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容
摘要:從“營造氛圍,激發興趣;經典與課文相約;經典誦讀,端正品行;經典誦讀,開闊視野;經典誦讀的方法”五個方面,講述了如何讓小學語文課與經典誦讀相約,如何發揮經典誦讀的最大作用。倡議教師們一起努力,讓經典誦讀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綻放。
關鍵詞:語文課;經典誦讀
中華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中最具價值的部分。誦讀中華經典,傳承神州文明,這是對中華文化的繼往開來,更是對古國文明的發揚光大。所謂“經典誦讀”,即指在人生記憶中的黃金時代,心靈最清澈時的年齡階段誦讀、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的目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小學語文教師》雜志上看到一篇關于李鎮西校長談經典教學的文章,令我豁然開朗,我為何不讓孩子們也與經典“約會”呢?就這樣我們與經典結緣了。與經典為伍,與經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傳,得到的必將是新課改下“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蔥蔥郁郁的喜人景象。
那么,經典如何同小學語文課相約,又怎樣發揮其作用呢?在這里我談一談粗淺的看法。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誦讀經典以前,讓學生參觀學校走廊里的經典古詩詞,在教室的各個角落里張貼著名詩人和詞人的資料或畫像,課前播放經典誦讀視頻,營造氛圍,激發興趣。早讀課,放學前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下進行誦讀,甚至把讀經典作為班級師生問好的一種方式和集合的口令。如:上課時,學生吵鬧,老師不必在大聲呵斥,只要說出《三字經》或其它的詩詞,學生就會立刻說出下一句,課堂自然安靜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且書聲瑯瑯,情緒昂揚,造成了課堂上應有的文學氣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語文課。同時,多次的這樣訓練,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經典與課文相約
利用經典同課文在內容上的聯系,適時引入教學環節,作為課文的補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梅花魂》時,我將王維的《山中送別》、秦觀的《浣溪沙》補充出來,讓學生誦讀,感受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并體會課文引用古詩文的準確、精妙。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試著引用一些古詩文,讓自己的作文更加精彩。為了讓學生對梅花精神有更好的理解,學完這課后,我們開展了《梅花三弄》的晨誦活動,一共誦讀了關于梅花的十七首古詩詞,從陸游的《梅花絕句》、王安石的《梅花》到王冕的《墨梅》、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梅花,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
三、經典誦讀,端正品行
凡是經典都具有昂揚向上的人文精神.經典教育就是在學生的啟蒙階段,把經典文本放在他們純凈的心靈深處,給他們內心世界打下亮麗的精神底色,使他們能構筑起一片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經典誦讀是一種心靈成長的活動.讓學生沐浴先賢的靈府,以先賢完美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質,喚醒學生的生命與品性。如從顏真卿的《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中,讓學生懂得惜時;從《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中,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從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學生懂得了怎樣愛國;從屈原的《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生明白了為了崇高的理想,堅持不懈的追求態度。在生活中,我還有意識地用經典名句與學生對話,如學生犯錯誤時,我會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學生在家不聽話時,我會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復習功課時稱"溫故而知新";善于提問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生在課間跑得急,便說"事物忙",學生會慢下來答"忙多錯",然后教師說"寬轉彎",學生便說"勿觸棱",師生相視一笑,在親切的對話中加深了對經典名句的理解.誦讀經典成了我和學生的日常用語,面對學生的諸多不足,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喋喋不休,一句簡單的《弟子規》、《論語》就會讓他們端正自己的品行,何樂而不為呢?
四、經典誦讀,開闊視野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教育基于新課程的理念,以語文教材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記誦大量經典詩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結合農村孩子的實際,我們班開展了“在農歷的天空下”這一課程,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我帶著孩子們穿越二十四個節氣,穿越四季:春天,我們將在杏雨柳風中欣賞桃花和杏花的嬌艷,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中領略古詩的美妙;夏天,我們將和荷花一起開放一起枯萎,我們的詩詞也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從“接天蓮葉無窮碧”到“留得殘荷聽雨聲”,感受一個生命的輪回;秋天是最富有詩意的季節,我們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感悟詩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中,感受秋菊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冬天,我們將走進雪的世界,品味“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的欣喜,感受“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恬靜和溫暖,體會“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美和豪邁。同時,我們將走進李白,感受他的浪漫主義風格;跟著蘇軾在他一首又一首的詩歌吟誦中,觸摸這一偉大詩人的偉大靈魂。我們與經典相約,生命也必定會豐盈而深邃起來。
總之,小學語文課與經典相約,使經典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反芻、發酵、潛移默化,這是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經典誦讀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開出絢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 陳海東. 淺談經典文化誦讀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整合[J]. 神州旬刊,2012,000(012):117-117.
[2] 林佛珊.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探索與實施[J]. 新課程(小學),2017(1).
[3] 賈艷娟. “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 吉林教育,2019(23):33-33.