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禮婷
中國主旋律電影不再局限于近現代革命歷史題材,在敘事模式和商業運作等方面也進行了新的探索,《我和我的家鄉》《八佰》等影片也屢屢“出圈”。對這一題材進行深入分析,有利于為未來同類影片創作提供指導和啟示。
“縱觀世界傳媒的發展過程,可以梳理出四種動力要素:技術、主體、政策與資本。”創作動力或影響類型影片的數量增減,或影響其創作風格與藝術特征,使其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共性。
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導向。新時代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得到不斷提升,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世界對“中國故事”還不甚了解。文藝創作者應當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導向,將真實、全面的中國形象展示出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更需要文化力量和精神動力的支持。電影作為傳播意識形態的主要載體,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意識形式,對文化的傳播和精神的發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在“中國夢”“正能量”的認知共識上的主旋律電影高度貼合新時代,天生具有良好的觀眾基礎和正面的輿論保障。中國電影人要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以精品電影回報社會。
技術進步給予支持。一切藝術形式和傳播媒介都以技術支持為根基,電影尤其如此,影音技術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著影視的審美感受方式和商業運作規范。AI技術的發展能夠以彩色超清修復歷史影像,為主旋律電影增加真實素材。《決勝時刻》《我和我的祖國》中就加入了超清修復后的開國大典真實影像,以強烈的真實感強化觀眾的共情能力。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在影片處理方面的運用,也可以塑造一種更細膩、更真實的電影表達效果,貼合主旋律電影的情感表達訴求。影片《八佰》在拍攝手法上全程采用IMAX攝影機拍攝,呈現出震撼視覺的戰爭場面,讓觀眾看到了中國式主旋律電影的進階樣貌。
政策的保駕護航。國家電影局在2018年1月30日曾下發通知,在現有城市院線中簽約五千個影廳,組建“人民院線”,打造“電影大課堂”用于播放主旋律電影。簽約影廳在日常商業放映基礎上,對特定優秀主旋律電影和重要時間節點的重要影片實行“專廳專用”,采取組織觀看、優惠票價等方式,保證放映陣地。同年12月,國家電影局再次下發文件,強調對加入“人民院線”并開展相關放映業務的影院,按有關規定予以資助。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有力助推了主旋律電影的創作與上映,極大地激發了各影視公司的項目研發和投資熱情。
觀眾的收看必要和需求。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期待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新時代的受眾群體,大多受互聯網、即時通信、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很大影響,群體性格普遍獨立、思想開放,更關注人生的體驗,相比灌輸式、說教式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電影更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貼合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在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的時代主題烘托下,民眾的愛國主義情緒空前濃烈,承載著國家情懷和民族記憶的主旋律電影剛好填補公眾心理空缺。
近兩年來,主旋律電影再一次探索出了新高度,諸多優秀主旋律電影都獲得不錯的口碑。無論是題材選擇還是表現形式,都不再拘泥于傳統視角,各類新技術的運用也為電影的視覺效果成功添色。
主旋律意識貼合新時代。目前的主旋律電影建立在“中國夢”“正能量”等認知共識上,搭載脫貧攻堅、周年紀念等時代主題,以普世情結滿足受眾對社會現實多方面精神需求。如今的主旋律電影不再是生硬催淚式,而是將國家情感、民族情感通過一個個幽默風趣的故事情節傳達出來,彰顯出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愛國主義和英雄色彩。電影《一點就到家》演繹了三個年輕人共同創業落實電商下鄉,用物流服務幫助鄉村脫貧致富的故事。《流浪地球》將人類視為命運共同體,大家眾志成城拯救家園,體現出新時代以來我國一直倡導的“天下為公”的集體主義精神。
表現真實人物。選擇塑造貼近生活原貌的人物,注重體現人性復雜,英雄人物不再完美無瑕,而是或多或少存在些性格弱點、情感困惑,多面勾勒更加親民和立體的人物形象。這種敘事方式和人物的選擇使得觀眾出于個人情感產生移情心理,在銀幕之后與角色形成情感共鳴。電影《八佰》在重現淞滬會戰時,前期刻畫的農民出身的軍人端午貪生怕死幾番想當逃兵,后期英勇獻身于和敵人的對抗中,為保衛倉庫貢獻出生命,這種不完美的人物往往更打動觀眾。
輕松、明快的喜劇風格。2019至2020上映的大部分主旋律電影的敘事方式都從以往的“英雄贊歌”轉向了“人間喜劇”,并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有趣的喜劇形象加上詼諧不生硬的喜劇故事元素,構成了當前大部分主旋律電影整體的輕喜劇風格,使作品笑中有淚、喜中有情。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張北京一系列的“偷天換日”操作,開心麻花的暖心逗趣,還有陳思誠的鄉土科幻,都以最喜聞樂見的輕喜劇風格來講述中國普通群眾的愛國故事,能夠拉近觀眾與作品的距離,使觀眾產生溫馨、愉悅的觀感體驗。這樣既保證了作品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弘揚,又提升了其娛樂感和趣味性,收獲了當下青年觀眾的喜愛。
強視效。在新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越發“刁鉆”,對視覺表現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眾多主旋律電影紛紛采取大體量、強視效的制作方式。《中國機長》劇組耗巨資依照出事航班按原比例復制了一架模型機,有經驗的《薩利機長》特效團隊負責其視效制作。《攀登者》劇組則每天都待在雪地現場,依靠大規模航拍和電腦特效制作,真實再現當年登峰隊遭遇的艱難險阻。隨著4K、3D技術的發展,震撼的視覺效果將會成為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
2020年上映了諸多主旋律電影,政策、環境的有力支持使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呈現繁榮態勢,但此類作品的集中扎堆出現,也暴露出創作上的一些普遍問題。因此,主旋律電影依然要反思創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更具競爭力的創作策略。
存在問題。一是依賴明星陣容,同屬性影片扎堆出現。2017年《建國大業》采用全明星陣容獲得成功,之后就出現復制跟風,“大咖云集”似乎已經成為主旋律電影的標配。明星加入確實能夠為票房提供保障,但作為一種投機行為,過多采用極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隨著觀眾閱片量的累積,以及自我意識的提升,當下早已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同時,多部主旋律電影同批上映,觀眾置身于紅色氛圍中也會感到厭倦。電影是商業的、自由的,觀眾反感被“綁架”,同屬性影片扎堆出現只會消耗觀眾觀影,《金剛川》未能匹配到重量級,正是觀眾疲倦心態的真實寫照。
二是刻意擴大戲劇沖突。現階段有幾部影片脫離了事件原型,刻意擴大戲劇沖突。《中國機長》中為增加戲劇沖突顯示機長的應變能力,刻意將飛機返航過程的天氣嚴重化,不符合實際情況和成功返航的合理性,使得觀眾前期建立起的影片真實感開始降低。真實的“也門事件”中,中國軍方及也門軍方均未開槍,《紅海行動》主創團隊平添了“黃餅事件”的沖突,意圖激起觀眾快感。影片過于功利性的編造戲劇性使之奮力營造的“現實質感”淪為徒有形式,影片中反戰主題并沒有得到恰當的凸顯,只有戰爭慘烈的事實“重口味”地被呈現出來。
改進策略。首先,處理好藝術、資本與意識形態的關系。新時代以來,資本成為電影的決定性力量,主旋律電影也無可避免地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因此,要引導資本發揮在影視行業發展中的正能量作用,實現其對主旋律電影的積極促進,避免電影成為資本的附庸。另外,要引導大眾化、娛樂化等類型電影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在保持娛樂性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寓教于樂,發揮各種敘事形式增強正能量宣傳功能。
其次,做好與國際接軌。目前的主旋律電影因為顧及到本土受眾,題材大多選擇國內的事件和人物,在開拓海外市場與國際電影進行接軌方面存在著局限性。接下來的主旋律電影可以添加更多的世界性元素,從國際化角度建構影片,將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展現中國人新面貌、弘揚中國精神相結合,讓更多的外國觀眾樂于接受并能夠理解影片所傳達的內容和民族情感,感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更具國際視野的影片,利于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