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凌佩
(荊楚理工學院 湖北 荊門 448000)
兒童音樂劇是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是集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文學等多種元素為一體的音樂表演藝術,如果能成功地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兒童音樂劇,則可以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體會兒童音樂劇中音樂的獨特魅力,同時兒童音樂劇豐富的表演形式也可以更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音樂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將兒童音樂劇加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之中,教師首先要保證音樂劇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是關鍵問題之一。在具體的教學應用中,教師通常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對音樂課堂展開針對性設計,通過內容安排將兒童音樂劇融入到正常的音樂課堂中,關注音樂劇的情節性和互動性,利用兒童音樂劇來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了解學生對音樂課堂教學的真實想法,激活學生的音樂創造力,使學生敢于想象。在探索兒童音樂劇與音樂課堂的融合時,借助音樂劇的形式展現出的多元化教學形態尤為值得關注,音樂劇豐富的藝術形式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給予學生全面的音樂素養教育。
在兒童音樂劇中,主題通常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情節的設計也多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這種有著較強親和力的情節吸引學生。兒童音樂劇的情節可以從鋪墊開始,層層遞進,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劇中的藝術表現。相比于傳統的音樂課堂來說,兒童音樂劇涉及的藝術元素更多,不再是單一地采用學唱的教學方式,從而可以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傳統學唱教學還存在音樂創造力培養不足的問題,如果教師可以轉變教學理念,把兒童音樂劇和歌曲學唱相結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理解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則能夠鼓勵學生自主地對歌曲內容進行編排、創新,并結合其他的藝術形式把歌曲展示出來,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得到提升。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一遍需要學習的歌曲,讓學生初步了解這首歌的基本旋律,對整首歌曲的大致節奏有一定的把握。經過初步了解之后,就可以結合圖文或者視頻的形式再將這首歌播放一遍,加入歌曲情境,并且讓學生討論這首歌所傳達出的情境是怎樣的,這樣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表達心中的看法。然后,再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討論得到大致的結論,在結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編排一些表演、理解起來較為簡單的音樂劇,并加入一些優美的舞蹈動作和具體可行的情節,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提示下為這首歌曲的表演加入情感、情緒,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將音樂劇以師生合作的方式表演出來。表演所用的道具可以就地取材,靈活多變,以情節為主要表演內容,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教師在一旁進行簡單的指導,為學生的創編活動提供幫助。
在這種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僅僅依靠示范式的教唱,而是針對歌曲的特點,通過音樂劇元素的加入來深化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為深入學唱創造更好的條件,尤其是表現音樂劇情節這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傾向于創造事物。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值想象力豐富的年紀,對于接觸到的任何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小學時期,學生接觸到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利用人物或者動物來傳遞情感的,尤其是將動物擬人化的歌曲非常多。由于這種主題歌曲更利于小學生理解歌曲中的形象,對于音樂學習非常關鍵,所以兒童音樂劇的形式也大多沿用了此設定,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教師在選擇歌曲和音樂劇題材時,可以對音樂劇中的形象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運用多種音樂元素來塑造不同的形象,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以動物為題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感覺更有親和力,也比較符合他們的思維習慣,比如在《烏鴉與狐貍》這一歌曲中,通過對烏鴉和狐貍這兩種性格、形象截然不同的動物的刻畫,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這兩種動物不同的特征,為了讓學生更有創造力,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還有哪種動物和烏鴉的形象相似,或者是狐貍有著怎樣的性格,這種性格是好還是不好等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多種形式的多媒體元素來展現這首歌曲,為了便于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可以采用動畫片的方式對歌曲進行演繹,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將音樂融入到兒童音樂劇中,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烏鴉和狐貍,演唱角色對應的臺詞。以這首歌為背景的音樂劇改編可以使歌曲更加形象,有助于小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讓學生思考如何去表現烏鴉和狐貍的性格特征,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要想展現音樂劇教學方式的優勢,就需要對傳統音樂課堂進行全面的剖析。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老師在課堂中會確定這堂課所要教的歌曲內容,讓學生學習如何演唱歌曲。通常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對于音樂的表現形式和內容深度不會有過多的講解,而偏重于對旋律的教學。
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強調對音樂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通過情境去感受音樂所帶來的趣味。其實小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除了要選擇旋律好聽、朗朗上口的歌曲外,還要讓歌曲的題材有吸引力,除了教材上的音樂內容外,也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教材之外的歌曲進行教學。音樂劇有著十分豐富的表演形式,可以和樂器相結合也可以和舞蹈相結合,在這種唱跳形式的音樂劇情境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獲得更好的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上的,如果課堂內容無法給學生帶來樂趣,那么學生就會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把音樂劇課堂的參與看作是一種任務,無法感到新鮮,同時也無法產生觀看欲望。所以教師在制定音樂劇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課堂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其中,比如可以通過樂器的演奏來教學生如何識別節拍,并且分配給學生任務,讓學生用簡單的敲擊方式共同演奏一首歌曲。
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正確的教學方式是前提之一,同時教師還要有耐心,學生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學習音樂知識,培養自己的音樂興趣。在這一要求下,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讓小學音樂課堂的內容豐富起來,讓學生多面對一些新鮮的事物,對音樂課堂保持新鮮感,只有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樂于去學習音樂知識,從而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通常很少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教師講歌曲的唱法或者帶領學生們唱歌的形式來進行的,這種教學方式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并且由于教師只是教給學生教材中的內容,使得學生認為只要學會了歌曲的演唱即可,而忽略了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兒童音樂劇,讓兒童音樂劇豐富小學音樂課堂內容,則能夠使學生體會到音樂與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就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音樂課堂之中。當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之后,學習思維就會發生改變,學生會主動地向教師提出問題,從而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兒童音樂劇有豐富的劇本形式,教師可以通過劇本內容的編排讓課堂上的歌曲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促進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發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來實施兒童音樂劇教學,將音樂與樂器演奏相結合或者將音樂與故事情節相結合都是很好的方法。同時,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發展也給兒童音樂劇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用極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來展現音樂的藝術之美,比如可以將音樂與動畫相結合,這樣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興趣口味,還能讓音樂所表現的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教學實踐可知,兒童音樂劇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擁抱音樂藝術,提升主動學習的興趣。兒童音樂劇給小學音樂課堂帶來豐富的內容,也使得音樂教學更加靈活,教師在安排課堂內容時可以加入更多的創新元素,充分發揮教師的想象力,以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為主要目標,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進而為學生熱愛藝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兒童音樂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地編排課程內容,尋找合理的方法途徑。在備課階段,教師要收集好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教學資源,通過合適的切入點來融入兒童音樂劇,使兒童音樂劇充分發揮表演能動性作用,激發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發現音樂中的美,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愛好,由被動學習模式向主動學習模式轉變,為學生的藝術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