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敏
(蘭州文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隴劇是發源于西北甘肅的一種傳統文化藝術,起源于漢代道情說唱,在唐宋時期慢慢步入人們的生活當中,但是隴劇的發展比較緩慢,大眾的接受程度不高,直到近代才逐漸為人們所熟知。隴劇的表演風格較為自由,主要以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展開,符合大眾的日常生活,表演細膩,注重在細節上打動觀眾的內心,其表演形式類似于說唱題材,容易被人們記住,符合當代青年的審美觀念,是一種富有活力的傳統文化藝術。
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需要不斷地注入新血液,需要涌現出大量的人才對其進行傳播。對于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劇種的傳承工作,需要有關部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制定相關的政策,保證文化能夠得到良好的傳播。青年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關鍵,只有在青年當中發現人才,對其進行相關的培訓,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這不僅是相關部門和藝術學校的職責,更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義務。
受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響,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更認同和喜愛流行文化和外來文化,相反,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則較為冷淡,缺乏興趣。傳統文化的受眾群體十分有限,加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是很夠,缺乏合理且豐富的傳播渠道對傳統文化進行宣傳,致使人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外,傳統文化的傳承人也面臨著生存困境。與許多其他行業從業者相比,從事傳統文化表演的藝術家工資較低,甚至在舉辦演出時出現票房全空的情況,經濟回報低下,這也導致部分年輕人不愿意學習傳統文化,致使傳統文化的發展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嚴重制約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在原有的隴劇或其他傳統文化的傳承人當中,大部分偏向于老齡化,他們沒有足夠多的精力教授年輕人,再加上吸收的學員數量較少,隴劇團隊的基礎太過薄弱,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導致隴劇發展前景較差。盡管老一輩人仍在堅持傳播隴劇,依然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愛、對表演的執著,但是沒有受到社會的支持,觀眾基礎太差加上市場經濟發展的制約,導致傳統文化在發展和傳承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傳統文化的人才培養現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教學層面。首先,在師資配備上,藝術學院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且大多數教師專業能力有所欠缺,難以勝任培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人才的工作。而真正具備專業能力的文化傳承人多存在于民間,仍遵循傳統的口傳心授的形式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傳承效果不佳。其次,在教學內容上,藝術學院仍遵循傳統的教學內容,沒有結合學校所在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致使教學內容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最后,在課程設置上,多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實踐性課程課時不足,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致使傳統文化人才的培養僅停留于表面,難以真正培養具備實踐技能的優秀傳承人。
第二是認識層面。正如上文提到的,在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沖擊下,人們對本土文化和傳統文化普遍不夠重視,甚至出現“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的情況。傳統文化在青年群體中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只有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扶持隴劇的發展,才能讓傳統文化走入社會大環境當中。政府不僅可以為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相應的資金保障,也可以通過修建教學場地給予一定的辦學支持,以此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例如,當地政府可以扶持地方的隴劇團隊,在全國進行巡演時,先采取免費的觀劇手段激發人們的興趣,在具備一定的觀眾基礎和人員配備后,再開始后期的運營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隴劇,傳播隴劇。其次,在藝術人才的培養方面,政府可以鼓勵相關藝術或師范院校開設與隴劇相關的學習課程,加強對專業演唱人員的培養力度。當地的戲曲團可以接收對隴劇感興趣的學生,讓其經過專業訓練達到隴劇表演的水平。這樣,才能使得隴劇這一項傳統藝術形式得到傳承。
為了讓一種文化能夠不被歷史遺忘,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其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代代相傳,如此才能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在隴劇的推廣方面,相關媒體要保障工作到位,采取更加新穎且更符合大眾審美的手段進行宣傳。地方性電視臺可以多多播放相關的演出內容,給予民眾更多接觸和了解隴劇的機會。媒體工作者不能抱著“以流量為重、收視率為先”的工作態度,要保持端正的心態,切實保證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媒體宣傳能夠得到傳承和發展。另外,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在傳播范圍上下功夫,讓隴劇走出國門,讓外國人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加強我國文化自信,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曾提出在中國舉辦“格萊美音樂之夜”的構思,隴劇要努力把握住這個機會,讓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步入更大的舞臺,為國爭光。另外,我國相關部門也在積極開展隴劇文化藝術發展傳承人才培養研討會等活動。例如,采取劇院和學校一體化的戰略方針,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讓他們將來能夠更好地對隴劇進行傳播。此外,在推廣隴劇藝術時,可以保持當地應有的特色,同時對其中的語言進行適當的優化與調整,以提升隴劇的大眾接受度,奠定良好的群眾根基,也為隴劇走向全國和全世界打好基礎。
對于人才的培養需要相關藝術學院嚴格把控教學質量,一門藝術的學習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有所成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只有在基本功上火候成熟,才能在表演方面有所成就。另外,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加強和相關劇院的交流與合作,讓優秀的學生能有一個鍛煉自己舞臺能力的平臺,獲得成就感。在人才的培養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選擇不同風格的唱腔,以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實現人才的選擇性培養,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隴劇的表演風格是真實且自由,學校要鼓勵學生自創劇本,在劇本當中不僅要反映當前社會現實,也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此外,學校也可以邀請一線表演大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指導糾正,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傳統文化的傳播不能只局限于藝術類院校,要走進每一所高校當中,讓所有青年學生都能感受到隴劇的魅力。通過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藝術學院的學生到其他高校進行表演,不僅能為師生們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也加強了對隴劇的宣傳,還能在各大高校當中發現相關人才,實現集中培養,改善隴劇發展過程中人才缺失的問題。
隴劇的相關藝術機構要落實國家的政策要求,為隴劇發展提供生力軍,不斷在教學體系上下功夫,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方針,同時與時俱進,在教學內容和授課體制方面作出創新,迎合大眾的審美觀念,讓更多人能夠接受隴劇的表演方式。在表演藝術的風格上,要做出嚴格的考究,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到人盡其用。在相關管理層面上,大層面上要統一思想,保證團隊的工作有效進行,小層面上要提供一個自由發言的平臺,讓每一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意見,一起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做出貢獻。
總而言之,隴劇的傳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隴劇的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隴劇要在新聞媒體的引導下積極完善演出形式,緊跟時代步伐,對表演風格不斷做出創新,并且在藝術傳播上要面向全世界,讓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為了加強對人才的培養,讓更多的青年人學習并傳承傳統文化,學校和社會要加強宣傳和扶持力度,切實保障隴劇的合理發展,積極培養新一代人才,使其投入文化傳承當中,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