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的共情敘事邏輯"/>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王子函
從2016年小品《你好,李煥英》問世,賈玲與母親李煥英的故事被大眾所知曉。經過幾年的準備與創作,電影《你好,李煥英》在2021年春節檔上映,在小品的基礎上對故事的情節、人物、場景都進行了豐富與還原。作為賈玲的導演處女作,這部作品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影片緣何有如此高的票房?除了上映春節檔的時間有利條件,還有就是其劇情引起廣泛的大眾的強烈共情。本文從進階性、懷舊性、治愈性三個方面來論述電影《你好,李煥英》的共情敘事邏輯。
說到《你好,李煥英》這部影片很難繞開它的前身——2016年賈玲自編自導自演的同名小品,前者作為后者的衍生品,是把“小品”升級為“大電影”的一次商業嘗試。賈玲將自己口碑最好的小品作品翻拍成電影,一方面,它體現了賈玲希望通過電影緬懷意外去世的母親;另一方面,是基于商業考慮——數量龐大的小品受眾有助于大電影的宣傳與票房,而且把“已被檢驗”的成功作品進行調整與改編能降低創作風險,但是也會面臨一個問題——“前文本”的成功使得大眾對“后文本”的評價標準大大提升,倘若電影不如小品,就無法票房盈利,還會流失大量“前文本”受眾。小品和大電影的區別絕不只是時長的不同,兩種形態在創作、接受等層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過往有許多短片衍生成的電影口碑不如前作,主要原因就是成為長片之后失去了其短小精妙的創意優勢。而賈玲作為一個“跨界”電影導演,在創作伊始就建立了對這些差異的明確意識,并在創作過程中構架共情敘事的邏輯,讓影片成為了成功的文化商品。
小品中被延續和保留下來的必然是它最具觀賞性和商業性的部分,一是賈玲穿越回母親年輕時的故事主線,二是實現年輕時母親各種愿望的情節,三是懷念母親以及珍惜身邊親人的情感主旨。在小品中,縫褲子這個細節只是一個普通的笑點,而且縫褲子的人是姥姥并非李煥英,但在電影中它不僅成為了賈玲發現媽媽也穿越回來的證據,也成為了貫穿影片前后的線索。王琴這個角色的加入是相對小品的較大改動之處,王琴與李煥英存在著矛盾關系,兩人之間的較量與競爭讓電影的戲劇沖突更為明顯,以此也消解了小品中故事背景的單薄感。《你好,李煥英》對于小品最重要也是最升華的改編就是關于結尾部分。原本小品是簡單的線性敘事,賈玲穿越回上世紀80年代,試圖撮合歐陽柱(電影里就是沈光林,領導的兒子)與母親在一起,再看到母親年輕時清貧卻樂觀地生活,賈玲因想念母親而流下眼淚。而電影的最后原來車禍之后穿越回去的不止賈玲一個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李煥英早于賈玲穿越回了1981年,還變成了年輕時候的樣子。其實李煥英從頭至尾都清楚一切,她全盤接受了女兒對她的好,珍惜和女兒最后相處的時光。導演通過在劇本層次和情感深度方面做的努力,讓無數觀眾在電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讓《你好,李煥英》完成了從小品到大電影的成功進階,強烈的共情力是其具有進階性的主要動因。
《你好,李煥英》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湖北襄陽,但是為什么電影中演員都操持一口東北話,舞臺上節目是二人轉?這絕不是主創團隊為了增加喜劇效果而為之,而是其中隱含一段有關國家“三線建設”的歷史記憶。自上世紀60年代起,由于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所以國家決定在我國中西部地區進行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一大批身處在“一線”的東北人響應國家號召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奔赴我國“三線”地區進行建設,把自己的青春和終身都奉獻給了經濟較為落后的“三線”地區。賈玲以《你好,李煥英》欲為一個時代發聲,回到祖國大力發展的時代,回到80后觀眾成長的青春時期,向國家建設年代致敬。
勝利化工廠——賈玲穿越后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景地,電影中只有局部鏡頭,沒有全景俯視鏡頭,呈現一個較為獨立的空間。電影真實還原了上世紀80年代的化工廠,紅磚瓦房、運動場、電影院等場景,格子連衣裙、興海牌電視機等細節都充滿了80年代的氣息和質感。在視聽表達上,通過昏黃的暖色調燈光營造出具有年代感的影像風格。憑票才能排隊購買商品,幾十個人圍在院子里只觀看一臺電視,廣播員字正腔圓地朗讀詩歌等,這些場景還原了勝利化工廠這樣一個記憶中的故園。勝利化工廠因賈玲呈現出了中國電影少有的老廠影像美學,是中國電影景觀中一個獨特的存在,成為中國電影地域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勝利化工廠之于賈玲,是否如同《乘風破浪》中亭林鎮之于韓寒?亭林鎮承載的是韓寒所處年代小鎮少年的成長經驗,呈現的是消費社會懷舊烏托邦的小鎮影像。而勝利化工廠承載是李煥英的真實青春故事,構成了國家建設發展真切歷史記憶下的老廠影像。近幾年懷舊青春片盛行,《你好,李煥英》契合了當下主體觀影者的懷舊文化思潮,以國家發展史為背景塑造的老廠影像滿足他們在社會快速轉型中遭遇現實挫折后想要重返記憶故園的渴望與共情。
如今的社會生活充滿了浮躁與壓力,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馬克思說過:“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許多人內心缺失歸屬感與安全感,所以一種治療心靈和愈合傷口的“治愈系”商品與服務應勢而生。治愈系是指將人們內心潛在的無助、迷茫、孤獨等消極情緒通過一些方法手段消解或減緩,使人們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與正能量。它可以通過文字、聲音、影像等手段達到目的,成為治療安慰內心世界的一種消費文化。因為在許多人的內心深處總有些缺失的遺憾,只要讓心靈得到慰藉與過去和解,人們都可以稱之為治愈系商品,治愈系電影也由此產生。治愈系文化受到關注始于1999年的日本,從治愈系音樂開始延伸至文學、電影、動漫等領域,日本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四月物語》等在當時掀起了治愈系熱潮。雖然“治愈系”這個新詞二十世紀90年代末才出現,但是縱觀許多更早上映的世界經典電影,比如《阿甘正傳》《情書》《那山那人那狗》都可以稱之為治愈系電影,因為它們都創造了正面的情感紐帶,達到了積極的精神層面。
《你好,李煥英》基于一個治愈系的穿越故事構架,影片開頭就交代了賈玲和李煥英母女在車禍之后即將陰陽兩隔,醒來賈玲穿越到了李煥英22歲那一年,自己與母親變成了同齡人。賈玲以表妹身份與母親做閨蜜,使母親成為全廠第一個買電視機的人,鼓勵母親參加排球比賽,甚至積極撮合母親與廠長兒子沈光林交往。因為影片反復強調賈玲從小就不讓媽媽省心,使得她一系列滿足母親愿望的行為更具有說服力。如此的劇情鋪陳產生了一個信息差,觀眾與賈玲所獲取的信息都多于主角李煥英本人,信息的不對等也使觀眾感受到了賈玲對于母親強烈的想要補償的心情,所以影片結尾李煥英也穿越回過去的反轉情節更是催淚,這樣的劇情設定也將影片前大半段的情緒與信息差推翻。李煥英愿意裝作一無所知陪賈玲演戲,其實這是一個母親在離世之前對女兒最后的寵愛,以滿足女兒彌補遺憾的心愿,達成母親與孩子之間雙向情感的心理補償。《你好,李煥英》以母女間雙向的心愿滿足,創造了正面的情感紐帶;以母親知曉一切的反轉情節,使受眾達到了積極的精神層面;更以共情效果達到了安撫心靈、與遺憾和解的治愈性意義。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送給媽媽的一封信,真誠、樸素又充滿力量。電影通過小品到大電影的精心擴展進階、國家建設歷史背景下塑造的老廠影像和母女間雙向心理補償的情節反轉,產生了廣泛且強烈的共情力。電影也以其普適性的價值觀,讓觀眾意識到父母的身份不僅僅是父母,他們也曾經享受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就如主持人對導演提問:“電影名為什么不是《你好,媽媽》?”賈玲說:“因為我覺得我的媽媽不僅僅只是我的媽媽,她也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