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丹滴
微視頻是個體利用手機、攝像機、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拍攝、錄制,之后上傳至互聯網進而播放共享的,短至30秒長達20分鐘左右的簡短視頻。這種短視頻一般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視頻呈現多種多樣形態,具有“短、快、精”,大眾參與性強,隨時隨地隨意可供娛樂或學習觀看的特點。
新媒體時代中,人們每天大量接收形形色色的碎片化信息已經成為常態,生活節奏也變得越來越輕快,很少會有人愿意花錢、耗時間耗精力去觀看時間篇幅較長、劇情較為復雜的紀錄片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微紀錄片作為微視頻大軍中的一部分拔得頭籌、獨樹一幟,并且順應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微紀錄片是一個以記錄人的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且再加以一定的藝術加工,呈現出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真實,從而引發人們深刻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相對于傳統的紀錄片,微紀錄片能夠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而發展,并且在這個信息量巨大的時代特征下,人們變得越來越敏感,更加需要系統、高效的方式來接收信息。另外,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受眾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取到最大化的服務。微紀錄片和傳統紀錄片在功能上相差無幾,可以記錄下社會生活的片段,并且微紀錄片拍攝的時間和成本都遠遠低于傳統紀錄片。時代在發展,微紀錄片能更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能滿足大量受眾人群的需要。
“二更”于2014年年底正式上線,是國內較為知名的原創短視頻平臺,由于它總是在每晚二更時分更新,因此得名“二更”。“二更”也是中國國內最早生產短視頻的制作機構之一。“二更”首頁分為三個部分,一個部分為“作品”,另一個為“素材”,剩下一個就是“發行”。
原創視頻。在短視頻平臺日漸增多的媒體時代下,想要長時間得到關注收獲大量播放量和粉絲量,就必須擁有自己經營管理的運營策略,以及能夠吸引觀眾的短視頻作品產出。“二更”在2016年年底,已創作了1000+條原創短視頻作品,到目前為止,“二更”累計發行作品7000多部,累計收獲播放數量高達380+億次。這些驚人的數字背后也是“二更”不斷堅持原創的結果。“二更”視頻包含了微紀錄、劇情片、宣傳片、微訪談、MV、動畫等多達十三種不同類別的視頻。原創視頻在各種抄襲、模仿的視頻中夾縫生存,“二更”真正做到了“原創”二字,這也是“二更”視頻能夠在眾多短視頻平臺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微紀錄片。“二更”團隊專注于身邊的“小人物”“小事件”,利用好“小碎片”的時間記錄下的真實作品。例如,《板報阿姨》《九點打卡》《教英語的葉老頭兒》《聚光燈下的使命》等。這些看似發生在身邊的小事,那些不起眼的人物,經過“二更”專業團隊的拍攝、剪輯、包裝、發行等一系列藝術加工后,使觀眾更加切身地感受到生活的真實和美好。
首先,小人物,真情感。傳統紀錄片大多數以國家、社會、自然生態、名著、名人、環境、民俗等題材為主,不僅要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還要做大量的前期鋪設,導致片頭過長不能迅速直接地進入主題。對于這些固化的主題,“二更”選擇了更加新穎的方式方法,“二更”將重點放在了相較于那些“傳統”的事物,變得更加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件”上,著力去挖掘這些不被人關注的事情和人物上。相比起傳統的紀錄片,“二更”微紀錄片更加能夠被大眾所接受,更加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在“二更”的“發行”部分可以看到近期以及以往在“二更”投放的作品,其中《板報阿姨》被攝對象為南大宿舍保潔員;《九點打卡》被攝對象為成都的上班族鐘女士;《教英語的葉老頭兒》被攝對象為91歲高齡的葉老師;《聚光燈下的使命》被攝對象為受人仰慕的,起早貪黑的逐夜者——飛行員;《絕地生靈》被攝對象為專業攝影師,保護區志愿者——成勇等作品,這些闡述“小人物”的作品,都飽含著被攝對象的真情實感。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來源,這些被熱推上主頁的微紀錄片和被攝者,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他們中大多數都沒有顯赫的家境和背景,也不是出身高貴的人,相反他們都是普通而又陌生的人群。對于觀眾來說,這些被攝的主角都與大多數觀眾相差無幾,越是平凡的人觀眾越能夠產生最樸素的情感共鳴。
生活是平凡也是精彩的,平凡與精彩之間或許就僅僅是缺少了一雙能夠發現精彩的眼睛。“二更”將鏡頭側重放在身邊的小人物身上,敘述了他們普通平凡的故事,很容易使觀眾接受,不僅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還增加了觀眾對被攝者的親切感。這樣也使得二更短視頻微紀錄片傳播更容易。
其次,傳播社會正能量。“二更”一直堅持“愛、自由、快樂”為主導,傳播正確價值觀。全網播放量達到七百八十二萬次的《貓奶奶》,講述了一位高齡75歲的奶奶獨自一人生活,由于子女離自己距離較遠,所以是一個人生活,但她并不孤獨,因為她擁有很多“貓孩子”。奶奶居住的環境很差,通常都是自己還沒吃飽就得顧著給流浪貓送食物,每次奶奶騎著三輪車一出門,小貓們仿佛是知道奶奶來了一般,都從各個角落里跑出來。奶奶也很熱衷于喂養它們,即使自己吃不飽穿不暖她也絕不會少了小貓們的一頓飯。“用陪伴溫暖彼此,愿你們都被歲月溫柔以待”,充分反映了“貓奶奶”對流浪動物的關愛和愛護,傳遞了用愛溫暖身邊的一切這一正能量。
《熊貓酒店》講述了廣州長隆的創始人蘇志剛,利用了2014年產下的熊貓三胞胎為最初設計理念,希望能制作出一個屬于中國文化象征的作品,不僅以熊貓三胞胎為原型推出了系列動畫片,也將熊貓IP產業運用到酒店方面。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稀有動物,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全世界的人愛護動物,并且更加深入地了解熊貓。熊貓酒店的落成為長隆熊貓IP產業的發展拉開了一個嶄新的篇章。
《面塑奶奶》講述了70歲的高桂英奶奶從小接觸面塑已達50多年,剛開始奶奶只是熱愛做面塑,覺得做面塑是一種快樂,后來找她學習做面塑的人越來越多,奶奶不僅不收學費還為那些生活上有經濟困難的人提供每個月兩千塊的補助。奶奶只希望將自己所掌握的所有面塑技巧全部教給她的學生,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用做面塑來賺錢,同時也希望自己精湛的面塑手法能夠得到傳承,這就是高奶奶的快樂。她不圖任何回報,她就希望看到自己的學生們學到更多捏面塑的知識。
這些作品傳播出來的正能量,對于那些現在正在接受“喪文化”年輕人來說,是一劑極其有效的強心針。二更視頻的社會正能量傳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更”發展優勢。一是定位清晰,模塊分明。“二更”分為很多不同的板塊,包含傳媒時尚板塊——摩爾時尚、音樂板塊——二更音樂、生活板塊——二更life,整體內容布局呈垂直化狀態分布。視頻拍攝方面定位十分清晰,視頻作品也分為微紀錄片、劇情片、宣傳片、動畫、MV等不同類型。
二是戰略得當,內容新穎。“二更”運營時間不僅晚于“一條”視頻,熱度也比不上Papi醬團隊,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二更”視頻比這些走在前端以及熱度極高的團隊更具有吸引力?如果把Papi醬團隊比作一個依賴球星的球隊,那“二更”則更像是擁有一支人員調度有方、策略略勝一籌、攻守平衡的球隊。
“二更”以更“城市”的方式,以一、二線城市為坐標地方站的模式,對不同的城市進行仔細挖掘,發現身邊小人物發生的小事情,就地取材,吸引用戶,構建涉及文化、娛樂、生活、自然、財經等方面的傳播矩陣,根據本地內容深耕細分將自己的內容輻射到全國乃至全世界。“二更”拍攝視頻多采用特寫鏡頭的方式,能夠突出主人公對待事情的仔細認真,一些情景環境的航拍拍攝方式也能夠體現出該場景下的環境,烘托被攝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三是對渠道的重視和經營管理。“二更”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從策劃文案到拍攝到后期剪輯,以及平臺發布都是由專業的人員進行一手操作。“二更”團隊不斷壯大,不僅僅在于他們擁有比別人更大的野心,更在于他們懂得如何順應時代社會的發展,他們牢牢地把握住了社會發展的方向,這也是他們團隊比較成功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一個好的平臺,傳播內容往往只占據成功的一部分,而推廣的平臺有時候就可能成為決定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二更”采用新穎的熱門社交平臺、視頻APP、視頻網站以及線下推廣的方式吸引大量用戶,并深得用戶喜愛。“二更”團隊善于利用當代流行的抖音、快手、新浪微博等平臺推廣自己的作品,并且在地鐵站、公交車站利用起合理的資源,對自己的視頻內容進行有效推廣,讓受眾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到有關于“二更”的作品。
微紀錄片面臨困境。微紀錄片作為一個剛長出萌芽的新形式,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并且在這個新媒體的時代下,微紀錄片雖然已經受到大量用戶的喜愛和關注,但在發展的道路上也免不了遇到許許多多的艱難和挫折。
首先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技術不夠成熟。雖然“二更”的微紀錄片是個成功的案例,但并不是所有微紀錄片制作的團隊都能夠擁有一套成熟的設備和專業的技術。微紀錄片講究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視頻主要內容表達出來,所以對拍攝制作水平的要求就更高。即使如今時代在變化,技術在革新,但對于微紀錄片這種新興產物來說,擁有強大的技術手段支撐也是極其重要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制作拍攝成本過高。在新語境下,微紀錄片雖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播放時長也相對較短,但這并不意味著制作的成本也隨之下降,微紀錄片受到時長的限制,所以涉及到的領域不會太廣。這就十分考驗創作者的專業水平和創造力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精髓表現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創作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成本。如果再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妥善的管理,也會造成成本資源的大量浪費。
第三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受眾人群。普通受眾接受微紀錄片這種新形式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面對受眾的好奇心理就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主動性接受,一種是選擇性接受,還有一種就是暫時性接受。微紀錄片想要立足于大眾視線,就必須做到選擇性和主動性的接受,使得受眾對待這類新型紀錄片接受態度從順從轉變為認同,最后變成內化,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大部分受眾已經習慣了過去傳統的紀錄片形式,微紀錄片這種形式大多是被年輕人所接納,要想短時間內讓更多的受眾人群接受這種方式,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經驗累積的。
微紀錄片發展趨勢。在未來,微紀錄片有可能會成為廣告宣傳的形式出現,因為微紀錄片的特點就是時長短所以很符合廣告宣傳。用微紀錄片來作為廣告宣傳會給人一種很專業的視角,利用微紀錄片的形式進行廣告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微紀錄片還可以成為學生學習和成人工作的輔助工具。在有限的課堂上用微紀錄片的形式,不僅時間上允許還可以利用多樣的視頻形式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大大增加了學習的效率;在工作上也可以提高人們對工作的積極性,加快了工作的完成度和對工作的專注度。
不僅如此,微紀錄片還可以成為未來保留回憶的一種新方法。人們不再局限于用單一的照片和視頻來記錄過往的生活回憶,微紀錄片可以記錄下人們過去的點點滴滴。
社會是不斷在前進發展的,人們也親身感受到視頻發展的變化。本文以“二更”微紀錄片視頻為例,淺析微紀錄片未來發展的趨勢和面臨的困境。“二更”作為一個成功的短視頻平臺有很多值得人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同時也要總結不足和有缺陷的地方。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短視頻作品的欣賞要求越加嚴格也越加挑剔,各式各樣的短視頻形式層出不窮,微紀錄片就是其中之一。微紀錄片相較于傳統紀錄片更容易走進大眾的生活,人們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接收傳播的內容。微紀錄片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同時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境。媒體人必須細化管理制作微紀錄片,讓微紀錄片走出去面向更廣闊的市場,從而提升我國微紀錄片高質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