴大。

當下,“兩微一端”、快手、抖音、視頻等新媒體傳播媒介發展方興未艾,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VR/AR等技術為云采編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智能元素、大數據基因,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終端隨人走、手機隨時看,機不離手、手不離機、眼不離屏,正助力云采編時代春天的來臨。基于此,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

(六)記錄歷史偉業,展現百年風華。2021年1月18日,中宣部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后,主流媒體記者走進歷史深處,生動講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全面展現百年大黨的夢想與追求、情懷與擔當,突出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走進人民心間,充分反映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走進思想高地,廣泛弘揚各個歷史時期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走進奮斗一線,展現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凝聚立足新階段、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丝袜|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欧美在线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色婷婷在线播放| 欧美影院久久|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色综合成人|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a级毛片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夜夜爽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一区二区午夜| 永久天堂网Av|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色播五月婷婷|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a级毛片视频|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99re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产欧美日韩va|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色| 亚洲黄色成人|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色综合成人| 国产一级小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日韩无码黄色|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欧美第二区| 毛片免费视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在线97|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jizzjizz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