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麗 張海巖
摘要:“綠色”是一種顏色的代名詞,是一種“生命”的代表,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綠色”象征著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各種有益的生命存在形式。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把語文教學中的學生生命教育觀念貫穿我的教育的始終,使學生有進一步的發展。
關鍵詞:生命化教育;初中教學
通過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生命教育實施的現狀、理論提出的原因、實施策略、注意問題的研究,力圖使教師認識到語文教學中的存在的盲點,力求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生的生命意識融入中學語文教學實踐。
2021年高考語文以全面融入的形式落實立德樹人,引導全面發展;以相融相通的形式對標課程標準,引導教育教學;以融會貫通的形式考查關鍵能力,服務科學選才,體現了命題中的綠色生命化教育。
2021年語文卷,新高考Ⅱ卷現代文閱讀中,選用《放猖》《莫須有先生教國語》兩個文本,前者緊扣小孩子喜歡的“放猖”,從小孩子的視角,用小孩子的口吻和語言,敘述、描寫小孩子的情感世界;后者從理論的維度詮釋了“什么是生活語文”、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的道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將實現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生命教育已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新課程理念的核心與靈魂就是“以人為本”,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生命意識教育是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改革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生命教育意識。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們對中國的教育前景充滿信心,確實一改過去傳統教育中的奇怪現象:把學生變成一個“容器”,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沒精打采,像一群殘兵敗將松松垮垮地坐在那兒,時間沒有了,個性沒有了,發展自己的機會沒有了,只為了一個分,而是去得太多太多的東西。如今的課堂,生機勃勃,學生在學習知識中形成能力,特別是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真正將語文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都能很自然地拉進文章和自己的距離,深刻體會寫作此文的用心了。讓所讀的書真正活起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激發自己的靈感和想象力。這是在新課程實施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體現了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先進教育理念。
我在講《走一步,再走一步》時,講到文章主題,由于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最大問題出現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會因為“我”的伙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么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因而我引導學生體驗生命教育,感受不同的生命意義,體會生命的真正價值。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在上課時還舉了張海迪克服困難的例子,對課本內容加以拓展、延伸:張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軀體癱瘓的情況下,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自學完中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并且成為醫學博士,作家,成為當代青年學習楷模。請孩子們課外收集“走出人生困境”的名人事例,課上交流、分享。這個設計是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珍惜生命的方法,并且能及時用這些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生命能力。最令人高興的是每一個學生從做人的角度得到一些基本的素養、德育的熏陶,從情感態度價值取向上獲得一些新的突破,獲得教書育人的雙豐收。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中,要適時點撥。
以全國Ⅲ卷漫畫作文試題為例,“畫里話外,師生情長”倡導尊師重教,引導學生品格修養,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作文試題選取了一則漫畫,通過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題,使考生在感受師生情誼、體驗情感溫度的同時,產生對生命的強烈共鳴。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2019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命制,與往年一樣,繼續秉承了語文“立德樹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學科特點,引導考生積極關注國家發展、生命的要求。可見,中考、高考都以關注學生的生命意識為主,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2021年高考語文命題將“黨史入題,注重學科融合”。語文命題緊扣時代主題,將立德樹人有機融入語文素養與能力的考查,引導考生懂得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續寫新的時代篇章。如全國甲卷作文“可為與有為”: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用英雄人物的品質感化考生,真正踐行教育部“生命化意識”思想,讓學生體現生命的價值。
從新課程理念出發聯系語文教學實踐,對生命教育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探討,并詳細敘述了生命教育的具體內容。對語文課堂上實施生命教育還應注意的其他問題進行了補充闡述。通過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生命教育實施的現狀、理論提出的原因、實施策略、注意問題的研究,力圖使教師認識到語文教學中的存在的盲點,力求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生的生命意識融入中學語文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 王建東.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幾點思考與實踐[J]. 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09,000(003):12-13.
[2] 李兆臣,朱春梅. 淺談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實踐[J]. 讀書文摘,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