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雨霏
《一桌好宴》是愛奇藝平臺自制的一檔美食脫口秀綜藝節目,致力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飲食文化領域的深耕,圍繞中國飲食文化的創新發展,在頂級廚師和美食專家的協作下,由主持人伊一牽頭,明星嘉賓助陣,完整呈現宴會全貌,主要以“輕訪談+菜品制作及展示”為主要環節。
《一桌好宴》自2019年12月24日首播至2020年1月28日共6期節目,共包含喜宴、升遷宴、年夜飯、生辰宴、謝師宴和國宴六大主題,除了固定的主持人伊一和常駐嘉賓史航、沈宏非之外,還有嘉賓柳巖、范明、李光潔、張亮、寧靜和張曉龍。其實無論從嘉賓選擇主題設置還是播出平臺來看,都不乏自帶的流量和熱度。但是,從愛奇藝的彈幕評論和微博互動情況來看,其收視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文將通過從該節目的制作、傳播和反饋等方面對其進行分析研究,試圖分析該節目的傳播困境以及其帶來的思考。
文化創新深耕,發力傳統宴席。《一桌好宴》是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又一次大膽嘗試,亦是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拓展式深耕。文化類綜藝節目肩負著媒體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的重要使命。近幾年的“文綜”熱也經歷了古詩詞、文物、文學等一系列標志性發展階段,像是一股清流涌入受眾視野。《一桌好宴》繼續垂直深耕,開拓了新的領域——飲食文化。
首先,定位飲食內容,迎合市場需求。伴隨著快綜藝的疲憊期,一些文化類綜藝節目開始遍地開花,受眾的審美傾向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尤其是聚集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年輕受眾開始更傾向于帶有文化內涵和質感節目類型,如《圓桌派》《上新了故宮》等。
飲食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具有歷史和文化特色的,并且至今仍在不斷創新發展,甚至堪稱令國外朋友心之所向的重要文化分支。《一桌好宴》精準發力,利用鏡頭為受眾展示了兼具味道與文化的中華美食,節目中的兩位坐陣嘉賓沈宏非、史航老師在推杯換盞中講述相關歷史文化,品味歷史盛宴,感受歷史變遷。該節目被彈幕評價為“最有內涵的美食節目”。因此,《一桌好宴》積極在文化大類中進行垂直深挖的策劃理念是符合時代要求的。
其次,還原宴席形式,構建儀式氛圍。在《一桌好宴》的前半部分,節目采用輕訪談的方式營造了“圍桌吃席”的既視感,高度還原中國的飲食文化形態。這種還原宴席形式的創新,非常巧妙地構建起談話的儀式氛圍,增加媒介儀式感。
比如具有異曲同工之處的《圓桌派》的開場和結尾,在每期節目正式開始前都以主持人竇文濤點香為標志,而在每次片尾處都是主持人和嘉賓互相敬茶,以此構筑起整個談話節目的媒介儀式感。在《一桌好宴》中“圍桌吃席”和每次美食制作完成上桌之后,主持人的一句“開宴啦”都是在構建節目整體的儀式氛圍,從而達到提升受眾注意力和粘度的作用。
內容生產粗糙,形式缺乏審美。談及《一桌好宴》反饋欠佳的彈幕吐槽,究其根本就在于沒有把節目的創新理念和思路落實到具體的節目內容和形式上。導致那些單純從解碼角度出發的受眾深覺質量低劣,而那些對于節目理念有一些了解和認可的受眾來說更是產生了巨大的期待遇挫。筆者根據對六期節目的研究和對彈幕吐槽的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內容缺乏規劃,嘉賓選擇隨意。對于任何一檔綜藝節目來說,內容設置是控制節目節奏和節目熱度的核心環節,也是增強受眾黏度和把握節目宣傳話題的重要因素。而《一桌好宴》對于內容嚴重缺乏規劃,導致受眾黏性差、節目熱度低。
《一桌好宴》共播出了六集,涵蓋中國傳統的六大宴:喜宴、升遷宴、謝師宴、生辰宴、年夜飯和國宴。雖然每一個都有豐富的文化值得品味和探討,而因其是周更導致和相關節慶無法完美契合。但這也不代表就失去了熱點流量和關注度的把握,因為有明星嘉賓,完全可以增加主題與明星的黏度,在邀請明星的選擇上下功夫,并且設置相關訪談話題,相關熱度也會隨之到來。在《一桌好宴》中除了在最后一期主題為國宴的節目中,請來了曾在《甄嬛傳》中扮演溫實初太醫的張曉龍作為明星嘉賓,并在節目中談論古代設宴的規矩算是打了一個擦邊球之外,其余的明星嘉賓和主題幾乎沒有強關聯度可言,而對于話題的設置則顯得更加差強人意,導致節目沒有爆點流量。
其次,視聽形式單調,折損節目效果。媒體時代依據當代媒體技術進行劃分,而媒介特征就是其媒體技術足以劃時代的重要考究因素。如圖文時代的報紙以文字和圖片為主要表現形式,可進行深度報道;廣電時代的電視,第一次做到了視聽兼備大大豐富受眾感官;互聯網時代,在電視的視聽兼備下又注重了剪輯的節奏,短平快的視頻鋪天蓋地擠占受眾的碎片化時間。而這些媒體都在盡己所能多方面進行內容呈現與形式表達,尤其是在“注意力經濟”的今天,單靠一種表現方式是不可能在眾多媒介選擇中脫穎而出的,所以視聽形式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一桌好宴》中,即便此節目的播出平臺是新媒體代表的愛奇藝,但其視聽表現形式的單調已被受眾頻頻吐槽,也直接折損節目本應達到的效果。整期節目的鏡頭語言主要只有拍攝聊天和做菜兩種。本身關于歷史文化的內容就容易枯燥,如果不加以視頻、動畫、音頻等多種表現手法就更加不利于知識傳播。比如說到康熙帝的“千叟宴”,沈宏非提及“張藝謀導演的《妖貓傳》已經為我們藝術化的還原與呈現”。這時如果附上一張相應的劇照圖或者視頻片段,明顯會更豐富表達,這甚至是一般電視綜藝都會用到的表達手段,可是節目中卻沒有絲毫表達。
宣發資金不足,市場預熱欠佳。在新媒體時代中,綜藝節目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盛景,尤其是在優酷、愛奇藝、嗶哩嗶哩等新媒體平臺的助力下,不同類型的自制綜藝也層出不窮。而黃金播出時間段是固定的,這就面臨一個受眾主動選擇的問題。因此在節目開播之前的市場預熱是占領市場的重要策略,利用議程設置使節目即將開播的消息強行傳遞受眾,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積攢審美期待。
而《一桌好宴》由于宣發資金不足,在節目中開播前并未開展良好的市場預熱,就連播出平臺愛奇藝對于此檔節目的宣傳密度都很低。據調查,《一桌好宴》制作了總宣傳片于2019年12月18日投放在愛奇藝平臺,可效果不盡人意。據愛奇藝平臺統計,《一桌好宴》的總宣傳片歷史最高熱度在2019年12月27日,即首期開播的前一天,隨即便呈斷崖式下降,在2020年6月1日甚至下滑至30以下。可見該節目不僅未在開播前進行良好的市場預熱,而且在節目播出之后也并未針對傳播困境在宣發環節予以調整和彌補,
傳播渠道單一,輻射范圍局限。自從芒果TV推出,和湖南衛視形成彼此依托、共享資源的形勢后,在市場上就把臺網聯動的傳播渠道推至高潮,經歷了網為臺服務、臺為網鋪路,臺網并行、互動前行兩個階段。電視臺的精品制作、權威傳播與視頻網站的靈活性和新技術的運用相輔相成,從而達到了拓寬受眾市場、擴大輻射范圍的傳播效果。
而《一桌好宴》的傳播平臺只限于愛奇藝視頻網站,并沒有和任何廣電媒體或其他視頻網站的新媒體合作傳播,所以輻射范圍相當有限,受眾的基數自然就小。
線性會話結構,降低受眾期待。聊天真人秀節目和談話類節目一樣由會話開端、會話主題、會話結尾三部分組成。傳統的線性會話結構節目策劃痕跡更強,在節目錄制之前主持人要對嘉賓有全面的了解,根據其經歷設置問題,通過主持人提問嘉賓回答讓會話過程環環相扣,前后會話主體內容一般都存在著因果關系。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種線性會話結構早就不再被受眾所熱衷,這和新媒體崛起之后的后現代主義文化有一定的關系,提倡去中心化的思想一直助推節目去主持人化的發展。受眾不再愿意跟隨主持人的問題去思考,甚至反感這種強關聯的線性引導。
而《一桌好宴》并沒有進行新媒體現在所提倡的平等視角,走非線性會話結構的路子,而是依舊以主持人伊一牽頭對各個嘉賓進行早已設置好的提問,呈現效果略顯尷尬,毫無靈活性和輕松感。
精英文化主導,忽略大眾共鳴。一直以來,對于文化類綜藝節目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控——精神文化與大眾文化即雅俗文化的均衡。20世紀之前的科教類節目目的明顯,就是科普知識、教育教學之前有較高的關注度,是因為那個時候的網絡遠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大眾獲取知識的渠道十分有限,對外界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20世紀以后網入萬家,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各類知識,所以對于完全走科教路子不予買單,于是就出現了文化類綜藝節目。
而《一桌好宴》的固定嘉賓沈宏非、史航雖然知識貯備深厚,但是總會把討論的話題向學術知識層面引申,而沒有很好地顧及到明星嘉賓,這就會導致談話氛圍的尷尬。而觀看的受眾也會覺得曲高和寡、索然無味,所以有很多評論暗諷其賣弄學問,沒有共鳴。
寓教失衡于樂,節目定位模糊。一檔節目的定位十分重要,不僅是對節目風格的整體把控,更有利于對受眾精準發力。《一桌好宴》在豆瓣上的定位是美食脫口秀節目,同類型的節目還有騰訊視頻播出的《拜托了冰箱》。然而綜觀這兩檔節目卻很難視為一類,因為《拜托了冰箱》明顯更具娛樂性,各個嘉賓暢所欲言也坐實“脫口秀”之名;而反觀《一桌好宴》似乎娛樂性并不強甚至沒有太體現,談話中還是以主持人發問的線性會話結構推進,而非眾人皆參與討論的輕松感強的脫口秀。
根據節目呈現狀態似乎更符合文化類綜藝節目,文化類綜藝節目最重要的就是要寓教于樂,而《一桌好宴》精英文化主導,寓教失衡于樂,備受詬病。如果把其視為文化性強的綜藝,主持人伊一從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出道,曾被觀眾評論為“最會跳舞的綜藝女主持”,其主持風格早已深入人心,故在《一桌好宴》中,因為總是深話淺說、話語平淡而被網民吐槽沒有文化氣質和內涵,與節目不相稱。因此,《一桌好宴》的節目定位模糊是傳播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
其實《一桌好宴》的深耕開拓精神特別值得鼓勵,有觀眾對于其所蘊含的知識點頗為感興趣。可畢竟這是一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需要有一定的熱度和流量才可以真正輸出其節目內涵,如果在新媒體平臺上播放,還要更加努力地在精良制作上下功夫,認真思考傳播出現困境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要堅持創作創新,深耕文化內涵;保證精良制作,提高節目品質;根植網絡市場,貼合年輕受眾。希望在之后可以推出更多制作精良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可以兼具文化內涵、藝術審美和趣味娛樂,真正做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