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萬豪
新媒體資源利用不足。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備傳輸節目內容速度更快、與受眾交流更加便捷等顯著優勢。正因如此,傳統音樂電臺面臨著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目前,因為有些廣播音樂電臺缺乏互聯網思維與媒體融合的觀念,節目的創新性不足、節目內容與節目模式單一、與受眾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從而影響廣播音樂節目的收視率與節目質量,所以必須做出轉變與升級。比如喜馬拉雅FM、沐耳FM等都可以在線收聽廣播音樂節目,這些APP可以讓受眾隨時隨地收聽自己感興趣的節目,還可以根據受眾的收聽類型推送相關的節目內容,具備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個性化功能。
節目內容存在同質化現象。目前,隨著媒體融合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廣播音樂節目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機會,但也由于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性,導致許多音樂廣播電臺存在節目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廣播音樂節目存在同質化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創新意識、對節目的準備工作不足和節約節目創作的成本。當前廣播音樂節目的同質化現象,主要體現在若一個廣播音樂節目的模式受到受眾的好評與喜愛,各個節目都會模仿這種模式進行節目創作,從而導致廣播音樂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如出一轍,長此以往受眾會產生審美疲勞,從而影響廣播音樂節目的播出效果。
主持人風格缺乏個性化。目前,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趨同,缺乏個性化的主持風格,這樣會導致受眾對于節目產生審美落差。廣播音樂節目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播放音樂,主持人對于音樂之間串聯的話時間不多,這限制了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話語權與個性化表達,所以需要對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在節目時長有限的條件下進行個性化塑造。進行個性化塑造最基本的是主持人要具備扎實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職業素養,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節目創作的角色定位和深入分析節目針對的受眾群體。在融媒體背景下,主持人要根據節目定位來形成獨樹一幟的主持風格,在最短的時間傳遞最有音樂內涵的信息,并根據自己的音樂素養來對音樂進行獨特的見解,從而打造廣播音樂節目的品牌化。
節目受眾需求的缺失。目前,因為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受眾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對節目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許多音樂廣播電臺意識到了滿足受眾需求的重要性,對節目內容進行創新。但有些音樂廣播電臺由于在進行節目創作的過程中,沒有設置有效的受眾調查方案,也沒有深入市場進行調研,缺乏對于受眾真正需求的認識,所以制作出來的節目無法有效地激起受眾的收聽興趣,導致廣播音樂節目的質量下滑和收視率的下降。
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線上互動傳播。“新媒體的優勢在于較強的參與性與交互性,受眾能自主選擇內容,也能參與到信息內容的建設與傳播中。”因此,音樂廣播電臺要學會利用新媒體資源,與受眾進行線上互動傳播,加強節目與受眾的交流。新媒體的出現為傳統媒體提供了新的機遇,受眾可以選擇多種多樣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參與節目互動,比如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這些社交媒體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且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因此很多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都開始注重新媒體資源的利用,比如吉林音樂廣播主持人小喬和大風打造了微信視頻號“吃瓜喬風”,通過在微信視頻號發布短視頻與受眾進行互動,短視頻內容一部分是對最近新聞事件或娛樂事件進行幽默有趣的劇情化演繹,另一部分是吉林音樂廣播主持人大風的歌唱視頻,展現了他的音樂素養與歌唱實力。聽眾可以對微信視頻號的相關視頻進行點贊或評論進行互動,拉近了主持人與受眾之間距離。主持人小喬和大風還會通過微信視頻號“吃瓜喬風”進行視頻直播,在直播間展現了主持人進行廣播節目直播的主持場景,觀眾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主持人可以回答觀眾的問題進行互動,主持人通過微信視頻號的運用提升了自身節目的影響力與附加價值。
注重節目內容生產的創新。在節目創作中,節目內容是關鍵所在,提升節目的內涵對節目內容生產進行創新尤為重要,傳統的按照一些排行榜簡單地堆砌音樂歌單,主持人介紹歌曲背景、歌手歌名信息等簡單的串聯方式已經達不到受眾的審美需求。對于節目內容生產創新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對受眾進行分類,在選定音樂作品方面要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打造不同類型的具有個性化的廣播音樂節目;另一方面從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入手,主持人需要掌握對于節目的策劃、編輯、剪輯、節目串詞的撰寫等多項技能,并對節目內容要提出自己的獨特解讀,不斷豐富節目內涵,塑造復合型主持人。例如,吉林音樂廣播的音樂節目類型多樣,受眾群體廣泛,既有面向大中學生也有面向中老年人的節目,可以滿足受眾對于節目類型多樣化的需求,現有的代表性音樂節目有《樂動早班車》《城市后花園》《活力音樂GO》等。吉林音樂廣播注重對節目內容的選擇,比如在明星演唱會期間推出相應明星的熱門歌曲推薦與播放等方式,與聽眾產生很好的共鳴。
進行品牌化塑造,提升節目競爭力。在融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競爭激烈,廣播音樂節目之間進行競爭的核心是節目品牌化的塑造。廣播音樂節目進行品牌化塑造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可以在節目內容中融入本地的特色文化,在豐富節目內涵的同時也可以吸引本地受眾;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造明星主持人對節目進行宣傳與品牌化塑造,比如吉林音樂廣播非常注重線下活動的開展,吉林音樂廣播通過微信公眾號提前推送舉辦線下活動的消息。在2021年5月15日,吉林音樂廣播在長春歐亞賣場10號門順利舉行“喬這南極大冰棍”聽友見面會,到場的明星主持人有DJ海南、冰冰、小喬等,現場還有新晉音樂廣播主持人的亮相。活動現場由主持人和嘉賓表演脫口秀、彈唱、說唱等節目,通過對受眾進行現場游戲和發福利,取得了很好的互動效果,提升了主持人與受眾的黏性,較好地打造了吉林音樂廣播的節目品牌。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加強與本地音樂人或專家的合作,從而打造廣播音樂節目的品牌化,比如吉林音樂廣播就聯合Music Center音樂中心強勢打造“全民星探”選秀活動,并邀請本地著名音樂人Music Center創始人劉子超、吉林藝術學院流行歌舞系導師大松、主持人海南等擔任現場評委,活動現場觀眾掌聲此起彼伏,通過此活動引起了受眾的廣泛關注,促進了吉林音樂廣播的品牌化塑造,提升了節目的核心競爭力。
全面分析受眾群體,滿足不同受眾需求。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的要求越來越高,廣播音樂節目若想在媒體融合過程進行有效突破,就要全面分析受眾群體,根據受眾需求對節目內容進行整合。因此,廣播音樂節目要對受眾進行精準分類,策劃出滿足不同受眾需求的節目類型,有針對性地創作出符合要求的廣播音樂節目,這樣能夠提升廣播音樂節目的收聽率。例如,吉林音樂廣播憑借精準把握和積極整合多元受眾需求,不斷完成了對傳播對象的升級,最大限度地擴大了收聽規模,奠定了生存發展的堅實基礎。吉林音樂廣播通過全面分析把受眾群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深夜對廣播音樂節目存在需求的一類。吉林音樂廣播為此類受眾群體創作的廣播音樂節目是《就愛聽音樂》,每晚22點至24點播出時長兩小時的節目,可以滿足有晚睡習慣受眾群體的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第二類是私家車主群體。由于現在經濟的不斷發展,購買私家車的越來越多,面對這一群體創作針對性的節目前景樂觀。針對上下班早晚高峰時段的節目有《樂動早班車》《活力音樂GO》等,有車一族可以在上下班時收聽輕松的流行音樂和享受音樂的魅力。第三類是互聯網受眾群體。吉林音樂廣播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官方賬號等新媒體平臺,節目的信息會在這些平臺第一時間發布,受眾還可以對這些新媒體賬號進行互動留言。吉林音樂廣播還在微信公眾號開通了在線收聽節目和往期節目收聽的小程序收聽功能,線上的受眾可以通過這些渠道收聽節目,滿足了這類受眾群體收聽時間的不固定性的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廣播音樂節目要不斷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目前,融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競爭愈發激烈,這就要求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從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注重節目內容生產的創新、進行品牌化塑造和全面分析受眾群體等方面進行創新,提升廣播音樂節目的關注度,促進廣播音樂節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